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喜菇

✍ dations ◷ 2025-08-10 16:06:21 #食用菌,真菌,玉蕈属

鸿喜菇(学名:)又称真姬菇、白玉菇、班玉蕈及蟹味菇(学名:),是一种原生于东亚温带以北、现时主要从日本引进的高经济价值食用蕈。本物种目前已于温带的欧洲、北美洲及澳大利亚种植作食用。在自然界,这种口蘑科玉蕈属的伞菌目物种生长于树林里。由于常发现于山毛榉科物种之上,所以在英语俗称作“山毛榉蘑菇”(Beech Mushroom)。蟹味菇在食用菇当中属于比较小型的,但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很受欢迎。

本物种已知有两个变种:

在秋季,生长在如山毛榉科等阔叶植物的倒腐枯木上,其生长的习性像金针菇一样,常有好几个菌柄丛聚一起生长,呈丛生(clustered),每一丛约15-50个子实体。 有时也会单独生长且会有较大的菌伞。刚长出的子实体菌伞呈半圆之后遂时间慢慢变成扁平状表面呈白色或红褐色直径4-15cm,上面有深色大理石条纹。子实层近白色,菌柄的长度为3-10cm,从菌伞中心开始生长,直径为0.3-0.6cm。 孢子呈宽卵形或近圆形,在显微镜下半透明,堆叠时呈白色。

当初和 被视为同种,但其实是不同种可以由菌伞上的大理石纹路判别。

“鸿喜”这个名称是引进栽培的业者从日语中的ホンシメジ(Honshimeji)的前两个音节音译而来。不过,市场上看到的鸿喜菇,和日语中的ホンシメジ未必是同一个物种。ホンシメジ的学名是 (Kawam.) Hongo,中文称为“玉蕈褶离伞”,是一种长在土壤中的树木共生菌,虽然可食美味但不容易人工培养,但是它的俗名长期借给鸿喜菇这种市面上常见且受欢迎的栽培菇类,日语称为ブナシメジ(Bunashimeji)。日本市面上简称为シメジ(Shimeji)的,通常也是指这种可栽培的鸿喜菇,而不是指离褶伞属()的其他野生食用菇类。

工程产品广泛分布在日本和其他地方作为食用菌。 鸿喜菇的菌伞在湿润时会稍微黏滑,煮食后尝起来柔滑适口。没有味道的特性,因此适合任何菜肴。 此外,天然生长比人工栽培更大肉质更扎实,口感更佳。

人工栽培的鸿喜菇

菌伞的模样

子实层的样子

人工栽培的鸿喜菇

人工栽培(日本产)

人工栽培(日本产)

Wild species. (Japan.)

(Hokto Ltd. develops)

相关

  • 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拉丁语:superior vena cava)是一条粗短的静脉干,下端连于右心房上缘,上端由左、右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垂直下降,在平对第三胸肋关节的下
  • Pan黑猩猩属(Pan) 是灵长目人科人亚科人族之下的一个生物分类,包括两个物种:黑猩猩属生物与人属生物之间只有 1% 至 2% 的基因差异,部分生物学家因此主张把两个属的生物归入同一属
  • 天文单位天文单位(缩写的标准符号为AU,也写成au、a.u.或ua)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曾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
  • 塔恩-加龙省塔恩-加龙省(法文:Tarn-et-Garonne)是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82。5个海外省及大区
  • 邦联美利坚联盟国(英语: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CSA),或称美利坚诸州同盟、美利坚邦联或迪克西(通俗说法),是自1861年至1865年由11个美国南方蓄奴州宣布从美利坚合众国分裂而
  • 美岸古城美岸(白话字:bîgán;他加禄语/(中)吕宋语:vīgân),也音译为维甘或维干,是南伊罗戈(Ilocos Sur)的首府,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岛的西北岸,是亚洲与菲律宾保存西班牙建筑与文化最
  • 帕拉纳克市帕拉纳克市(菲律宾语:Lungsod ng Parañaque),是马尼拉大都会内的城市,建城于1572年,初以捕渔、制盐、耕田、制鞋等为业;今有居民552,660人(2007年人口调查)。坐标:14°28′N 121°1′
  • 托列斯海峡坐标:9°52′49″S 142°35′26″E / 9.88028°S 142.59056°E / -9.88028; 142.59056托雷斯海峡(英语:Torres Strait)是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海峡最
  • 射束射束(英语:Beam),是一道粒子或能量的流束,较细的射束(beam)也被称为射线(ray)。
  • 圣安德烈斯岛坐标:12°35′N 81°42′W / 12.583°N 81.700°W / 12.583; -81.700圣安德烈斯岛(西班牙语:Isla de San Andrés)是哥伦比亚的珊瑚岛,位于加勒比海,由圣安德列斯-普罗维登西亚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