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爵

✍ dations ◷ 2025-04-05 00:37:14 #子爵
子爵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子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语Viscount、法语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语Burggraf、荷兰语Burggraaf等)。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子爵国有楚国、巴国、吴国、越国等。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子爵。唐朝设县子爵,宋朝有子爵。明朝不设子爵。清兵入关后,时以满语称精奇尼哈番(满语:ᠵᡳᠩᡴᡳᠨᡳ ᡥᠠᡶᠠᠨ,转写:jingkini hafan),意思是“正官”。此后清朝设子爵,分为三等。子爵之下,又有阿思哈尼哈番(满语:ᠠᠰᡥᠠᠨ ‍ᡳ ᡥᠠᡶᠠᠨ,转写:ashan-i hafan),意思是“副官”。中国的爵位名称也传到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改革爵位制度时仿效英国爵位制度,但名称上则根据中国周礼制订爵位名。相应的爵位是子爵(ししゃく),简称子。朝鲜古代的爵位直接沿袭了中国的制度,也有子爵,古代亦称班首()。1896年以后,受日本影响,朝鲜也设立了五级爵位制度,其中相应级别称为子爵。越南古代的爵位也沿袭了中国的制度,称为子(Tử)。子爵是欧洲贵族爵位之一,一般高于男爵,低于伯爵。这一爵位在英国出现于1387年。英文的viscount来自古法文的visconte(现代法文为vicomte)。而这一词来自中世纪拉丁文vicecomitem,即vicecomes的宾格,vicecomes本意为“副(vice)侍从(comes)”,而“侍从”(comes)则在中世纪也发展成爵位(一般译作伯爵)。同源的爵位称号还有法文vicomte和意大利文visconte等。另外一组也称作“子爵”的欧洲爵位称号是德语的burggraf,以及同源的荷兰语Burggraaf,英语burgrave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欧洲国家历史上可能既有和第一组同源的爵位称号(例如意大利的visconte)也有和第二组同源的爵位称号(同为意大利爵位的burgravio),中文翻译则视当地爵位系统和习惯翻译而定。

相关

  •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
  • 水溶液水溶液(aqueous,aq)是指溶剂是水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水溶液,一般会在其化学式右下方加上(aq)识别。例如食盐NaCl的水溶液,会用NaCl(aq)表示。由于水是自然界
  • 磁力共振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基于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质。具有奇数质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内在的性质:核自旋,自旋角动量。核自旋产生磁矩。NMR观测原子的方法,是
  • 蜡烛蜡烛,是由蜡或其他燃料所制成,中有烛芯,点火之后可以持续燃烧的用品。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
  • 软性错误软性错误是电子学及电脑运算中的错误,是因为一个信号或数据不正确造成的错误。软性错误可能是因为缺陷而造成,多半认为是因为设计或是架构上的错误,或者是因零件损坏而产生。软
  • 奈加代文化坐标:25°54′N 32°43′E / 25.900°N 32.717°E / 25.900; 32.717奈加代(英语:Naqada),或译涅伽达,是上埃及地名,位于尼罗河西岸,为埃及史前新石器时代重要的遗址以及前王朝时期(约
  • 农业补贴农业补贴是一种政府针对农业进行的介入补助,目的在保障农民生计,确保国内农产品供应稳定,以及影响农业成本与产品供应量。农民可因为种植某类特定的产品或使用某个指定的耕作方
  • 普连斯巴奇期普林斯巴期(英语:Pliensbachian)是侏罗纪的第三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90.8–182.7百万年前。
  • 许根俊许根俊(1935年-2008年1月8日),安徽歙县人,生物化学家。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他是九三学
  • 金得臣金得臣(韩语:김득신;1754年-1822年),字贤辅(韩语:현보),号兢斋(韩语:긍재)、弘月轩(韩语:홍월헌),本贯开城金氏,朝鲜王朝后期画家,宫廷画工金应履之子,本人也是宫中图画署画工,与金弘道也以画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