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马祖话

✍ dations ◷ 2025-07-11 15:00:45 #闽东马祖话
马祖话(闽东语: 馬祖話,平话字: Mā-cū-huâ)是中华民国连江县马祖列岛居民的母语。马祖话是闽东语的一种方言,属南部的侯官片。马祖话为广义福州话中的一种方言,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马祖人在使用福州话介绍母语时会称之为“平话”(闽东语: Bàng-huâ,实际读音:/paŋ˧˩ ŋuɑ˩˧˩/),意思是平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在用国语介绍母语时则多称“马祖话”,以彰显该语言为马祖在地之语言。在中华民国连江县官方教学上称之为“福州语”(闽东语: Hók-ciŭ-ngṳ̄)或“马祖福州语”。马祖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大陆连江县的管辖范围之下。马祖地区的原住民大多来自福州十邑一带的长乐和连江,也有少数来自福清。来自兴化(莆仙)和闽南地区的移民只占极少数。因此在马祖,福州语长期是优势语言。马祖话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与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可以互通。在马祖列岛,操长乐口音的人数占八成以上;其次为连江口音,早期聚居在南竿岛津沙村;操福清口音的人口,则散居全县各地。除了操福州语的住民之外,马祖还有少数来自泉州的、操闽南语的移民,以及来自莆田、操莆仙语的移民。由于福州语在马祖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些移民中,老一辈大多数能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和福州语;而年轻一辈则一般只会说福州语。马祖话与福州话在声母、韵母上完全相同。声调方面,虽然同为七个声调,但实际发音与福州话不大一样。马祖话有十七个声母。其中,和这两个声母不在单字中出现,仅在连读时出现(见下文)。马祖话有46个韵母,每个韵母分为紧韵和松韵。一个字具体应该读松韵还是紧韵,由该字的声调来决定(见下文)。下表中,标注的音标中,左边为紧韵,右边为松韵。马祖话有七个单字声调,平、去、入各分阴阳。这与对岸的福州话相似,但声调的实际读音却与对岸并不一定相同。阴去的读音虽表记为“312”,但在口语中往往被读成半阴去“31”。与福州话相同地,在马祖话中,平声、上声和阳入是紧韵,去声和阴入则是松韵。以下以平话字“a̤”的发音为例介绍松紧韵。“a̤”的紧韵为、松韵为,那么,“a̤”的所有声调发音如下表:上表中,紧韵声调的“ă̤”应读作而不是;同理,松韵声调的“â̤”则应读作而不是,以此类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拼读成一个词语时,前字的声调可能会受到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作连读变调。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两字连读中,只有前字才有可能发生变调现象,后字则一概不变调。双字连读变调规则见下表(绿色(纵行)代表前字,蓝色(横行)代表后字,表格中的数据为连读之后前字的声调):上表中,“阴入甲”指的是以为韵尾的阴入字,“阴入乙”指的是以韵尾的阴入字。今天,这两套入声韵尾在单字读音中已无区别,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区分开来;其差别仅在连读变调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存在着松紧韵(详见上文);同样地,马祖话在字词连读时,也存在着松紧变韵的现象。例如:“技师”一词:“技”读“kɛi˧˩˨”是阴去,属松韵;“师”读“sy˥˥”,是阴平。阴去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技”应该读“ki˧˧”,发生了松紧变韵现象。又由于s在元音韵尾之后发生声母类化,成为l,因此实际读作“ki˧˧ ly˥˥”。又如:“台湾”一词,“台”读“tai˥˩”是阳平,属紧韵;“湾”读“uaŋ˥˥”,是阴平。阳平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台”应该读“tai˧˧”,没有变韵。此外,这两个字连读也没有发生声母类化的现象(见上表),因此实际读作“tai˧˧ uaŋ˥˥”。马祖话与大陆的福州话虽能够互通,就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腔调、用词等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区别。例如马祖话称“我”为“ŋui˧˧”,称“我们”为“nɔŋ˧˩ ŋa˥˥”。而在中国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中,称“我”为“ŋuai˥˥”,称“我们”为“naŋ˥˥ ŋa˥˥”。又如马祖话称“舌头”为“舌囝”(siĕh-giāng),福州话说“喙舌”(chói-siĕh);称“中间”为“当当中”(dăng-dăng-dŏng),福州话说“台台中”(dài-dài-dŏng);称“除夕”为“廿九暝”(niék-gāu-màng,同台语),福州话则称为“三十暝晡”(săng-sĕk-màng-buŏ)。也有词汇相同但词义不同的词汇。例如:“过身”(guó-sĭng)一词在马祖话中意思是“逝世”(与台湾闽南语中同义),但在对岸的福州话中却是“时过境迁”的意思,“过世”(guó-sié)才是“逝世”的意思。马祖人称“爷爷”为“依爷”(ĭ-iè),但在福州话中却是“父亲”的意思,福州话称爷爷为“依公”(ĭ-gŭng)。由于两岸分治的缘故,今日的马祖话与中国的福州话产生了更多不一样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是政治背景下特有的词汇,有的是现代科技方面的词汇。例如“网际网路”(西岸称“互联网”)、“滑鼠”(西岸称“鼠标”)等等。福州语和马祖话的关系,跟闽南语与台语的关系很相似。福州语为马祖话之源头,但马祖话又不完全等同于西岸的福州语。在马祖,福州语是当地居民的母语,马祖话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与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可以互通,但仍有被福州人听出有不同口音的例子。在马祖列岛,亦有不同口音,如长乐口音、连江口音、福清口音等,此为马祖列岛中的马祖话在口音上的差异。另外亦有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等一下”马祖话中普遍作“等下”(dīng-hâ),于南竿津沙居民有表达作“且慢”(chiā-mâing)者。同其他闽东语的方言一样,马祖话的现状不容乐观。20世纪中叶,大量国军进驻马祖。为了“保乡卫岛”,国军在当地大力扫盲、推行国语,以求达成“军民协同、联手作战”的目标。马祖防卫指挥部要求各村聚落设立“指导员”,让成人参加“民众识字补习班”补习国语和识字,让适龄儿童进入简易学校学习。这项激进的语言政策最终导致了全县通行国语,人人能说会写,但福州语的地位被严重弱化,马祖的语言文化被彻底颠覆。近年来,随着马祖地区开放观光,以及大量民众移民台湾岛,有不少马祖的在地居民开始会说台湾闽南语,然而,作为母语的福州语却面临式微困境,年轻一辈不太说甚至不会说。为了保护本土语言,中华民国政府于2000年颁布《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规定连江县的大众交通工具上必须加播福州语的播音,以保护福州语在公共场合的使用。同时,在校园里实施福州语教育。不过在国小乡土语言教材中,多采用对岸福州语的标准读音,而不是在地马祖话的常用读音。马祖移民到桃园市之人数高达五万人,普遍定居在八德、中坜地区,尤其桃园市八德区为全国最多马祖人居住的地区,较马祖列岛的当地人口还多。基于桃园与马祖二县市的渊源,桃园市政府成立“桃园马祖交流小组”,积极推动两县市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一同推广马祖历史文化及传承马祖母语,并于八德区的“马祖会馆”开设马祖话教学课程,建立马祖话的承续及保存机制。

相关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为一种内耳诱发的疾病,患者会有重复性短暂眩晕的症状,头部移动时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连就寝翻身时都会有晕
  • 联合国系统联合国系统是对联合国及其关联机构的总称,其中部分机构在联合国成立前就已存在。包括:联合国主要基于6个主要组成部分:除了独立的组织外,联合国的各机构还经常下设机构负责专门
  • 乔治·爱德华·摩尔乔治·爱德华·摩尔,OM(George Edward Moore或G. E. Moore,1873年11月4日-1958年10月24日),英国哲学家,与伯特兰·罗素一同被认为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主要贡献为后设伦理学,其知
  • 古文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罗宾·沃伦罗宾·沃伦(英语:Robin Warren, 1937年6月11日-)是位澳洲病理学家。1937年生于阿德雷得于1979年重新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在阿德莱德大学取得医学学位。1967年,他被允许进入澳洲病
  • 嗜食极端生物嗜食极端生物(英文:Extremotroph)是一个生物取食种类的问题,这类生物的食物通常被认为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不会利用的。“极端”的定义是人类中心论的,而对这些生物本身而言,这些食
  • 冰上曲棍球冰球(英语:ice hockey),又称冰上曲棍球,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拉脱维亚、瑞典等流行区域直接称为曲棍球(hockey),是1项在冰上进行的团体运动,溜冰者以把冰球打进对手球门为得分目的,
  • 苦(梵语:दुःख,转写:duḥkha,巴利语:dukkha),佛教术语,字面意义为痛苦、不安、不满足等。这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义之一,为四圣谛之一 。梵文duḥkha,汉传佛教一般译为“苦”,或者“苦
  • 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意大利语:Luigi Luca Cavalli-Sforza,1922年1月25日-2018年8月31日),意大利群体遗传学家,中央研究院名誉院士。1944年从帕维亚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前往剑
  • 二如亭群芳谱《二如亭群芳谱》,简称《群芳谱》,明代王象晋所辑,全书共全书30卷,40余万字。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王象晋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1607年至1627年间,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