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罗毗荼人

✍ dations ◷ 2025-05-16 08:16:31 #达罗毗荼人
达罗毗荼人,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印地语:द्रविड़ प्रजाति,马拉雅拉姆语:ദ്രാവിഡര്,泰米尔语:திராவிடர்,英语:Dravidian peoples),是南亚次大陆上以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为母语的种族,人口超过2亿。达罗毗荼人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约占印度人口的25%,其余的分布在中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南部等地。汉语中达罗毗荼一词在唐代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已出现,该词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玄奘和尚曾经到达这里。英语中的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 drāvida一词创造的,而drā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关于梵文的drāvida一词的来源,学界有多种看法,这些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tamiẓ和drāviḍa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泽维勒比尔等语言学家认为二者的来源关系乃是tamiẓ >drāviḍa,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遵循Dravida -> Dramila -> Tamizha或Tamil的发展方向。Dravida一词也有可能来源于梵语的Drava,意即“水”或“海洋”,而Dravidian便是指代居住在海边的印度人,即居住于三面环海的南印度地区的居民。达罗毗荼语系语言学家巴德里拉朱·克里什那穆尔蒂曾指出:“draviḍa、dramila首先是用来指代一个民族,其次是一个国家。在公元前的僧伽罗语文献中,dameḍa-和damela-的前缀指代的是泰米尔商人。早期的佛教和耆那教文献则用damiḷa-的前缀来指代南印度居民(主要是泰米尔人);damilaraṭṭha-则是南印度一个非雅利安国家;dramiḷa-, dramiḍa, and draviḍa-这几种变体是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的。而damiḷa-的出现似乎要早于draviḍa-,后者可能是前者的梵文化形式。早期欧洲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地中海人种最外围分支。早年的一些人类学家曾认为达罗毗荼各民族乃是一个独特的人种,不过大量的基因研究否定了这一结论,即便如此,他们的基因结构仍与北印度和西印度的印度人有着显著的差异。基因研究同时也证实了达罗毗荼语系的人种源自南亚次大陆。遗传学家卡瓦利-斯福扎认为达罗毗荼人的出现要晚于南亚次大陆说南亚语系的种族(比如蒙达语族的居民),而早于印欧语系人种的到来。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在印度-雅利安移民到来之前,达罗毗荼人遍布于印度半岛,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文化和语言学上的佐证,俾路支地区说布拉灰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布拉灰人的存在就被当作一个证据。按这种理论的观点,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比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应为达罗毗荼人所创造。另外一些学者如J. Bloch和M. Witzel则认为,印度-雅利安人在创作出《梨俱吠陀》最古老部分之后才进入已经讲达罗毗荼语的地区。达罗毗荼(英语:Dravidian)一词来源于梵文的Dravida,在历史上曾用来指代泰米尔人。天主教宣教士罗伯特·考德威尔用这个词来代表南印度的居民。达罗毗荼人可能曾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西北部地区,在公元前2000 - 公元前1500年,他们持续的由印度西北部迁往东南部,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可能已存在有北达罗毗荼、中达罗毗荼和南达罗毗荼三个方言群。尽管历史上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来源不同、且同样生活在印度半岛上,但今天“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主要是根据地区分布和文化习俗而非种族来区分的。达罗毗荼人由许多民族组成,其中包括: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包括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马拉雅拉姆语、图鲁语等共73种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达罗毗荼语言对印度-雅利安诸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要大过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后者是建立在达罗毗荼语言底层之上的缘故。

相关

  • 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5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6个门。真
  • 门脉高压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为描述肝门静脉系统(英语:hepatic portal system)高压的状态。目前的定义为肝门静脉梯度(英语: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高于或等于6mmHg。
  • 茶醉茶醉也叫醉茶,指过量饮茶或饮茶太浓而引起的不适现象,尤其身体虚弱和空腹者,以及不常喝或没喝过浓茶、咖啡因含量较高的茶的人士比较容易出现。导致茶醉的物质是茶中所含之咖啡
  • 壬醛糖2,3,4,5,6,7,8,9-八羟基壬醛(IUPAC名:2,3,4,5,6,7,8,9-octahydroxynonanal)是一类壬醛糖。共有128种镜像异构物,例如L-核-D-甘露壬糖等。2,3,4,5,6,7,8,9-octahydroxynonanal的
  • 猫眼症候群猫眼综合征(英语:Cat eye syndrome)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眼睛虹膜的缺损,使眼睛看起来像猫眼一样。其在瑞士的发生率约为1/50000至1/15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无家族史的偶
  • 埃德蒙·罗卡埃德蒙·洛卡德(法语:Edmond Locard;1877年11月13日-1966年4月4日),法国司法科学家,提出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行为人一定会带走一些东西,也会留下一些东西)。这是侦查学的基础理论。
  • 威尼托语威尼托语并非威尼斯语:威尼托语是威尼托人所讲的一种语言,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罗马时代之初的碑文中人们发现了这种语言,直到公元二世纪,宗教崇拜中还发现有使用这一语
  • 44布罗德曼44区(简称BA44)是大脑皮质的额叶的一个细胞结构分区。它位于额叶的外侧部,前运动皮层之前,布罗德曼9区之下,布罗德曼45区之后。BA44的上界为额下沟,前界为外侧沟(Lateral s
  • 蓝氏贾第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Giardia duodenalis蓝氏贾第鞭毛虫(学名:Giardia lamblia)又称蓝布尔吉亚尔氏鞭毛虫、梨形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属于鞭毛虫纲,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
  • 考维塔县考维塔县(Coweta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面积1,155平方公里,县治纽南。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9,903。考维塔县成立于1826年6月9日,县名源自居住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