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耐药
✍ dations ◷ 2025-08-09 03:36:34 #耐药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状的效力降低。当投入药物浓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残留的细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例如细菌可能因抗生素产生的活性氧诱发DNA突变而造成耐药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超突变性(hypermutability)。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抵抗。抗药性多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抗药性则亦指因长期服药,造成相同剂量却不如当初有效的情况。抗药性产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滥用,或未按处方服药。以下病原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几率较高:当中尤以抗生素耐药性最为突出。一些肿瘤细胞也会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减低化疗功效。病毒,尤其是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也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当使用某一种药物,去对付某一种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时,该生物便有可能产生基因突变,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会把耐药性基因遗传给其后代,从而令新的生物个体有耐药性。突变几率愈高的物种,发生耐药性的机会也愈高,而哺乳类等突变几率较低的物种,则较少产生耐药性,如老鼠一般不会对老鼠药产生耐药性。通常药效减少是因为太多物质与配体结合,导致配体敏感性下降(Desensitization)。或者因为调升与调降(英语:Downregulation and upregulation)机制,减少了配体的数量。药物或令到体内的酶加速,加快了新陈代谢而药效减少。环境也可影响药效。经常在某一环境,透过习惯化(英语:Habituation)或经典条件反射方式会令身体会适应该药物。例如吗啡使用者若经常在同一旧房间会出现高热反应,但当他们转了环境,体温却保持稳定。这也解释一些高风险药物使用在新环境的时条有可能发生药物过量而致命。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主要有4种机制:具高耐药性的病菌将使第一线医师用药困难。
相关
- 玻那病毒玻那病毒科(Bornavirus),又称博尔纳病毒科、鲍那病毒科,RNA病毒的一种,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其下仅有玻那病毒属(Bonavirus),目前只有一个病毒被发现,玻那症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 疟蚊见内文疟蚊属(学名:Anopheles),别称按蚊或马拉利亚蚊,是蚊科(Culicidae)下的一属,成虫的特征是翅膀大多数有斑,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其中有30—40种是疟原虫属生物的寄主,会
- 金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型细菌。工业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蛋白质A——抗激素化学分析中的细胞壁组成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
- 随机随机性(英语:Randomness)这个词是用来表达目的、动机、规则或一些非科学用法的可预测性的缺失。一个随机的过程是一个不定因子不断产生的重复过程,但它可能遵循某个概率分布。术
- 希腊银行希腊银行(希腊语:Τράπεζα της Ελλάδος,ΤτΕ),希腊的中央银行,位于雅典市。希腊银行始于1927年,1928年正式运作。希腊银行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成员。现任行长
- 邦和中央直辖区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包括有28个邦、8个中央直辖区及德里国家首都辖区。28个邦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首都辖区与邦处相同的地位,而中央直辖区则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今日的
- 西方化西方化,是指非西方社会在语言、生活方式、政治、经济、产业、艺术、法律、生活方式、饮食、宗教、哲学及价值方面被动或主动采纳西方标准的社会进程。在历史上,西方化多发生于
- 两德分立德国历史(1945─1990)是指从1945年当纳粹德国于二战被击溃、两德分裂后至1990年重新统一的这段历史。当纳粹德国于二战被击溃后,德国因世界东西两大阵营对立而分裂,即两德分裂。
- 鬃狼鬃狼(学名:Chrysocyon brachyurus)是南美洲最大的犬科动物,在葡萄牙语被称为lobo-guará(Guará 狼),瓜拉尼语称为aguara guazu(大狐),在西班牙语中被称为zorro rojizo(红狐),主要分布在
- 巡抚福建台湾巡抚,光绪帝1885年敕设台湾为行省,1887年正式建省,巡抚为台湾省的台湾西部最高地方统治者。晚清治台官员有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吴赞诚、裕宽、李明墀、勒方锜、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