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藩

✍ dations ◷ 2025-09-03 11:05:21 #萨摩藩
萨摩藩(日语:薩摩藩/さつまはん Satsuma han */?),正式名称为鹿儿岛藩,为日本江户时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户时代,其领地控有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此外琉球王国也受他们控制,领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国的奄美群岛)与宫崎县的西南部。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萨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疏离大过亲密。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萨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于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萨摩藩。于此之前,1609年,萨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萨摩藩是俗称,版籍奉还后的正式名称为鹿儿岛藩,藩厅为鹿儿岛城(今鹿儿岛市),藩主为岛津氏。虽然是远离德川幕府统治中心的外样大名,包含琉球有高达90万石的规模,是加贺藩后第二大的藩主。萨摩藩在锁国时代下的日本就开始与西方接触,是日本西化的重要入口,明治维新时期的如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著名政治家辈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成为日本政坛主要政治家的出身地,形成特殊的藩阀政治,与长州藩成为日本政坛的强大势力。萨摩藩:佐土原藩(支藩):萨摩藩的大名,即藩主为岛津氏(しまづし),明治维新以后,因藩改县运动后被免除藩国领主地位,受封为“华族”,爵位公爵。

相关

  • 创伤学创伤学(traumatology)也称为外伤学,是研究因为意外事故或是暴力而产生的伤口及创伤,以及受损部位的手术治疗(英语:Trauma surgery)及复原。创伤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会归类在外科
  • 瓜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是一种遗传的障碍,使得血液内积聚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瓜氨酸血症属于一类遗传病,称为尿素循环代谢障碍。尿素循环是一连串的在肝脏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处
  • 44布罗德曼44区(简称BA44)是大脑皮质的额叶的一个细胞结构分区。它位于额叶的外侧部,前运动皮层之前,布罗德曼9区之下,布罗德曼45区之后。BA44的上界为额下沟,前界为外侧沟(Lateral s
  • 俯冲带隐没带(英语:subduction zone),也称“俯冲带”、“消减带”、“隐没带”,指地球的岩石圈中对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区。隐没带存在于聚合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
  • 杂原子杂原子是指有机化合物中,除了碳和氢以外的其他原子。一般指在分子骨架(特别是环系)中替换碳的原子。氮、氧、硫、磷、硼、氯、溴、碘等都是常见的杂原子。。若有机化合物中有包
  • span class=nowrapIClsub3/sub/span三氯化碘(或六氯化二碘)是一种氯和碘组成的互卤化物。是较早发现的互卤化物之一,早在1814年即与一氯化碘一起被戴维发现。黄棕色针状易潮解结晶,在室温下能挥发。有刺鼻气味。具
  • 小行星55636小行星55636 2002 TX300(也可以写成(55636) 2002 TX300)是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在2002年10月15日发现的一个大外海王星天体 (TNO)。2002 TX300是颗绝对星等介于创神星和伐罗那之
  • 脉冲序列磁振脉冲序列(MR pulse sequence)出现在核磁共振相关的领域,包括了传统的核磁共振频谱(1952年)、磁振造影以及核磁共振量子电脑(简称磁振量脑)。历史上,一开始脉冲序列是只有
  • 访问互联网权访问互联网权或上网权(right to Internet access),也称为宽带权(right to broadband)、连接自由(freedom to connect),认为所有人必须能够访问互联网,以行使和享受其言论自由、见解自
  • 宣统宣统(满语:ᡤᡝᡥᡠᠩᡤᡝᠶᠣᠰᠣ,穆麟德:gehungge yoso,太清:gehungge yoso;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