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

✍ dations ◷ 2025-08-13 19:42:36 #中华民国军事教育和训练,平镇区,1936年建立,中华民国陆军

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简称通训中心,惯称为陆军通校,1936年(民国25年)9月1日成立于南京丁家桥,首任校长由蒋中正担任。后因对日抗战,校址屡次搬迁。国府撤往台湾后,校址初在宜兰县金六结营区,1965年(民国54年)迁至桃园平镇山仔顶,1969年(民国58年)“陆嘉案”成立陆军通信兵训练指挥部及通信兵学校。1971年(民国60年)12月奉命更名“陆军通信电子学校”。1979年(民国68年)7月1日“昆仑案”实施后,部队训练权责转移乃改编定名“陆军通信电子学校”。2000年(民国89年)2月1日结合科技发展及资讯教学能量扩充,更名为“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依据2013年12月12月11日总统令公布之《军事教育条例》修正条文规定,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正式更名为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得授予陆军/海军陆战队/资通电军之通资电兵科军士官正规班进修教育及部队通资电兵科装备操作及系统维运专长人员专长合格证书

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简称通训中心)为国军地面部队通资电专业人才培育的摇篮,除致力于各类通资专业训练外,并同时导入远距及AR扩增实境教学等数位学习模式,达到专业训练零距离之目标;另为掌握科技新知,提升教育训练品质,中心与中原大学合作开办硕士班及通资类证照实作班等终身学习管道,藉持续在职进修,提升人力素质与竞争力。此外本中心赓续精进工作与生活管理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忠诚勤敏队训为核心,创造优质环境,并戮力于教育、训练、测考三大核心目标,矢志成为通资先驱、科技导向的专业单位。

国家干城,军中神经,这是通信的摇篮
战技须精练,学术要贯通,献身做无名的英雄
支援三军,协同诸兵种作战
求迅速,须确实,守秘密,要更新
亲爱精诚,奋发励行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相关

  • 老婆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牛轭湖河迹湖(英语:Oxbow Lake),又称牛轭湖、马蹄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例如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大小
  • 二本松嘉瑞二本松嘉瑞(1922年4月9日-)是一名日本的电影导演。早稻田大学毕业之后在1948年加入松竹大船摄影所。曾担任过木下惠介、黑泽明的导演助理。1960年前往美国好莱坞学习特效合成技
  • 纪尧姆-克雷蒂安·德·拉穆瓦尼翁·德·马勒泽布纪尧姆-克雷蒂安·德·拉穆瓦尼翁·德·马勒泽布(法语:Guillaume-Chrétien de Lamoignon de Malesherbes,1721年12月6日-1794年4月23日),常被人称为马勒泽布或拉穆瓦尼翁-马勒泽
  • 桥田寿贺子桥田 寿贺子(1925年5月10日-),日本女脚本家、剧作家。出生于韩国首尔的日本人。
  • 明道加斯·茹考斯卡斯明道加斯·茹考斯卡斯(立陶宛语:Mindaugas Žukauskas,1975年8月24日-),立陶宛篮球运动员。他曾经担任立陶宛国家篮球队的队长,代表立陶宛参加了多次奥运会和世锦赛的赛事。他现在
  • 巴赛语巴赛语(Basay、Basai、Kawanuwan、Ketangalan,马赛语、马塞语)为台湾北部平埔族巴赛族所用的台湾南岛语言,原在大台北地区、基隆市、新北市石门区、金山区、万里区、瑞芳区、贡
  • 李仁元李仁元(?-1853年),字资斋,一字伯元,河南济源人。中国清朝官员。李仁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初任内阁中书。咸丰元年(1851年),改授乐平(今乐
  • 卡唐格伊卡唐格伊(Katangi),是印度中央邦Balaghat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476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4760人,其中男性7421人,女性7339人;0—6岁人口1976人,其中男1060人,女916人;识字率71.0
  • 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1561年7月11日-1627年5月24日),西班牙诗人。生于科尔多瓦的一个贵族之家,后成为神父。其诗集《西班牙荷马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