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皇后”号战列舰

✍ dations ◷ 2025-11-22 08:32:12 #“玛丽亚皇后”号战列舰

“玛丽亚皇后”号战列舰(俄语:Императрица Мария)[b]是三艘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罗斯帝国海军玛利亚皇后级无畏舰中的首舰。一战期间,该舰隶属于黑海舰队,并在1915年掩护俄国海军老式前无畏舰轰炸奥斯曼帝国军事设施。该舰曾多次与奥斯曼帝国海军轻巡洋舰“米迪利”号(原德意志帝国海军“布雷斯劳”号)交火,但并未造成严重的损害。1916年末,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锚地因弹药库爆炸而沉没,造成228名舰员丧生。之后该舰被打捞起来,但其状态非常糟糕,不堪再用。在俄国内战结束后的1926年,该舰最终被拆解。

“玛丽亚皇后”号水线长168米(551英尺2英寸),舷宽27.43米(90英尺0英寸),吃水深8.36米(27英尺5英寸)[2]。满载时,该舰排水量为23,600长吨(23,979公吨),比设计排水量22,600长吨(22,963公吨)多出1,000长吨(1,016公吨)[2]。服役期间,该舰被证实前倾严重,导致前部炮廓大量进水[3]。为了补偿前倾,前部炮塔的12英寸(305毫米)炮弹装载量从每门100发减少到70发,130毫米(5.1英寸)炮弹量从每门245发减少到100发[4]。但这并未完全解决问题,而在进一步改善落实前,“玛丽亚皇后”号就已经失事[4]。

该舰装备了四台从英国约翰·布朗公司进口的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它们的总设计功率为26,000匹轴马力(19,000千瓦特),但在海试中,通过使用20台三角形亚罗式混合燃烧锅炉产生的蒸汽, 工作压力为17.5标准大气压(1,770千帕斯卡尔;260磅力每平方英寸),产生33,200匹轴马力(24,757千瓦特)功率。设计速度为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其最大煤炭容量为1,700长吨(1,727公吨),再加上500长吨(510公吨)的燃油,使其在最大速度下的航程达1,640海里(3,040千米;1,890英里)。舰上所有电力均由三台柯蒂斯360千瓦特(480匹马力)主发电机和两台200千瓦特(270匹马力)的辅助单元产生。[5]

该舰的主武装包括12门12英寸奥布霍夫1907型炮,安装在舰船长度上分布的四座三联装炮塔上。副武装包括安装在炮廓中的20门130毫米B7型1913年式炮。它们被分成两组,从前炮塔到后烟囱每侧各6门,剩余的4门集中布置在后炮塔周围。该舰还配备了四门75毫米(3英寸)高射炮,每座炮塔的顶部各安装一门。此外还装备了4具17.7英寸(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每侧前弹药库后方各安装两具。[6]

“玛丽亚女皇”号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的名字命名[7],由俄罗斯帝国尼古拉耶夫的鲁苏德造船厂建造。该舰于1911年10月30日与其姊妹舰“亚历山大三世皇帝”号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一起安放龙骨。但这仅是一场仪式性事件,因为其最终设计方案尚未确定,合同也未签署。该舰于1913年10月19日下水,并于1915年7月13日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完成了舾装并进行了海试。10月1日,该舰加入黑海舰队并掩护俄罗斯帝国海军旗下老式的前无畏舰队轰击科兹鲁、宗古尔达克和卡拉德尼兹埃雷利的战略目标。当月20日至22日,该舰随同当旧式战列舰炮击保加利亚的军事目标,然后在10月27日独自轰击了瓦尔纳。1916年4月4日,奥斯曼帝国轻巡洋舰“米迪利”号与“玛丽亚皇后”号遭遇,在对手逃离前,“玛丽亚皇后”号曾数次险些命中目标。三个月后,由于拦截到的无线电信号,“玛丽亚皇后”号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动,试图拦截1916年7月4日从俄罗斯港口图阿普谢返航的奥斯曼战列巡洋舰“严君塞利姆苏丹”号。但“严君塞利姆苏丹”号向北沿着保加利亚海岸线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航行,成功避开了俄罗斯舰队。“米迪利”号在7月21日在新罗西斯克港口布设水雷,但俄军再次拦截到的无线电信息,并试图在“米迪利”号返回途中将其拦截。次日,“米迪利”号在追击俄罗斯驱逐舰“幸福”号时,被引诱进入了“玛丽亚皇后”号的火力射程。但“米迪利”号最终还是成功逃脱,仅受到些许擦伤。[8]

1916年10月20日上午,当“玛丽亚皇后”号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锚地时被发现舰首弹药库起火,但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行动舰体就发生了爆炸[9]。然而,由机械工程师中尉伊格纳季耶夫带领的水手们设法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爆炸发生之前就开闸放水淹没了舰首弹药库。他们的行动可能阻止了一场灾难性的爆炸,所有其他弹药库都被预防性地放水灌没。在第一次爆炸约四十分钟后,鱼雷舱附近发生了第二次爆炸,破坏了其余前舱壁的水密性。“玛丽亚皇后”号开始舰首下沉并向右倾斜。几分钟后,该舰倾覆,228名水手全部遇难。随后的调查确定,爆炸可能是硝化纤维素基推进剂分解导致自燃并最终引发火灾。[10]

经过复杂的打捞行动,该船最终于1918年5月18日重新浮出水面,并于5月31日移入塞瓦斯托波尔北干船坞,当时舰体仍然处于翻覆状态。随后舰上的130毫米炮备拆除,但俄国革命和内战的混乱阻碍了进一步的修复工作。到了1923年,支撑舰体停放的木块已经腐烂。同年,该舰被再次打捞起并搁浅在浅水区。1925年6月,该舰获准报废并于1925年11月21日正式除籍。但直到1926年该舰才被被重新浮起并移回干船坞。舰上的炮塔在倾覆时已经从掉落,后来被打捞上来。其中两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期间用作第30号海岸防御炮台以保卫城市。[11]

相关

  • 三苯甲基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化学式:(C6H5)3C·)是有机化学家所观测到的第一个自由基。由于苯基体积较大,三苯甲基自由基中的三个苯基不可能与中间的碳原子共平面,而是排成螺旋桨式。由于三个
  • 变应性结膜炎变应性结膜炎(英语:allergic conjunctivitis,亦称为过敏性结膜炎或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的过敏性炎症,虽然症状可能非常明显,但通常不会致盲。在发达国家,估计过敏性结膜炎的患
  • 199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比赛施特菲·格拉芙是上届冠军,但因伤未参赛。玛蒂娜·辛吉斯是本届冠军,决赛以6-0, 6-4直落二盘轻松击败维纳斯·威廉姆斯,夺得第1座美网女子单打冠军兼第3座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
  • 惠灵顿 (肯塔基州)惠灵顿(英语:Wellington)是一个美国城市,位于肯塔基州杰斐逊郡。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当地人口为565人。惠灵顿位于38°13′0″N 85°40′12″W / 38.21667°N 85.67000°W / 38
  • 下毛野古麻吕下毛野古麻吕(日语:下毛野古麻呂/しもつけの の こまろ ,?-710年1月28日)是日本飞鸟时代公卿,部分文献标记其名为子麻吕,姓最初为君,其后为朝臣(日语:朝臣)。父亲是大义冠(日语:大義 (冠位
  • 林孔龙类林孔龙类(学名:)是一个已灭绝的巨型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演化支,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林孔龙类是Calvo等人2007年创造的,包含他们新命名的泰坦龙巨类穆耶恩龙和先前描述的林孔龙。Santucci和Arruda-Campos(2011年)在研究中将林孔龙类并入风神龙族,Franca等人(2016年)和Silva等人(2019年)也是如此。然而,Gonzalez-Riga等人(2019年)和Mannion等人(2019年)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与林孔龙类相比,风神龙族在系统发育上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前者则是隆
  • 帕莱 (阿美族)帕莱(阿美语:Paleh no tsidal),是台湾阿美族神话中的一名神祇,为巫师的祖神之一:129。帕莱的意思来自于“小跳(Paleh)或摇摆芭蕉叶(Mipaleh)”,是神族系谱中的第十代神灵,她的父亲是Maswag sapatrok、母亲是Tsigautsigau sapatrok:213。传说撒发克(Savak)因为误碰到文化之神塔塔辜散的手杖而死亡,因此请了娜高(Nakau lameh)、奇高希高(Tsingautaingau no tsidal)、帕莱与菈迈(Lameh no tsidal)
  • 遮罗语遮罗语是印度支那半岛遮罗族的母语,其使用范围位于越南南部。与其他印度支那的语言不同,遮罗语词汇不存在声调,虽然句子存在明显的音调。
  • 伊娃·于颂伊娃·于颂(法语:Eva Husson)是法国电影导演。2016年,伊娃·于颂完成首部长片《性爱帮派(法语:Bang Gang (une histoire d'amour moderne))》,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2018年,她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太阳之女(英语:Girls of the Sun)》进入第71届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她曾表示她受到拉斯·冯·提尔、王家卫、葛斯·范桑、苏菲亚·柯波拉与韦纳·荷索的电影作品影响。
  • 鲁汶市政厅鲁汶市政厅(荷兰语: ⓘ)是比利时鲁汶的地标建筑,位于鲁汶大广场(),圣伯多禄教堂对面。晚期哥特式风格,1448年3月28日奠基,1469年完成。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仍得以幸存。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