电的流体理论

✍ dations ◷ 2025-04-26 22:32:48 #电学,已废弃的科学理论

电的流体理论假定,电磁学里的各种现象可以用电流体来表述。在十八世纪,双流体理论与单流体理论是两种著名的流体理论。

查尔斯·笃费(英语:Charles Du Fay)做实验于1733年发现,假若被丝绸摩擦后的玻璃对于带电的金叶片呈现出排斥的现象,则被羊毛摩擦后的琥珀会对这带电的金叶片呈现出吸引的现象。他从这结果与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推断,大自然有两种不同的“电”。进一步实验揭露,带电玻璃会排斥带电玻璃,任何从带电玻璃获得电的物体也会排斥带电玻璃,带电琥珀会吸引带电玻璃,任何从带电琥珀获得电的物体也会吸引带电玻璃。笃费称由丝绸摩擦玻璃生成的电为玻璃电(英语:vitreous electricity),而由由羊毛摩擦琥珀生成的电为树脂电(英语:resinous electricity):484-5通过摩擦的动作可以将这两种电分离, 通过合并的动作可以相互中和对方。这“双流体理论”对于电现象首次给出解释:20。稍后,美国科学家埃柏奈泽·肯纳斯理(英语:Ebenezer Kinnersley)也独立获得相同的结论:118。

1747年,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做电实验发现,当摩擦玻璃时,玻璃会获得一些电,而摩擦者则会失去一些电,在摩擦的过程中,并不会生成任何电,只会从摩擦者转移一些电到玻璃,整个孤立系统的总电量不会改变。为了解释类似这般的电现象,他想出一种“单流体理论”,其表明,电现象是源自于一种既看不见又无重量的流体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电流体弥漫于物体里,假若某物体因为拥有其自然数量的电流体而没有显示出电现象,则称此物体为“电中性”。假若某物体拥有多过自然数量的电流体,则称此物体“带正电”,少于自然数量的电流体,则称此物体“带负电”。假设两个分别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物体相互接触到对方,则带正电物体的电流体就会流往带负电物体。电流体的这种重新分布规定了流动方向,其与后来观测到的电子流动方向正好相反。在富兰克林的“单流体理论”里的电流体就是在笃费的双流体理论里的玻璃电,而琥珀电则是玻璃电的欠缺。富兰克林认为,电流体是由极奇奥妙的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彼此之间相互排斥,但会被其它物质强烈吸引,因此,物质能像海绵一般地吸引与储存电流体。当“双流体理论”里的玻璃电与琥珀电这两种准物质相遇时,怎样相互湮灭对方是一个棘手问题,富兰克林的“单流体理论”不需要处理这问题,也能够说明为什么两个带正电物体会相互排斥,但不能对于为什么两个带负电物体会相互排斥给出解释。同时期,英国学者威廉·沃森也独立给出类似的单流体理论:43-47:1112

相关

  • 面肌痉挛半面痉挛或称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面部一侧不规律,非自主的肌肉收缩反应。 面部肌肉受面部神经(第七脑神经)控制,面部神经起始于脑干终
  •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通常简称保护主义(英语:Protectionism),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
  • MHC-IMHC1类分子(MHC class I),为两种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之一,能够与长8-13氨基酸残基的内源性肽段结合,并将之呈递到细胞表面。MHC1类分子由一条较长的重链(α链)和一条较短的
  • 富图纳板块富图纳板块(Futuna Plate)是太平洋南部的小型板块,位于富图纳岛附近。富图纳板块的北面是太平洋板块,南接澳洲板块,东临纽阿福欧板块。
  • 辐射落尘放射性落下灰,也称放射性沉降物、放射性落尘、辐射落尘或原子尘,是核弹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后从天而降的放射性尘埃,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是一种放射性污染。核弹爆炸产生的辐射尘
  • 汉军八旗汉军八旗(满语:ᡠᠵᡝᠨ ᠴᠣᠣᡥᠠᡳ ᡤᡡᠰᠠ,穆麟德:ujen coohai gūsa或 满语:ᡠᠵᡝᠨᠴᠣᠣᡥᠠ,穆麟德:ujen cooha,乌真超哈),本称八旗汉军,简称汉军,旗下之人称汉军、汉军人或汉
  • 吴云芳吴云芳(1935年-),上海人,中国大陆女演员,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获得者。
  • 第八集团军第八军团,或第八集团军,可以指下列的军事单位:
  • 增长核算成长会计(Growth Accounting)是经济学中解释经济成长的一套理论。一个经济中的国民总收入可以用多种要素建模来解释。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中:这里,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由资本的增长、
  • 血管性失智症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亦称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是一系列由于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大脑梗塞,其中包括高血压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性痴呆。其梗塞过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