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宝潭之役,或查某潭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领时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七月十九日至廿四日,天地会林大用对鹿港周围村庄发动的进攻行动,守方以嘉宝潭(俗名查某潭,今彰化县和美镇嘉宝里)职员陈耀团练为首,集鹿港、柑仔井、下湳仔(皆今和美镇)、三家春(今花坛乡)、新港(今伸港乡)等处团练,历时六日,逼退来犯的天地会部众。
天地会自同治元年(1862年)春季,偕台湾中部土豪群起倡乱,清军员额不足,无力镇压,仅能倚赖其他地区土豪团练驰援。:101-103三月下旬,天地会占领大墩、彰化县城,又自彰化县通往郡城(台湾府)的台湾中路大半落入天地会控制范围,而鹿港周遭多为泉籍村庄,虽与彰化县城距离仅二十里,反政府军势力接连发动鹿港联庄之役、马鸣山燕雾堡战役,泉人团结御敌,叛军始终难进犯鹿港秋毫。
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七月间,因泉人村庄多次襄助官军,与天地会作对,天地会甚为恼恨;该月十九日,叛军首领之一林日成(四块厝人)任命镇北将军林大用(中寮人),偕陈九武(陈九母、陈九毋)、赵戆等天地会党羽,进攻鹿港北境的柑仔井、湳仔庄(今和美镇柑仔、竹围二里)发动攻击,另外名首领戴潮春亦有参战。
当是时,鹿港义民首领陈耀(嘉宝潭职员,鹿港人)先于嘉宝潭(俗名查某潭)别墅囤积米、铅、药、柴、草以及武器,招募民丁挖壕沟、筑炮楼、发放鸟铳等防御工事,同时再度与下湳仔阮氏家族、柑仔井林氏家族组成联盟,防御备战,又分兵驻扎李厝庄(今和美镇嘉宝里),做犄角之势以备战。
因戴潮春见陈耀防务齐备,事先调动其他股首来援助阵,便令遣林大用自中寮进军,北攻嘉宝潭,牵制陈耀,自率军队进攻柑仔井、湳仔庄,陈耀无法出兵救援,二庄接连不敌失守,惨被叛军纵火焚烧。柑仔井有林熊兄弟者,与天地会交战,林熊身中数枪,头颈已断一半,死前仍奋力宰贼军数名,林熊弟亦战死此役。叛军红旗高扬,北攻竹仔脚番社、西掠和美线等数庄,如入无人之境。
陈耀见事态紧急,连忙派亲信赴往鹿港求援,清军将领曾玉明命鹿港绅商蔡廷元,偕叶虎鞭与陈大戆循顶廖庄(今鹿港镇东北缘)前去救援,途中却遇天地会部队,只得交战,救援受阻。鏖战期间,陈大戆之妻蔡氏圆亦随夫出征,蔡氏圆身配长刀,率领女兵数人,携带夜壶填装火药,无视枪林弹雨,亲上前线补给予男丁,不少官兵见女兵尚且如此,无不士气高昂。
陈耀听闻鹿港援军已来,士气略振,又上前督阵,但鹿港援军被天地会阻断道路,久候仍未出现;此外,天地会林大用出身中寮,所率的中寮民勇,时时与邻庄的嘉宝潭人械斗,双方早有夙怨,故中寮民勇攻势极为猛烈。陈耀与林大用大战三日之后,陈耀便落下风,只得退守壁垒,私信寄予陈九武、赵戆,表达投降之意。陈九武和赵戆为大肚庄人,而陈耀家族为鹿港殷户,在大肚亦有不少田产,陈九武和赵戆皆为陈耀家族的佃户,故双方早已相识,亦得以在作战期间通信。
叛军要求陈耀必须先提供五千金,才愿意接受陈耀的投降;陈耀回信中表示需要花三天的时间筹钱,并约定以献予天地会军的马匹为引信,备妥后便竖立红旗,通知天地会;天地会到陈耀的回信后,罢兵三日以待。
而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版本的记载,林日成本不批准陈耀的请降书,乃陈九武、赵戆百般求情之下,才获林日成的首肯,同意陈耀献马请降的书信。
陈耀趁机派遣使者于三路:一路赴往鹿港催索铅弹、火药和援兵;一路密讯三家春(燕雾二十四庄之一),嘱托义首陈清泉率领 200 人来救;另一路派亲信陈快奔往新港庄,召柯、姚二姓壮丁 250 人,兵分二路,一半前往李厝庄,支援鹿港救兵、一半赶来嘉宝潭,参与协防。
三日之期已到,陈耀见部署已定,收下红旗之后,仍竖立白旗,天地会党羽怒不可遏,翌日攻势汹汹而来,大有歼灭陈耀部队的态势,唯刚交战没多久,柑仔井林家、湳仔阮家已收拾余兵,重新集结,高举白旗夹杀天地会部队。陈耀亲上火线,陈姓家丁亦不落人后,上下皆奋勇杀敌。自鹿港商船运来四尊大炮抵达战场后,炮击敌军,天地会党见大势已去,仓促收兵,嘉宝潭之危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