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光学

✍ dations ◷ 2025-02-23 20:01:27 #望远镜,天文成像

自适应光学(英语:Adaptive optics, AO)是一项使用可变形镜面矫正因大气抖动造成光波波前发生畸变,从而改进光学系统性能的技术。自适应光学的概念和原理最早是在1953年由海尔天文台的胡瑞斯·拜勃库克(Horace Babcock)提出的,但是超越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只有美国军方在星球大战计划中秘密研发这项技术。冷战结束后,1991年5月,美国军方将自适应光学的研究资料解密,计算机和光学技术也足够发达,自适应光学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配备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望远镜能够克服大气抖动对成像带来的影响,将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大约一个数量级,达到或接近其理论上的衍射极限。第一台安装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型天文望远镜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的3.6米口径的新技术望远镜。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都安装了这一系统,比如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8米口径双子望远镜、3.6米口径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望远镜、8米口径的日本昴星团望远镜等等。自适应光学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天文台所广泛使用的技术,并为下一代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的建造开辟了道路。

自适应光学的目的是修复大气湍流等因素对光波波前的扭曲。自适应光学首先要检测波前扭曲情况,然后通过安装在望远镜焦面后方的一块小型的可变形镜面对波前实时进行矫正。可变形镜面后安装有促动器。自适应光学与主动光学不同,后者通过改变主镜的形状调整因重力形变等因素造成的像质扭曲,前者用于补偿大气湍流带来的影响。目前安装在口径8米左右的地面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上的可变形镜面尺寸为8到20厘米,促动器数量为数百个到数千个不等,每次调整要在0.5到1毫秒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大气抖动将造成波前扭曲情况发生改变。

自适应光学需要以很高的频率调整镜面形状,因而可变形镜面尺寸一般比较小,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曾发生过变形镜无法承受高频调整而碎裂的事故。此外,还要求促动器的数量足够多,由此还会带来成本提高、运算量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天文望远镜上的自适应光学更多用于红外观测,而非可见光观测。可见光波段的自适应光学已经广泛用于侦察卫星的小口径望远镜上。

探测波前扭曲的传感器一般采用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由于读出速度达到每秒数百次到上千次,因此需要借助观测目标附近一颗足够亮的导星(通常要求亮于15等)来探测实际的波前扭曲。当观测对象足够亮时,本身可以作为一颗导星,比如太阳望远镜上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但是夜间使用的望远镜并非总能在观测目标附近的天区找到足够亮的导星,如果导星距离目标星太远,两个方向上波前扭曲并不相同,会令像质严重变差。解决办法是使用激光人工制造出一颗导星,称为激光导星。原因是地球大气层中高度为90千米左右中间层,有一层稀薄的钠原子。这些原子受到激发,能够发射波长为589纳米的钠黄光,可以用作导星。这样就能在离目标星很近的地方用激光制造一颗导星。但这需要大功率、高性能的激光器,耗费大量的电力。

由于人工导星的路径和目标星的光线路径并不重合,大气湍动造成的相位扭曲并不完全相同。解决办法是制造多颗人工导星,这称为激光层析自适应光学。计划安装在双子望远镜上的多重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将制造5颗人工引导星。同时为了得到矫正较大的视场,可以应用多块变形镜,共轭在不同的高度。这被称为多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如三十米望远镜项目采用了两个变形镜,分别共轭在地面和11公里高空,以及6束激光导星。

激光导星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过路的飞机、卫星带来隐患,大功率激光器的长时间运转开支过大,相互之间距离太近彼此干扰等等。为此,人们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上开发了激光管制系统。当有飞机或者卫星经过时,激光器就暂时关闭。

相关

  • 工业第二产业,又称第二级产业,是指位处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层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原料加工的工作,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中间阶段。每样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
  • CPb有机铅化合物(英语:Organolead compounds)是指分子中带有碳-铅键的化合物,研究这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有机铅化学”(Organolead chemistry)。第一个合成的有机铅化合物是的
  • 切尔诺贝利事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俄语: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英语:Chernobyl disaster),或简称切尔诺
  • 无人机无人机(英语:Uncrewed vehicle、Unmanned vehicle或Drone)又称无人载具,是一种无搭载人员的载具。通常使用遥控、导引或自动驾驶来控制。可在科学研究、场地探勘、军事、休闲娱
  • 沃特敦坐标:42°22′15″N 71°11′00″W / 42.37083°N 71.18333°W / 42.37083; -71.18333沃特敦(英语:Watertown),是美国馬薩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的一个城市,位于州府波士顿西北。面
  • STS-134STS-134是2011年5月执行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此次飞行任务由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是奋进号的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奋进号航天飞机于当地时间2011年5月16日8时56分28秒在佛罗
  • 忻州市忻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黄河东岸。市境北临朔州市、大同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界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南连吕梁市、太原市、阳
  • 迭戈·马拉多纳迭戈·阿尔芒多·马拉多纳·弗朗哥(西班牙语:Diego Armando Maradona Franco,1960年10月30日-),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昵称“世纪球王”、“球场上帝”,已退役的阿根廷足球
  • OH-58奇奥瓦侦察直升机贝尔OH-58奇奥瓦侦察直升机 是一种直升机家族,单引擎单旋翼,可以有观测和部分攻击能力。由贝尔直升机公司根据贝尔 206A 喷射骑士改装生产。OH-58 奇奥瓦自从1968就开始在美军
  • 江明江明(1938年-),中国高分子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年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历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复旦大学材料系讲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