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奥格斯堡和约
✍ dations ◷ 2025-08-13 21:30:52 #奥格斯堡和约
《奥格斯堡和约》,全称《奥格斯堡国家及宗教和约》(德语:Augsburger Reichs- und Religionsfrieden,又译奥古斯堡和约),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日耳曼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的帝国会议签订的和约,于1555年9月25日签订。该和约提出“教随国立”的原则,暂停了内战(徐马卡尔德战争)。和约亦是第一次根据法律正式允许路德宗和天主教共存于德意志。自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德意志诸侯一些支持天主教,一些诸侯则支持宗教改革。1526年,德意志内部分支持路德宗的诸侯和城市组成托尔高联盟(Torgauer Bund)。
有见于矛盾加剧,德意志的国会在1526年作出公告:“在即将召开的大公会议,解决彼此的争端以前,各个诸侯在其所辖的地区,可以自由选择或约束他所愿意的宗教”,以图避免引起内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令天主教和新教双方协议,于是在1530年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可惜无果。无论是在诸侯间、诸侯与皇帝、皇帝与教皇间,都出现了复杂而激烈的矛盾。支持新教与支持天主教的诸侯相互对立,在长期斗争期间曾几度兵戎相见。德意志支持新教的诸侯在1531年组成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反对皇帝和天主教诸侯。但其后在1547年,施马尔卡尔登联盟被查理五世所瓦解。1550年,查理五世颁布《血腥诏令》严禁任何人刊印、抄写、持有、保藏、出售、购买、散发所谓异端创始人、伪传教师的文集,更对再洗礼派进行镇压。为扩张世俗皇权的诏令引起教皇和天主教诸侯的不安,故天主教诸侯们组成了反皇帝同盟;而在北方的路德宗诸侯也积极备战,借此反对皇帝干涉宗教信仰。结果查理五世战败,在1555年由其弟斐迪南代行被迫签订《奥格斯堡和约》。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继续有效。《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为国内带来短暂的和平,却提升了新教的势力,相对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约所提出的“教随国立”原则(即由诸侯来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接受者可出卖产业后离境,这虽并没有真正保障宗教自由,却确认诸侯有宗教自由。和约是首次根据法律正式承认新教路德宗在国内的地位,使其势力得到发展。同样因只承认路德宗的地位,忽视其他新教教派的应有权益,这为日后的纷争埋下导火线。由此可见,《奥格斯堡和约》影响了神圣罗马帝国及后的政治和宗教发展,也成了引发三十年战争各种争端的根源。《奥格斯堡和约》联同在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基本上形成了新教在西欧各国分布的格局。另外在1530年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时,路德宗提出的《奥格斯堡信纲》成为了该教派的的基本信仰纲要。
相关
- 脂类脂类(英语:Lipid),又称脂质,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其中包括脂肪、蜡、类固
- 卟啉卟啉(英语:Porphyrin)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桥(=CH-)互联而形成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其母体化合物为卟吩(porphin,C20H14N4),有取代基的卟吩即称为卟啉。卟啉
- β链2B5I、2ERJ、3BPL、3QAZ、3QB7、4GS7356116186ENSG00000147168ENSMUSG00000031304P31785P34902NM_000206NM_013563、NM_001308535、XM_017318396NP_000197NP_0012
- 德尼亚德尼亚(西班牙语:Dénia),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阿利坎特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66km2,总人口33342人(2001年),人口密度505人/km2。
-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英文:central nervous system,缩写:CNS)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的结构,在脊椎动物包括脑和脊髓;在高等无脊椎动物如环节动物和昆虫等,则主要包括腹神经索和一系列的
- 阿拉巴马大学阿拉巴马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Alabama),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是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成立于1831年。阿拉巴马大学是阿拉巴马州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其橄榄球队“红潮
- 兰班诺兰班诺(英语:Lambanóg)是由椰子或水椰汁制成的传统菲律宾棕榈蒸馏酒。它来自已陈酿至少48小时的Tubâ(英语:Tubâ)。兰班诺起源于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由于其清澈的乳白色和较高
- 庄小威庄小威(1972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一位美国华人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教授,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她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
- 日本城市列表日本的设市城市在法律上地位相同,但亦存在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和普通市的区别,主要是行政和立法权限上的不同。
- 基督一性论主后四四年左右,由康士坦丁堡的修士欧迪奇(Eutyches)所提倡的基督一性论。亚氏认为基督在成肉体后只有一性(μιαφυσι),就是‘道—身’(Logos-Body)性。并且基督既是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