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

✍ dations ◷ 2025-11-22 13:39:20 #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为一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运动,对思维及其过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后来被统称为认知科学。相互交流的相关领域有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认知革命使用了当时新兴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领域的方法 ,早期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对人类认知的研究。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模型来设计实验,在受控的实验室中,系统地测试人类的心理过程。一些重要的出版物引发了认知革命。包括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1956年的文章《神奇数字7±2》(心理学最频繁引用的论文),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1957)和《回顾b.f.斯金纳的言语行为》(1959),以及约翰·麦卡锡、 马文·明斯基、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著作,如1958年的文章《人类解决问题的理论元素》。奈瑟(英语:Ulric_Neisser)(Ulric Neisser)在1967年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也是一个里程碑。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信息处理中心,在开展认知科学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认知运动超越了行为主义成为一种心理范式。 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方法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大多数分支研究的主导方向。心理学家 史蒂芬·平克 在他的著作《白板》 (2002年),提出五点构成认知革命的关键观点:

相关

  • 巴斯德研究院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总部位于巴黎,是法国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研究中心,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疾病和疫苗的相关研究,其创建者路易·巴斯德于1885年研发出第一剂
  • 飞行时差反应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
  • 落矶山斑点热落矶山斑点热是在美国最严重及广泛报告的立克次体疾病,亦在美洲等地有病例。落矶山斑点热在其他国家亦被称为“蜱斑疹伤寒”、“托比亚热”(哥伦比亚)及“圣保罗热”或“斑疹热
  • 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cereus),又称仙人掌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β溶血性的杆状细菌 。经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发现,有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饭综合症"(Fried Rice Syn
  • 山药薯蓣(学名:Dioscorea polystachya;chinese yam;cinnamon-vine)又称为“蒣”,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 薯蓣的块茎称为山药,冬季采挖。原产地位于中国豫西北的焦作地区附近,古称怀
  • 丁氨苯丙酮安非他酮(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Bupropion,旧名:amfebutamone) 或 盐酸安非他酮,商品名威博隽(Wellbutrin),是一种主要作为抗抑郁药和戒烟药使用的药物、也可用作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 波罗的大陆波罗的大陆(Baltica)是个史前大陆,存在于晚元古宙到早古生代,包含现今的东欧克拉通(芬挪斯堪地盾、伏尔加-乌拉尔克拉通、与萨尔马提亚克拉通)。波罗的大陆的原始部分形成于18亿年
  • 磺胺马宗磺胺马宗是一种长效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azon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具有退烧的药效。根据该
  • 有机溶剂当有机化合物作为溶剂时,这个有机物就简称为有机溶剂。常见的有机溶剂有乙醚、二氯甲烷、苯、四氯甲烷、氯仿等。在一些职业安全相关的法规中,所指的“有机溶剂”是指具有挥发
  • 喃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