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性

✍ dations ◷ 2025-08-24 08:13:19 #共时性

共时性(德语:Synchronizität,英语:synchronicity,又译同时性、同步性),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看似有有意义的关联。荣格在他的事业历程中为这个概念下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如“非因果性原理”、“有意义的巧合”以及“非因果性平行”。荣格认为,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联系常取决于人的主观经验。荣格提出这一概念的时期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但是他在1951年的爱诺思研讨会上作报告时才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结论。

1952年,荣格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共时性——一种非因果性原理》(Synchronizität als ein Prinzip akausaler Zusammenhänge)。这篇论文和诺贝尔奖得主沃尔夫冈·泡利写的一篇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都被收录在同一卷中,而泡利有时会抨击荣格的想法。荣格认为当事件可能都是都是被因果关系所关联的,它们也有可能可以通过意义相关联。由意义所关联的事件之间不需要因果关系上的解释,这通常不违背因果性公理,但是在少数情况下会造成过早放弃因果解释的后果。

荣格在辩论关于超自然现象的存在时也使用了共时性的概念,一名相信超自然现象存在的作者阿瑟·库斯勒就在他1972年出版的《巧合的根源》(The Roots of Coincidence)中讨论了共时性。这一种超出仅仅巧合或一般意义上的超自然现象的共时性的想法被学术界所广泛的抗拒。

术语“共时性(synchronicity)”由荣格创造,他定义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在时间上同时或巧合发生的非因果性事件”。在他的书《共时性》中,他写道:“由于我们不可能检验所有因果律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何才能识别非因果性结合的事件?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在当在更快的反应中因果关系难以想象出来的时候,可以预计非因果性的事件发生。”

相关

  • 阿片样肽受体阿片样肽受体或阿片类受体、阿片受体(英语:Opioid receptors)是一类以阿片样肽为配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内源性类阿片物质包括强啡肽、脑啡肽(英语:enkephalin)、内啡肽、endomorph
  • 霍元甲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清末武术家。祖籍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安乐屯,生于直隶省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
  • 四帝之年四帝之年是指在公元69年时,罗马帝国在一年中出现了四位皇帝。这四位皇帝就是罗马皇帝加尔巴(Galba)、奥托(Otho)、维特里乌斯(Vitellius)和韦帕芗(Vespasian)。54年,罗马帝国历史上著
  • 台美文教基金会财团法人王桂荣台美文教基金会(英语:Taiwanese-American Foundation),简称台美基金会、TAF,是台湾与美国的一个基金会,由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前会长王桂荣及其妻王赛美于1982年捐
  • 罗志恩罗志恩(1988年12月28日-),台湾足球运动员,台湾原住民泰雅族,大学就读于台北市立体育学院,为该校男子足球代表队员。罗志恩与其双胞胎哥哥罗志安自幼一起踢球,2007年双双首次入选中华
  • 2006年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2006年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是第9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同时也是最后一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于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该届赛事结束后
  • GeoRSSGeoRSS是一种可侦测、聚集、分享、并在地图上标志出RSS消息来源中地理位置的格式规范,可应用在地理相关及地图类软件中。把这种能侦测出资讯中的地理位置的解码器(encodings)建
  • 踪迹难寻《踪迹难寻》(英语:Gone)是一套2012年的美国惊懔片,由巴西籍导演黑特尔·达利亚执导。剧情叙述吉儿(亚曼达赛佛瑞 饰)某日回到家发现妹妹茉莉突然无故失踪,种种迹象让她深信是之
  • 尼娜·哈根尼娜·哈根(德语:Nina Hagen, 1955年3月11日-)是一名国际知名的德国歌手与演员。有人甚至称她为“朋克之母”。原名卡特尼娜哈根,1955年生于民主德国柏林的尼娜哈根本想成为一名
  • 江福利江福利(1909年-1984年),男,安徽安庆人,中国林学家,曾任中国林学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