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达罗毗荼人
✍ dations ◷ 2025-04-25 06:09:25 #达罗毗荼人
达罗毗荼人,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印地语:द्रविड़ प्रजाति,马拉雅拉姆语:ദ്രാവിഡര്,泰米尔语:திராவிடர்,英语:Dravidian peoples),是南亚次大陆上以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为母语的种族,人口超过2亿。达罗毗荼人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约占印度人口的25%,其余的分布在中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南部等地。汉语中达罗毗荼一词在唐代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已出现,该词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玄奘和尚曾经到达这里。英语中的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 drāvida一词创造的,而drā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关于梵文的drāvida一词的来源,学界有多种看法,这些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tamiẓ和drāviḍa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泽维勒比尔等语言学家认为二者的来源关系乃是tamiẓ >drāviḍa,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遵循Dravida -> Dramila -> Tamizha或Tamil的发展方向。Dravida一词也有可能来源于梵语的Drava,意即“水”或“海洋”,而Dravidian便是指代居住在海边的印度人,即居住于三面环海的南印度地区的居民。达罗毗荼语系语言学家巴德里拉朱·克里什那穆尔蒂曾指出:“draviḍa、dramila首先是用来指代一个民族,其次是一个国家。在公元前的僧伽罗语文献中,dameḍa-和damela-的前缀指代的是泰米尔商人。早期的佛教和耆那教文献则用damiḷa-的前缀来指代南印度居民(主要是泰米尔人);damilaraṭṭha-则是南印度一个非雅利安国家;dramiḷa-, dramiḍa, and draviḍa-这几种变体是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的。而damiḷa-的出现似乎要早于draviḍa-,后者可能是前者的梵文化形式。早期欧洲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地中海人种最外围分支。早年的一些人类学家曾认为达罗毗荼各民族乃是一个独特的人种,不过大量的基因研究否定了这一结论,即便如此,他们的基因结构仍与北印度和西印度的印度人有着显著的差异。基因研究同时也证实了达罗毗荼语系的人种源自南亚次大陆。遗传学家卡瓦利-斯福扎认为达罗毗荼人的出现要晚于南亚次大陆说南亚语系的种族(比如蒙达语族的居民),而早于印欧语系人种的到来。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在印度-雅利安移民到来之前,达罗毗荼人遍布于印度半岛,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文化和语言学上的佐证,俾路支地区说布拉灰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布拉灰人的存在就被当作一个证据。按这种理论的观点,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比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应为达罗毗荼人所创造。另外一些学者如J. Bloch和M. Witzel则认为,印度-雅利安人在创作出《梨俱吠陀》最古老部分之后才进入已经讲达罗毗荼语的地区。达罗毗荼(英语:Dravidian)一词来源于梵文的Dravida,在历史上曾用来指代泰米尔人。天主教宣教士罗伯特·考德威尔用这个词来代表南印度的居民。达罗毗荼人可能曾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西北部地区,在公元前2000 - 公元前1500年,他们持续的由印度西北部迁往东南部,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可能已存在有北达罗毗荼、中达罗毗荼和南达罗毗荼三个方言群。尽管历史上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来源不同、且同样生活在印度半岛上,但今天“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主要是根据地区分布和文化习俗而非种族来区分的。达罗毗荼人由许多民族组成,其中包括: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包括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马拉雅拉姆语、图鲁语等共73种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达罗毗荼语言对印度-雅利安诸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要大过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后者是建立在达罗毗荼语言底层之上的缘故。
相关
- 肾脏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肾脏科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枝,主要处理的
- 著骨点炎著骨点炎(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炎、附着部炎;英语:Enthesitis)是著骨点(英语:Enthesis)(肌腱或韧带附着在骨头的部位)的发炎。它是一种著骨点病变,著骨点发生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类似“锻
- 普安县普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本地出产煤。当地小吃主要有臭豆腐,羊肉米线,牛肉米线等。普安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2个乡:盘水街
- 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简称上海甲肝大流行或上海甲肝大爆发,发生于1988年春季的上海市,主要由市民食用受到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此次疫情共造成310,746人感染和31人死
- 郭子章郭子章(1543年1月29日-1618年8月7日),字相奎,号青螺,别号蠙衣生,江西泰和人,明朝重臣,文武兼资,集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地名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于一身。郭子章出生于泰和县三
- 中生代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 Arduino所发表,当时名为第二纪(Secondary),以相对
- 喀斯喀特山脉喀斯喀特山脉(英语:Cascade Range)是北美洲的一条主要山脉,北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穿越美国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最终到达加利福尼亚州,在它的沿线有十多座火山。喀斯喀特山脉
- 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语: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鲜译“瑞典皇家自然科学学会”)于1739年奉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命,仿效当时的伦敦皇家自然科学促进学会和巴黎皇家科学
- 吖啶吖啶(英语:Acridine,汉语发音为“阿定”)是一种含氮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3H9N。吖啶的分子结构与蒽类似,可视作蒽的中间环系上的一个CH被氮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也被称为
- 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英语:Non-cooperation movement),又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发生于英属印度的全国范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和领导者是律师出身的印度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