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又译盖伊·福克斯面具,是根据盖伊·福克斯的面容加以风格化而描绘成的一种肖像。这位火药阴谋计划中最著名的成员曾于1605年企图在伦敦炸毁上议院但未成功。长久以来,焚毁戴有盖伊·福克斯面具肖像的人偶已成为盖伊·福克斯之夜的庆祝活动之一。
插画家大卫·劳埃德(英语:David Lloyd)将盖伊·福克斯的脸部肖像设计成有着特大的笑容、透红的双颊、开开往上翘的八字胡、以及下巴上有着细细尖尖垂直胡须样子的风格。1982年所出版的《V字仇杀队》漫画以及2006年所改编的同名电影都将这样风格的肖像用作为故事情节的主要元素,使得该肖像已然成为各式各样抗议活动的象征。自其在网络论坛上出现之后,网络骇客组织团体“匿名者”便在2008年的占领运动“Chanology 行动”中使用这种风格的面具肖像,也曾在世界各地其他的反政府、反体制的示威游行中使用过,使得该面具成为众所周知匿名者组织的象征符号。
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借着焚毁那些不受欢迎之人的肖像来纪念1605年的火药阴谋事件。直到了18世纪末,开始出现有英国孩童带着有古怪面具的盖伊·福克斯人像在街上讨钱的传闻,于是11月5日就逐渐成了大家所熟知的盖伊·福克斯之夜(现在许多人倾向称其为“篝火之夜”)。1864年出版的《詹巴斯的时日之书(英语:Chambers Book of Days)》曾这样描述:
“英格兰各地纪念火药阴谋事件的普遍形式是以可取得的衣料将稻草人盛装打扮成如同罪犯般(通常头的部分只是顶纸帽,由仿造缎带般的细纸条所结成并涂上颜色),然后将其放在椅子上游街示众。到了傍晚,再极其庄严地将其烧毁在巨大的篝火中……”
到了1980年代初,通常于每年秋天在英国卖给孩童或随着漫画免费发送的廉价硬纸板或纸张所做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已逐渐变得愈来愈少用,取而代之的则是万圣节面具。作家艾伦·摩尔后来评论说:“……当盖伊·福克斯的形象显然正从英国人物肖像的历史记录中被逐渐抹去时,我们竟能在此时将其重新保留下来并加以延续,这是何等有趣的事!”
在1982年出版的《V字仇杀队》系列漫画以及2006年所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主角都戴着一副盖伊·福克斯面具。这部由艾伦·摩尔所著、由大卫·劳埃德(英语:David Lloyd)图绘大部分插画的漫画系列“主要是讲述在未来反乌托邦的英国,一位维安斗士努力摧毁一个极权主义政府的故事。”在发展这个故事构想时,劳埃德在随手记下的笔记中写道:“我们为什么不将他描绘成复活的盖伊·福克斯,并且身披斗篷,戴着一副由混凝纸浆(英语:Papier-mâché)做成的面具以及一顶圆锥形帽?这样他看起来一定会很诡异,这也是盖伊·福克斯这些年来应得的形象。我们不该每年到了11月5日就把这家伙烧了,反而应该为其试图炸掉国会而庆祝!”摩尔而后评论说,由于劳埃德的这个主意,“我脑中各种不同的故事片段在盖伊·福克斯面具这一形象概念的背后一瞬间就都清楚了起来,且井然有序、相互联结。”
自2006年《V字仇杀队》电影推出之后,有着八字胡及尖胡须风格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在国际间被多个针对政治人物、银行和金融机构表达抗议的团体所广泛使用。这种风格的面具不仅为个人隐藏了身份及保护脸部,还展现了他们对共有目标理想的承诺。
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像4chan那样的网络贴图论坛(英语:Imageboards)和如同YouTube的影片分享网站上都很常见,且已发展成一种网络爆红现象。最初该人物只是个简笔人物画,由于其在所发生的每件事上尽都失败而成为著名的“惨败男”(Epic Fail Guy,EFG)。而后因某些从未解释的原因,该人物渐渐显现出戴着《V字仇杀队》中“盖伊·福克斯”面具的样子(这很有可能与盖伊·福克斯实际上未能完成火药阴谋反叛计划这一事实有关)。2006年,有两群相互敌对的团体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在DC漫画的办公室外彼此对峙。其中由免费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左翼无政府主义者亚当·魏斯曼(Adam Weismann)所领导的团体正在抗议《V字仇杀队》电影。另一个由自由意志主义者托德·西维(Todd Seavey)所领导支持DC漫画的团体则对左翼无政府主义的抗争者进行反抗议,而他们的面具全都是由一名时代华纳的员工所提供。
盖伊·福克斯面具也会让人们联想到2008年骇客组织团体匿名者抗议山达基教会的“Chanology 行动(英语:Project Chanology)”。山达基教会因迫使YouTube移除仅供教会内部使用、有汤姆·克鲁斯讨论山达基内容的影片而遭到该团体的抗议。由于山达基教会以诉讼办法来要胁移除影片,匿名者组织便对此发起了抗争活动并持续了数月之久,同时鼓励所有的抗争者将脸部遮盖,因为教会成员惯常会采用的手段便是将反山达基的抗争者拍照下来。而盖伊·福克斯面具正好是一种被广泛用来遮盖脸部的方法。
随着抗议活动持续延烧,有更多的抗争者开始选择使用盖伊·福克斯面具来遮盖脸部,最终该面具在匿名者组织内部便具有了象征性的地位。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的史考特·史都华(Scott Stewart)在该校刊物《The Gateway》中写道:“许多参与抗争的人会拿盖伊·福克斯面具来炫耀,以吸引人们去注意他们匿名者的身份以及山达基教会如何滥用诉讼和高压政策来镇压反山达基的观点。”此后,这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组织团体便在许多其他反对权威的抗议活动中继续沿用这个角色人物。
以下所述的各地抗议事件或国家的政府政策均有使用或涉及到盖伊·福克斯面具。
《V字仇杀队》的作者同时也是无政府主义者艾伦·摩尔对于使用盖伊·福克斯面具表示给予支持。他在2008年与《娱乐周刊》的访谈中说到:“某天看新闻时,看到这儿的山达基教会总部外正进行着示威游行,然后新闻画面就突然闪现出这些示威者们全都戴着《V字仇杀队》的盖伊·福克斯面具。那一幕使我感到相当振奋和高兴,内心也因此有些热情洋溢。”然而,摩尔并不是为了目前该面具所作的用途而创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向《卫报》解释道:“我猜想当我在写《V字仇杀队》时,在我内心暗藏的深处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若这些故事构想真的产生了一些影响,那不是很棒吗?所以当你开始看到那原本只是空虚无益的幻想竟闯进了这个常规的世界中……那是相当奇特的。这感觉就像是30年前我所创造的一个角色人物不知怎地竟从小说的世界中逃了出来。”
《V字仇杀队》的共同创作者及插画家大卫·劳埃德则作了如下评论:
“盖伊·福克斯面具现今已成了一种共同的商标,且在反抗暴政的示威抗争中成了便于使用的标语牌。人们会去用它我很高兴,而且对于像这样一个流行文化中的人像会以这种方式被使用似乎相当独特。我觉得匿名者组织会去用它是因为想要有个通用的形象来掩盖他们的身份,同时也正好能象征他们代表着个人主义,而《V字仇杀队》正是这样一个关于个人抵抗现存社会体制的故事。我们都知道V在集中营中曾被拿来作医学实验并打算逃亡,但之后我就想,以他的疯狂程度,他必定会以我们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志士盖伊·福克斯为榜样来作为自己人生的角色和使命。”
根据2011年《时代杂志》的报导,由于抗议群众在示威游行中使用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使得该面具成为亚马逊公司网站上当年最畅销的商品,年销售量达数十万件。而全球最大媒体公司之一的时代华纳,由于有该面具的肖像版权,所以每销售一官方版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就须向其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