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祁

✍ dations ◷ 2025-09-10 07:42:45 #中国神祇,中国妖怪,水神,淮河流域

无支祁,又作无支奇、无支祈、巫支祁、巫支祈、毋支祈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淮涡水神。

无支祁的完整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创作的传奇《李汤》。其中引《岳渎经》的记载,描述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传说中,大禹治水曾三赴桐柏山,遇到了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四方的无支祁。在一番恶战之后,禹用铁索降服了无支祁,最终将其镇于龟山脚下。这即是“禹王锁蛟”的故事。与李公佐同时代的李肇也在《唐国史补》中记录了该传说,并引《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祁”。有学者考证《岳渎经》为杜㯢,推测无支祁的故事或与流传于太湖一带的禹镇“夏妖”传说有关,而至今太湖西山仍存有“镇夏”的地名。至于“无支祁”一名,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源于梵文मकर Makara(印度传说中的大鱼,即摩竭),该词在上古《山海经》中被译为“禺京”、“禺彊”,后来则曾简化为“鲸”。

唐代以降,北宋时的《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等皆收入了《李汤》一文,苏轼也曾据此作过《濠州七绝·涂山》一诗:

之后该传说历经流变,南宋起出现了佛教版本的“僧伽降无支祁”、“僧伽降水母”,无支祁也逐渐演变成了水母娘娘。此后水母传说与禹锁无支祁的传说一同流传不绝,并相互混淆。同时,水母故事也被改编为许多相关的戏剧作品,如元代高文秀的《泗州大圣降水母》与明初须子寿的《泗州大圣渰水母》等。后来的京剧剧目《泗州城》(一名《虹桥赠珠》)亦是源于此题材,该传说也由降服妖怪变成了一出爱情故事。自南宋黄河夺淮后淮泗流域水患频繁,直至清康熙年间整个泗州城淹没于洪泽湖底,也使得此间水母与无支祁传说盛行,并有各种版本流传于世。

1920年代,鲁迅最先在《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提出孙悟空的形象受无支祁的影响,认为其“神变奋迅之状”移于无支祁,并引元末杨景贤(鲁迅误作吴昌龄)杂剧《西游记》中的“无支祁是他姊妹”来佐证无支祁与孙行者形象的联系。不过,同一时期胡适则猜测孙悟空是舶来品,其原型实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这一说法也获得了陈寅恪、郑振铎、季羡林等人的认同,并引发了大量学术讨论。1980年代起一些学者则提出孙悟空是一个“兼收并蓄”的综合形象,受到了无支祁、哈奴曼以及其他猿猴故事的共同影响。

相关

  • 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亦称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疾患,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IV TR) 中,对于诊断患疾的归类。此类患疾的特点在于人心情上的混乱不安。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
  • 太阳能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来自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阳热能集热器(英语:Solar thermal collector),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热能发电,和人
  • 牙周疾病牙周炎又称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的疾病。侵犯牙龈、牙周、牙周膜、牙周韧带及牙槽骨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两种
  • 康斯坦丁二世康斯坦丁·麦克艾德(中世纪盖尔语:Constantín mac Áeda;现代盖尔语:Còiseam mac Aoidh;英语:Constantine, son of Áed;其名直译为艾德之子康斯坦丁,近代的国王列表中称其为康斯
  • 克耳文波开尔文波(Kelvin Wave)是发生在大气或海洋中的,迎向地形边界(例如海岸线)平衡科氏力的波动现象。开尔文波的一个特征是非弥散性,也就是说,波峰的相速度与波能的群速度在所有频率时
  • 次结构前子(英语:Preon)是在理论上构成夸克和轻子的亚原子粒子。这个粒子的名称首先由乔杰什·帕蒂(英语:Jogesh Pati)和阿卜杜勒·萨拉姆于1974年提出。
  • Akt/PKB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
  • 博兹札记《博兹札记》(Sketches by Boz),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第一部散文集,1836年出版,当时他还是英国《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采访各种选举活动。这段时间他
  • 幽灵女孩《幽灵女孩》(英语:)是一部2019年的超自然爱情电影,由克劳蒂亚·梅耶斯(英语:Claudia Myers)执导和编剧。主演是奥莉薇·瑟尔比、阿伦·瑞奇森、吉姆·加菲根(英语:Jim Gaffigan)、玛
  • 熵 (统计物理学)在经典统计力学中,由克劳修斯所早先提出的熵函数为引入概率论的统计熵;对统计熵之洞察,则于1870年由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工作导出。一个系统的宏观态是微观态(英语:microstate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