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北植物园腊叶馆
✍ dations ◷ 2025-01-23 06:59:24 #台北植物园腊叶馆
坐标:25°01′55″N 121°30′32″E / 25.031806°N 121.508867°E / 25.031806; 121.508867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于1924年兴建,原为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林业部腊叶馆”。日治初期为开发台湾森林资源,计划性从事“台湾植物调查事业”,野外采集的植物干燥制成“腊叶标本”保存,以供鉴定植物种类。本馆因此成为台湾第一座专为贮藏植物腊叶标本而兴建之标本馆,是台湾林业研究与植物资源调查的发祥地。本馆隶属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2008年台北市政府公告为市定古迹。珍贵的腊叶标本现已移至现代化的植物标本馆。2016年适为台北植物园120周年纪念,林业试验所为传承台湾植物研究史,爰修复现址为展示馆。2017年重新开幕,提供民众一窥植物研究历史,并延续台湾植物研究、保育与教育的使命。1896年(明治29年):民政局殖产部于小南门外设置苗圃(台北植物园前身)1903年(明治36年):川上泷弥、早田文藏陆续来台1904年(明治37年):开始“台湾植物调查事业”(至1923年止)1904年(明治37年):殖产局创设标本室(1905年12月火灾焚毁多数标本)1906年(明治39年):松村任三、早田文藏合著“台湾植物总览”1908年(明治41年):佐佐木舜一、金平亮三陆续来台1911年(明治44年):创立殖产局林业试验场1911-1921年(明治44年-大正10年):早田文藏出版“台湾植物图谱”共10卷,记载台湾植物3,647种(含亚变种)1917年(大正6年):金平亮三发表“台湾树木志”,并于1936年发行增补版1917年(大正6年):佛里纪念碑揭幕1921年(大正10年):台北苗圃改称台北植物园、中央研究所林业部成立1924年(大正13年):林业部腊叶馆成立,金平承接川上等人调查台湾植物成果,提供日籍植物学者在台从事分类研究场域及保存标本1925-1932年(大正14年-昭和7年):山本由松发表“续台湾植物图谱”共5卷1928年(昭和3年):佐佐木舜一编著“台湾植物名汇”,记录台湾植物3,582种(含亚变种)1930年(昭和5年):佐佐木舜一任腊叶馆主任,出版“林业部腊叶馆目录”,馆藏约30,000号,近6,000种植物1936年(昭和11年):早田文藏纪念碑揭幕1936年(昭和11年):正宗严敬编纂“最新台湾植物总目录”,收录台湾植物达5,245种(含亚变种)1939年(昭和14年):中央研究所改组,台湾总督府林业试验所成立1945年(民国34年):台湾省林业试验所成立2000年(民国89年):标本迁移至森林研究大楼,设立植物标本馆2017年(民国106年):腊叶馆及佛里铜像、早田文藏纪念碑修复开幕台北植物园腊叶馆空间机能在日治时期,一楼部分应以典藏及办公为主,而在二楼部分则以储藏和工作(标本制作)为主要机能。室内为二层空间,中央为挑空区,腊叶标本柜配置在两侧。一楼部分,配合上方之挑空,在中央处设有仿西方古典式样之金属制圆柱七根,两边三支相对,支撑二楼回廊。主要负责腊叶馆业务之管理人为郑宗元主任,而研究人员有:章乐民先生、柳榗先生及王仁礼先生,亦有一或二位专门负责整理标本之技工。此一阶段腊叶馆一楼为腊叶标本之典藏空间,并兼具办公功能,而二楼空间则全为办公空间之用。原设置在挑空区之楼梯已经拆除,而将楼梯改至西南侧,侧门入口侧。台北植物园腊叶馆推测因腊叶标本典藏空间不足,遂将原挑空空间新增楼板,使二楼成为储藏与办公空间。全部改为以腊叶标本典藏为主,不再兼具办公之机能,所有人员撤出台北植物园腊叶馆。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业务之管理人,改由徐国士先生为主任,而研究人员则为:杨远波先生等人。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一、二楼皆为腊叶标本典藏空间。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在以典藏为主之条件下,主要办公区域皆移至隔壁办公空间。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历任之管理人,有吕锦明主任、潘富俊主任及邱文良主任(组长);而在研究人员部分,则有:杨远波先生、吕胜由先生、杨国桢先生等人。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除馆舍的改建外,如:屋顶翻新、标本柜汰旧及各硬件设备之更新,在软件的建设上亦有快速成长,标本藏量亦由原本之六万份逐步成长。另外,在相关图书与数位资料亦逐步成长,成为台湾重要之植物典藏与学术研究机关。腊叶标本之储藏转移至新大楼,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之功能遂改为园区技工与志工之办公室,因此于此阶段再进行改建。在一楼部分,将空间由原本放置标本柜之广间而改为办公空间,并在原挑空范围,即原金属圆柱范围内砖砌隔间墙。除作为办公空间外,在前区规划两间储藏室,而后方之办公室调整为休息室。二楼空间分为两区,一区为志工之办公室,另一区则为会议与工作空间。二楼配合现代之使用需求增加天花板,之卫浴机能外,亦新增空调与消防等机具与管线。依原建筑设计整修,重新打开中央挑空部分,重现仿西方古典式样之金属制圆柱七根及楼梯。转变为以描述台湾植物探索历史的展示馆。一楼为常设展区及特展区,二楼为不开放之储藏展示柜及教学区。腊叶馆之建物结构为加强砖造,红砖的外观具有时代特色,楼板为RC,部分梁柱为钢管结构,屋顶为切角顶等,充分反应了当时在东京大地震后耐震结构的尝试,虽在台湾并未普及,但不论就形式或结构特色来看,都深具建筑史及技术史上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主要为清水砖造墙体,墙面在屋檐与清水砖墙身间设有白色之装饰带。在开口部分,旧制木造上下拉窗设置位置略向内退缩,使开口部形成一内凹之垂直线带。内凹之开口得作为窗台泄水外,旧制外侧亦设有一外推之金属制双开窗,整修后并未加装但仍保存旧有门作。依据日治时期之照片比对,创建初期之屋顶在屋脊及屋檐部分,在照片出现直线之型态,未有传统和瓦或水泥瓦造屋顶常使用之脊瓦及鬼瓦构造。另外,在屋面部分,屋面构造亦呈现出平滑之型态,未出现传统栈瓦层层堆叠之型态,故初步排除为日式和瓦或水泥瓦之屋顶构造。另外,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屋架为西式之芬克式桁架,在日治时期相似规模与构造之类型常出现在广间式之集会型建筑礼堂等。原建筑设计者不详。
相关
- 妻子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拉迪诺语:Baruch de Spinoza,拉丁语: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的祖先是居
- 鰕虎鱼详见内文虾虎鱼即指鱼类分类学虾虎鱼目中的虾虎鱼科(Gobiidae),又作鰕虎科。它是鱼类中最大的科之一,已知品种超过2000种。绝大多数体型细小,一般短于10厘米。世界上最短小的脊椎
- 巴西国家足球队巴西国家足球队(葡萄牙语:Seleção Brasileira de Futebol)是巴西官方的男子国家足球代表队,由巴西足球协会负责管辖,并代表巴西参加大型国际性足球赛事。巴西队被喻为世界上最
- 18电子规则18电子规则又称有效原子序数法则(EAN),是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经验规则,常用来预测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个(n+1)p
- 社群意识社群意识(Sense of community)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更确切的说,是社区心理学的一种〕,主要关注焦点在于社群的经验,而不是社群的结构、型态、场域定位(setting),或者其他外在的特征
- 宾厄姆峡谷矿宾汉谷铜矿场(Bingham Canyon Mine)是位于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大型铜矿矿山,由力拓集团所有。宾汉谷铜矿场自1906年就开始开采,现在仍在开采,在1966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胜。
- 李彦章李彦章(1794年-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中国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清朝文人。李彦章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考中进士(和林则徐同榜),担任内阁中书。嘉庆十九年(1814年)冬消寒诗社(又
- 仙游话仙游话(兴化平话字:Hsing-iú-uā)是莆仙语(兴化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莆田的仙游县一带。仙游话一般以城关话为代表,其使用者以仙游县为中心,福州的永泰县,泉州的泉港区以及惠安北部
- 达利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加泰罗尼亚语: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í i Domènech, Marquè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