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苦像(拉丁语:Crucifixum,源自拉丁语cruci fixus,意为“固定于十字架者”)是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种,以体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图景为特征。十字苦像是基督教许多分支的重要象征,在天主教(含东仪天主教等)中尤为重要,在正教会也有使用,更正教的各派除圣公宗、信义宗外,使用较少。
十架苦像重点体现耶稣钉在十字架之上,强调基督徒眼中耶稣为人类的“牺牲”。西方基督教(新教除外)通常将耶稣身体做成立体的塑像形式,而正教会及东仪天主教通常将耶稣的身体绘制或者浮雕在十字架上。
2008年前后,台湾的辅仁大学开始在每间教室挂上十字苦像。
罗马圣撒比纳圣殿6世纪门厅雕刻
奥地利的巴洛克风格十字苦像
俄罗斯正教会的十字苦像
德国吕贝克的哥特式十字苦像
摄于克弗尔马克特的教堂。
路德宗圣乔治堂(德语:St. Georg (Immeldorf))内的十架苦像
圣公宗基督堂座堂主祭坛的十架苦像
圣公宗圣母和圣尼古拉堂内的拜占庭式十架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