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尼科罗·帕格尼尼
✍ dations ◷ 2025-09-09 02:12:03 #尼科罗·帕格尼尼
尼科罗·帕格尼尼(意大利语: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尼科罗·帕格尼尼出生于在现今意大利的热那亚,是Antonio和Teresa Paganini之子,根据Peter Lichtenthal为他写的传记,帕格尼尼在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开始敎他曼陀铃,七岁时便开始学习小提琴,更在十岁时就开始作曲了,十三岁时,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从十余岁起,帕格尼尼跟着许多不同的老师学习,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对于这早来的成功,他没有办法妥善的处理;在他十六岁时,他就开始赌博和酗酒,就在这个时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带到她的家去,在那里他又开始学习小提琴,共学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他也弹奏吉他。在他23岁的时候,他又重新出现在乐坛,当他不再旅游时,他成为了PRINCESS LUCCA的宫廷乐队总监,他在米兰(1813年)、维也纳(1828年)、伦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后,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们之间广为流传,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个不须别人资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的音乐家,而且他还非常聪明。他成为一个超级巨星,并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有一个传说:帕格尼尼将他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换来他那高超的技巧,对于这个传说帕格尼尼很满意,甚至有人说这是他自己说的,在他演奏时,他会翻白眼,他摇晃的站姿、长而零乱的头发、苍白的脸庞、憔悴的身躯都让这个传说显得更加真实,他充满热情激烈的演出让观众流泪,有的人甚至还晕倒。帕格尼尼给那他唯一曾经拥有过的小提琴取名叫大炮,主要是反映这琴本身所发出来的声音有如大炮一般,这把小提琴的弦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这和其它为了避免演奏到其它弦而有个曲度的提琴是完全相反的,而这把特别的提琴确也让帕格尼尼能够一次拉出两条或许是三条弦的乐音。他在1833年的巴黎受柏辽兹——一位曾经帮帕格尼尼谱过一首叫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曲子的乐家——演出一场中提琴协奏曲。他的健康逐渐恶化是由于长期使用水银混合物而导致水银中毒,这个病促使他无法再继续演奏小提琴,于是只能在1834年退休,并于1840年5月27日病逝于意大利的尼斯(现属法国)。他给后人留下的作品有奏鸣曲、狂想曲系列,六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数个吉他作品等。帕格尼尼在交响乐团中的成就是令人感到优雅的。配合稳当的配乐,有他在乐团里是非常鼓舞的,有批评说帕格尼尼的协奏曲是既冗长而乏味:一首快板回旋曲的结尾可以重复几遍,在他的生涯中,所有协奏曲中,演奏小提琴的部分都是保密的,他也从不在与交响乐团的排练中演奏小提琴独奏,一直到他死时也不过只有两首曲被出版,然而,帕格尼尼的弟子却也机伶地在他死后每年出版一首曲,每一次在舞台上的成功,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再成功而铺路,现今已知的协奏曲虽然只有六首(其中最后两首的交响乐部分已失传),但他的吉他、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的作品,都已使他那独特的技巧成为后世标准的准则。法国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说:“帕格尼尼不只是一个发展……先是有了前面的这些(小提琴家),然后帕格尼尼横空出世了。”尽管帕格尼尼所采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当时已经出现,技巧发展却已经停滞不前。科莱里(1653年-1713年)被认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将小提琴的地位从伴奏乐器提升到了独奏乐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复调演奏能力。第一部对小提琴技巧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品是卢卡特里(1693-1764)的24首随想曲,尽管在今天演奏起来没有问题,在创作的时代却因难度过高而无法被演奏。当时的杰出小提琴家们更为关注的是音调和弓法(弦乐演奏家们称为“右手技巧”)这两个最基本但是很关键的问题。帕格尼尼则为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引入了更先进的技巧。通过他的贡献,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具有非常丰富和高难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悦听众,并对他当时的同行们构成挑战。他的音乐会作品中有连顿弓、和声、拨弦(双手),和丰富的音程(最多达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认为是完美的对位法创作:(伊萨依曾抱怨说在帕格尼尼的音乐中钢琴和管弦乐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个性和对位)。但是,他将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并为这件乐器创作了超过200部作品。帕格尼尼可以在一个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个八度,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灵活性也许是由于马凡氏综合症或Ehlers-Danlos综合征。他的指法,比如双音技巧,换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拨弦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却是现在的年轻小提琴家们的常规训练科目。几乎半个世纪后才由约阿希姆和伊萨伊带来了可以和帕格尼尼相提并论的小提琴技巧跳跃式发展。很多作曲家都对帕格尼尼的a小调第24随想曲很感兴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马尼诺夫、卢托斯瓦夫斯基、洛伊韦伯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为这个作品的旋律创作了变奏曲。
相关
- 细胞激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按照参与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及:一个不属于规范
- 逻辑哲学论《逻辑哲学论》(又译《名理论》,英语、拉丁语: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德语: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其一生中出版的唯一的书籍篇
- 香油香油,广义的香油指烹调中用于增加食料香味的食用油,包括芝麻油、豆瓣油、花椒油、红油、葱油、蒜香油、芥末油、橄榄油、南瓜油、猪油、鸡油、虾油、黄油等,狭义的香油指芝麻油
- 奥德翁剧院坐标:48°50′58.2″N 2°20′19.5″E / 48.849500°N 2.338750°E / 48.849500; 2.338750奥德翁剧院(法语:Théâtre de l'Odéon)是巴黎的一座剧院,法国的六座国立剧院之一。它
- 八大盟校澳大利亚八校联盟(英语:Group of Eight,缩写Go8),又称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是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八所顶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
- 十进时十进时,又称十进时制或十进时法,是指以十进制来计算时间。最著名的十进时为法国大革命时推行的法国大革命时制,将每天分成10个小时,每个小时分成100分钟,每个分钟分成100秒。中国
- 转生转生(希伯来语:גלגולהנשמות 复数形式:גלגולים)是卡巴拉体系中的轮回观。在希伯来语中,גלגולה的意思是周期,而נשמות的意思是灵魂。灵魂通过看见周期
- 己卯士祸己卯士祸(朝鲜语:기묘사화/己卯士禍)是朝鲜王朝中期的一场士祸,发生于1519年(中宗14年)。因该年是己卯年,故而得名。1506年,朝鲜中宗在朴元宗等人的支持下夺取了燕山君的王位,是为中宗
- 乌碣岩之战乌碣岩之战,朝鲜史称门岩之败或文岩大败,爆发于1607年农历正月末至二月初。因原属乌拉的东海女真蜚优(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城主策穆特黑决定投靠建州,建州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