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绕道手术

✍ dations ◷ 2025-08-27 07:34:07 #心血管绕道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英语: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常缩写为CABG)或心脏绕道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或搭桥,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缓解心绞痛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搭桥所用的动脉或静脉均来自患者自身(乳内动脉(英语:Internal thoracic artery)、桡动脉(英语:Radial artery)、胃网膜右动脉(英语: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大隐静脉(英语:Great saphenous vein))。将血管桥接于冠状动脉,以绕过冠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从而提高冠脉灌注,增加心肌氧供。这项手术通常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需使用体外循环(英语:Cardiopulmonary bypass)支持; 而搭桥手术也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所谓的“非体外循环(off-pump)”手术。第一例冠脉搭桥术于1960年5月2日,在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Bronx市立中心医院施行的。由Robert Goetz医生和胸外科医生Micheal Rohman领队,以及Jordan Haller和Ronald Dee医生为助手的小组完成。 这个技术是将血管通过环形嵌入的金属环相连。以乳内动脉用作血管桥,吻合于右冠状动脉。真正使用Rosenbach环的吻合术进行了15秒,没有依靠体外循环。使用乳内动脉的不足在于,9个月后的尸检发现吻合口仍通畅,但是粥样硬化斑块阻塞了乳内动脉的起始端。俄国心外科医生Vasilii Kolesov,被证实是第一个成功实施乳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1964年)。然而,Goetz的技术被其他人所引用,包括第一个成功实施人类冠脉搭桥术的Kolesov。Goetz的手术病例经常被人忽视,这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报道,以及对于创造的吻合方式的错误理解,使一些疑惑持续了40多年。血管的吻合是内膜-内膜式的,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金属环,血管被连接在一起。而Kolesov是通过标准的缝合技术,于1964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冠脉搭桥,在之后的五年中,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完成了33例相关的缝合及机械吻合。阿根廷外科医生勒内·法瓦洛罗,对于搭桥血管的选择上有了新的突破(1967年5月在克里夫兰诊所)。他的新技术是使用自体的大隐静脉,来取代右冠状动脉狭窄段。之后他又成功使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通路,而这项技术成为了当今我们所知的典型旁路移植术; 在美国,大隐静脉是经内镜所获取的,通过一种“内窥镜取血管术(EVH)”的技术。不久Dudley Johnson医生扩展了旁路移植技术,涵盖了左冠状动脉系统。在1968年Charles Bailey、Teruo Hirose和George Green医生在搭桥术中,用乳内动脉取代大隐静脉。术语上有许多变化,比如“动脉”、“旁路”或“移植”字眼被省去。这类手术所使用最常见的缩写是CABG(发音同cabbage), 复数形式是CABGs(发音同cabbages)。最近,术语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ACB)的使用变得普遍。CAGS(冠状动脉搭桥术)不可与CAG(冠状动脉造影)混淆。动脉硬化是常见的动脉病变,特点是管壁增厚,失去弹性,管壁钙化,由此造成血液供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是大、中动脉内层,有淡黄色胆固醇斑块、血脂以及细胞碎片沉积。一些术语如单支搭桥、双支搭桥、三支搭桥、四支搭桥、五支搭桥是指搭桥术中涉及的冠状动脉数量。也就是说双支搭桥手术意味着两条冠状动脉被行搭桥(如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三支搭桥意味着有三条冠状动脉被行搭桥(如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四支搭桥意味着有四条冠状动脉被行搭桥(如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五支搭桥意味有五条。搭桥术涉及四条冠状动脉以上并不常见。搭桥数量越多并不等同病人更危重,同样搭桥数量越少也不等同病人更健康。一个有大量冠脉病变的患者由于缺乏合适的“靶血管”,也许将接受相对少的搭桥。一条冠状动脉如果太细(<1mm或<1.5mm 取决于外科医生)、严重钙化(意味着冠状动脉没有节段免于冠脉疾病的侵犯)或心肌桥(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间而非心脏表面),也许就并不适合行搭桥术。同样一位病人若仅左主干狭窄,则只需要两次搭桥(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然而,左主干病变是心脏病导致死亡的最大风险。外科医生术前会评估冠脉造影结果,以确定冠脉病变的部位。外科医生会术前会估算搭桥的数量,但最终的定夺是在手术室,经心脏检查后决定的。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有一些替代疗法。它们包括:Hi 在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疲乏)缓解方面,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都要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对于一些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而言,冠脉搭桥的疗效要优于介入治疗。SoS(手术还是支架)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用于比较冠脉搭桥和裸金属支架的介入治疗。SoS研究证明在多支冠脉病变的治疗中,冠脉搭桥要优于介入治疗。SYNTAX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象为1800名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将冠脉搭桥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介入治疗做比较。研究发现药物洗脱支架组在过去12个月中,心脏或脑血管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出(冠脉搭桥12.4% VS 药物洗脱支架17.8% P=0.002)。 这主要由于在介入治疗组中,需要更多的再次血管重建,但两组试验在术后再梗阻或存活上没有差别。冠脉搭桥组的中风发病率更高。FREEDOM(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远期血管重建评估──多支血管病变的最佳治疗)研究将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比较冠脉搭桥和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试验中,为非随机筛选的病人所做的记录,将提供更多关于血管重建结果的强大数据,以用做随机分析。一项研究比较了在纽约州,所有通过冠脉搭桥或介入治疗的病人的疗效,结果表明在多支冠脉病变中,冠脉搭桥胜于药物洗脱支架的介入治疗。通过冠脉搭桥治疗的病人,在死亡率或心肌梗死率上比使用支架的更低。通过冠脉搭桥的患者,其再次血管重建率也更低。 纽约州登记处包括所有因为冠状动脉疾病而经历血管重建的病人,但这并不是随机试验,因此除反应冠脉血管重建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反应了其他因素。2004年ACC(美国心脏病学院)/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中说明了冠脉搭桥在以下情况中作为首选治疗:2005年ACC(美国心脏病学院)/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进一步指出:在合并其他高风险疾病比如严重心功能不全(如低射血分数)或糖尿病的患者中,冠脉搭桥是首选治疗。冠脉搭桥的预后取决于各种因素,但成功的搭桥通常能维持10–15年。通常冠脉搭桥提高了高危病人(心肌缺血而导致心绞痛)的生存机率,但是在统计学上,关于冠脉搭桥和药物治疗的生存率,两者的差异在五年后递减。冠脉搭桥的年龄对于预后很重要,年轻且没有合并症的患者有更高长寿的机率。年老的病人通常会经受进一步的冠脉阻塞。对于冠脉搭桥术在拯救心脏病(通过立即缓解梗阻)的价值,在多项研究中被明确认可,但是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研究无法明确搭桥术相比药物治疗的优势。 冠脉搭桥可暂时性地缓解胸痛,但是不能延长寿命。绝大部分心脏病的源头并非冠脉阻塞狭窄,而是吸烟、高胆固醇、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心智功能丧失是冠脉搭桥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对手术成本-效益的考虑。一份出版的调查通过对冠脉搭桥术后MRI图像的研究表明,51%的术后病人有明显脑部损伤。一些因素或许促成了认知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系统和手术本身会释放各种碎片,包括少量的血细胞及斑块。例如,当外科医生夹钳以及连接主动脉至套管时,产生的血栓会阻断血流从而引起微小中风。其他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心理机能损伤因素包括低氧、高或低体温、异常血压、不规则心率以及术后发热。一个能避免患者处于心脏病高危等级,且更安全、更永久、更成功的方法是去锻炼、戒烟、服药控制血压以及降低胆固醇以防止血液凝集。 从更长远来看,行为以及药物治疗可能是,避免血管因素引起心智功能丧失的唯一途径。一种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替代疗法近年开始发展。非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术(OPCAB)是一项不借助于体外循环,而进行的冠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术(OPCAB)的进一步改进即为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MIDCAB),手术是通过一个5至10厘米的切口进行。血管的选择很大取决于特定的外科医生和医疗机构。通常,左侧胸廓内动脉(先前提及的左乳内动脉)移接至左前降支,另一些动静脉被联合使用于其他冠脉搭桥。右侧胸廓内动脉,腿部的大隐静脉和前臂的桡动脉也常被使用。在美国,这些血管通常是经内镜获取的,通过一种“内窥镜取血管术(EVH)”的技术。胃部的胃网膜右动脉不常使用,是由于其从腹腔移取的困难性。冠脉搭桥术后的几个月至几年,血管桥会病变且可能阻塞。通畅是个用来形容血管桥保持开放可能的术语。如果血管桥内有血流且无显著(>70%直径)的狭窄,那血管桥是被认作通畅的。血管桥的通畅取决于一些因素,包括血管桥的类型、大小选取(胸廓内动脉,桡动脉,或者大隐静脉),或血管桥相接的冠状动脉,当然外科医生手术技能也是。动脉桥(如左侧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对于粗暴处理的敏感度远高于大隐静脉,且不适当的处理会导致血管痉挛。一般最佳的通畅率是由原位的左侧胸廓内动脉(近端保留与锁骨下动脉相连)的远端与冠状动脉相吻合(通常为左前降支或对角支)。稍低的通畅率可见于桡动脉和“游离”的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近端与锁骨下动脉断离后再与升主动脉吻合)。大隐静脉的通畅率最差,但当患者有不同的冠状动脉需要搭桥时,大隐静脉可分为多个节段以供搭桥。所使用的静脉不是去除了静脉瓣就是倒置连接,这样静脉瓣不会阻塞血管桥的血流。左侧胸廓内动脉桥比静脉桥维持时间长,既是由于动脉比静脉结实,还因为左侧胸廓内动脉只需一端连接至冠脉,而静脉需要两端分别连接至主动脉和冠脉。左侧胸廓内动脉通常用于吻合至左前降支,这是因为其长期通畅度远高于大隐静脉。患者在接受冠脉搭桥后的8到12周内需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减少切口裂开的风险。这些措施称为胸骨的注意事项。首先,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手臂,比如将自己推离座椅或在坐下前拖座位。为了避免这个,患者被鼓励在站起之前,先在座位上摇摆几次以增加冲力。其次,患者应该避免提任何超过5-10磅的东西。一加仑牛奶大概重8.5磅,这是一个很好的重量限制参考点。最后,患者应该避免将手举过头做事,比如从衣橱的顶架上取毛衣或者从橱柜里取碟子或杯子。经冠脉搭桥的患者,术后除了会有和其他手术一样的并发症外,外加一些冠脉搭桥中更常见或特有的风险。术后房颤:心脏手术后有时会出现心律失常Template:Cardiac surgery(英语:Template:Cardiac surgery)

相关

  •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重定向至:
  •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是指一次在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人体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一个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的搏出量一般在60~80毫升之间。搏出量等
  • 人口控制人口控制指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减轻资源负担及提高生活水平等目的。一般来说合理做法被认为是让总和生育率接近二。在非发达国家通常是指减少人口增长,一般是通过减少出生
  • 发霉霉菌是非分类学名词,是对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丝状真菌的俗称。霉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会聚成菌丝体。霉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
  • 范康尼氏症候群范康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范科尼氏症候群、范科尼氏综合征)是一种肾脏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的疾病, 病征在于其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磷酸盐和碳酸
  • 史蒂芬斯-强森症候群史蒂芬斯-强森综合征(英语:Stevens-Johnson syndrome,缩写为 SJS),又称史提芬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氏-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强生综合征,是"多型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的一
  • 氢离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英语:Proton-pump inhibitor、缩写为PPI)或称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是一种抑制氢离子泵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于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是显著也长效的,可以说是现今减少胃酸分泌
  • 血球凝集素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C53H67N9O17) (TYR-PRO-TYR-ASP-VAL-PRO-ASP-TYR-ALA),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在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和病毒)表面等均
  • 弹簧弹簧是一种存储机械能的弹性物体。弹簧通常由弹簧钢制成。有许多弹簧设计。在日常使用中,该术语通常指的是弹簧。利用它的弹性可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储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