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神话

✍ dations ◷ 2025-04-26 11:54:48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是北日耳曼人的神话体系。地理学上的北欧,包括今日的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等国,但一般所称的北欧神话并不包括芬兰,因为芬兰语并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语言区,芬兰人有自己的神话,见芬兰神话。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斯堪的纳维亚转信基督教后仍然存在于现代的民间故事中。北欧神话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神灵、生物及英雄的故事,在基督教前或基督教后都持续存在,存在于中世纪文本、考古学证据及民间习俗中。北欧神话中有许多部分十分特别,比如大部分的神话都会描写创世的荣光,但北欧神话却着力于描述毁灭。神话中的所有事物,包括神都不是永恒的。因为他们的想法接近于事实,所以对他们而言,所有东西都是不完美的,这是北欧神话和世界其他神话差别最大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北欧神话相信当万物消亡之时,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环的。北欧神话的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1世纪-2世纪。北欧神话中英雄的后裔,即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及德意志东北低地的日耳曼民族。西元五世纪左右,日耳曼人大致分布在莱茵河、多瑙河地带,与罗马帝国相邻。7世纪左右,随着一批北上的移民移至冰岛等处,日耳曼人的神话在冰岛地区反而保存下来了。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有冰岛史诗《埃达》以及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是建构在世界之树(Yggdrasill)之上,其树上衍生出九大世界,包括亚萨神族居住的阿斯嘉特 (Asgard) 与人类居住的中土世界 (midgard),九大世界各有其住民,如霜巨人(jötunn)、阿萨神族(Aesir)、华纳神族(Vanir)、精灵(Elves)以及侏儒(Dwarves)。霜巨人始祖尤弥尔 (Yimrir) 诞下了了诸神,但同时也是众神最大的敌人,可以将之理解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为两个部族,以主神奥丁(Odin)为首领的阿萨神族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约德(Njord)为首领的华纳神族,其中主要神有十二个。世界初开之际,没有天也没有地,在浓雾中,只有一道金伦加(Ginunaga)鸿沟,鸿沟之北为“冰之国”尼福尔海姆(Niflheim),其中有泉名赫瓦格密尔(Hvergelmir),是所有河水的源头,据说其中一条河的水带有剧毒。鸿沟之南是“火之国”穆斯贝尔海姆(Muspelheim)。冰河 Élivágar 的水滴中诞生了霜巨人之祖尤弥尔(Ymir)和巨大母牛欧德姆布拉(Audhumbla)。尤弥尔吃着欧德姆布拉分泌的奶水维生,而欧德姆布拉则舔食冰上的盐粒。之后,尤弥尔分别从左右的腋窝中诞下了智慧巨人密米尔(Mimir)和女巨人贝斯特拉(Bestla),而她的双腿则诞下一个六头的怪物。另外,在母牛的舔舐下,冰中出现亚萨神族之祖布利(Buri)。布利生下包尔(Borr),包尔和女巨人贝斯特拉(Bestla)生下了奥丁(Odin)、威利(Vili)、菲(Ve)。巨人族和诸神相当不合,双方挑起战火。后来尤弥尔被诸神所杀,巨人族战败,剩下的巨人逃往约顿海姆(Jöthuheim),并继续对诸神抱持着恨意。诸神拿尤弥尔的身体来布置出大地和天空。尤弥尔的头颅化为天空,脑髓为云,身体成了大地,血液成为海洋,骨骼变成山脉,毛发变成树木。当尤弥尔尸身腐烂长出蛆,这些蛆就变成了精灵及侏儒。奥丁命四个具有怪力的侏儒支撑著天空的四角。尤弥尔的眉毛则被用来造成墙壁用来围住“中间世界/中庭”(Midgard,米德加尔特)。然后奥丁又捕捉穆斯贝尔海姆的火焰,将他们化为星星、月亮、太阳,并订定了四季的运行。诸神又取来梣木枝造成男人,用榆树枝造了女人。男的取名“阿斯克”(Ask,即“梣树”),女的叫做“恩布拉”(Embla,即“榆树”)。奥丁给他们生命和灵魂,威利给他们理性与动作,菲给他们感情、仪表和语言。这就是人类的始祖。北欧神话的一大特色就是世界最终是会毁灭的,而导致世界毁灭的一连串事件称为“诸神黄昏(Ragnarök)”。众神早已从预言中得知这场战役无可避免,也注定无法获胜,但即使如此,诸神众神依然坦率面对这最终结局。而在世界灭亡之后,残存的神与人类会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世界之树(Yggdrasil)支撑的世界分为三层九个国度,以下列出大致的分类,但事实上由于正确的资料已经失传,所以对于九个世界的说法不只一种。北欧神话与英语中星期的名称有很大的关联。Ragnarok Netflix(诸神黄昏)

相关

  • 生殖繁殖,或生殖,是透过生物的方法制造生物个体的过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现象之一。每个现存的个体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来的结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有性生殖以及
  • ETtoday新闻云ETtoday新闻云为台湾社群新闻网站,由东森新媒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该网站前身为2000年至2008年3月的《东森新闻报》。2008年4月,《东森新闻报》被转售予中华联合电讯集团(
  • 黏着小带黏着小带(Adherens junction/zonula adherens),亦称“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系一种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多位于闭锁小带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该结构中间
  • 分光光谱仪分光光度法(英语:Spectrophotometry)是一门对光谱进行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的电磁波谱范围是可见光、近紫外线与近红外线。这种方法不同于电磁波谱与时间分辨光谱。将
  • 比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八十一个(四划的则为第二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比部归于四划部首。比部通常是从上、下、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
  • 时间终结时间终结(英语:End Time)是三大宗教——犹太教 、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中的末世论和印度教及佛教中的“末日景象”中所提及的一段时期或一个转捩点。于犹太教中,“时间终结”是指弥
  • 香肠香肠(英语:Sausage)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指将动物的血肉或是凝固的内脏,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作而成。在中国一些地区,“香肠”专指腊肠。在闽南,广东地区,又
  • 母体效应母体效应(又译作母性效应)指生物的表现型不仅由其基因和环境决定,而且会受到其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影响。目前认为,母亲卵子中的mRNA和蛋白质是该效应产生的原因。此外,母亲的
  • 海狸香海狸香(英语:Castoreum)是海狸的生殖器官附近一对梨状腺囊的分泌物,是一种动物性香料,原先具有令人不愉快的动物气味,但经高度稀释后会产生香味。从公元9世纪起被人使用,最早的使用
  • 弗拉基米尔·恩格尔哈特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恩格尔哈特(俄语: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Энгельгардт,1894年12月3日-1984年7月10日),出生于莫斯科,苏联生物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