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豆
✍ dations ◷ 2025-08-08 19:51:22 #绿豆
绿豆(学名:Vigna radiata)是一种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别名“青小豆”、“植豆”、“交豆”。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20-150厘米。茎截面圆形,幼茎紫色或绿色,成熟茎灰黄或褐色。主根不发达,侧根多而细长,根上有根瘤。叶卵圆或阔卵圆形,子叶出土后枯死,两片单叶上生三出复叶,叶片长6-12厘米,宽5-10厘米。茎分支多,根据形态可分为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蔓生型。总状花序,花黄色,生于叶腋和顶端,每花梗上有10-25朵花,自花授粉。果实为细长圆筒形或扁圆筒形的荚果,一般每株30-50个。荚果长5-10厘米,宽0.4-0.6厘米,内有12-14粒隔膜隔开的种子,种子有绿、黄、褐、蓝等颜色,可呈圆柱形或球形。原产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主要的绿豆出口国。绿豆属于喜热,短日照作物;可以在春(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6月中、下旬)播种。生长周期约为70至110天。优良品种的每亩产量约为150千克(330英磅)左右。因为绿豆耐荫性,同时绿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因此绿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常常可以和其他作物套种,如玉米、谷物、芝麻等。绿豆在种植过程中主要虫害为绿豆象、蚜虫、粘虫(英语:Mythimna separata)和草地螟(英语:Loxostege sticticalis)等。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霜霉病等。种子称绿豆,去皮则称绿豆仁,一般晒干以便于保存。种子和茎被广泛食用。干绿豆呈绿黄色或暗绿色,坚硬有光泽。含有类黄酮、单宁、皂苷、生物碱、植物甾醇、香豆素、强心苷等物质。虽然很少看见医师将绿豆开成药方,但其确实有相当好的疗效。除了绿豆粒以外,包含绿豆皮、绿豆荚、绿豆花及绿豆芽皆具有食疗的作用。直接食用,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带皮的绿豆煮的汤(绿豆沙、绿豆汤)或和大米煮成的粥(绿豆粥)是亚洲地区传统的夏季解暑食品,绿豆中所含无机盐和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所缺乏的相应物质。绿豆皮也被用来作中药成分,《本草纲目》记载“绿豆:甘、寒。绿豆粉: 甘、凉、平。豆皮:甘、寒。豆芽:甘、平”。绿豆荚可治长期血痢。现代研究发现,由于绿豆所含植物甾醇可以替代胆固醇使之不被人体吸收、因此绿豆也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在印度,绿豆去皮(绿豆仁,状似巨人版的小米)后被用来加到咖喱等菜肴中。常见的豆芽菜便是绿豆发芽所成。绿豆芽菜市场上的绿豆芽一盘新鲜未经烹煮的绿豆芽刚发芽的绿豆发芽的绿豆仁种子加水萌发成的豆芽是东亚、南亚烹调中常见的蔬菜。绿豆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绿豆相比,绿豆芽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了人体更易吸收的氨基酸。研磨成粉使用,例如绿豆粉加糖等做成甜食绿豆糕。还可以提炼淀粉(直链淀粉)制作绿豆粉丝(冬粉)、凉皮、凉粉等。各品种的绿豆,其淀粉、蛋白质等含量多有差异,请详查物种数据库比对。
相关
- 阵发性剧痛症阵发性剧痛症(英语:paroxysmal extreme pain disorder、PEP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疼痛性疾病,症状为无征兆的突发性烧灼痛,伴有皮肤潮红,一般发生在直肠、下颌和眼部。阵发性
- 东部大猩猩 (iG. beringei)东部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是一种大猩猩,且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的。目前东部大猩猩分为两个亚种: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山地大猩猩(G. b. be
- 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INN:Procainamide,发音: /proʊˈkeɪnəmaɪd/)是一种Ia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不整。普鲁卡因胺在1951年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制成功。 它在1950年6月2日被美国食品
- 非洲型稻光稃稻(学名:Oryza glaberrima),又称非洲稻、非洲型稻、西非栽培稻,是人类种植的一种稻属作物。一般认为,光稃稻于两千至三千年前在尼日尔河上游,即今日马里一带得到驯化。光稃稻为
- *激发是在任意能级上能量的提升。在物理学中有对于这种能级有专门定义:往往与一个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有关。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系统(例如一个原子,分子或原子核)的激发态是该系统中
- 会圆术会圆术,是从《九章算术》的“方田”章所载的“弧田术”的基础发展而成的,并载于《梦溪笔谈》一书,但作著沈括并未给出这一公式的推导。所谓“会圆术”就是已知圆周,弓形的高和弦
- 雪崩雪崩,是在长年积雪的山中常有的自然灾害,是指大量的雪由斜坡表面上快速滑动下来,产生原因通常是积雪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状态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平衡,造成雪块滑动
- 添油香香油钱,又称“香火钱”、“香纸钱”、“添油香”、“添香油”等,在台湾,俗称“添油香”、“功德金”、“寄付”、“寄付金”(来自日语,捐款之意),在日本称“赛钱”。有时被引申为奉
- 切腹切腹(日文:切腹/せっぷく Seppuku ?)是用胁差等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主要为日本武士所实行,日本文化中,将切腹视为有尊严的死法。近代除了自杀,也用在处刑。也称为腹切(腹切り/はら
- 感觉错乱联觉(英语:Synesthesia),又译共感觉、通感或联感,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