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
✍ dations ◷ 2025-08-08 06:32:38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熔铸形式、成色与重量,各朝各代均无全国统一的规范,按照各地的习惯和需要进行熔铸。此类银质钱币在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后,再行交易、使用。在衡量价值时,一般就以称重时使用的古代质量单位“两”(约37.5克)为银质钱币的单位,因此银质钱币也称银两,银两也属于秤量货币。目前考古学者挖掘出的最早的中国古代银质钱币,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最早出见于官方文献的法定银质钱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的白金三品,材质为银锡合金,色纯白。白金三品分三种:重8两的圆形龙币(称为“白选”)、重6两的方形马币和重4两的椭圆形龟币,分别值四铢半两铜钱3000、500和300文。魏晋至隋朝的银质钱币形式主要为银铤和银饼,此时银质钱币还未进入大量的流通。直到唐朝末期和五代,白银已经比黄金更加普遍。在宋朝,白银已经具有了部分的法偿资格和浓厚的货币性。宋初时白银还曾被允许暂时代替铜钱用于纳税。银质钱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是在元朝。宋元时期银质钱币的形式以扁平的锭为主。虽然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当局“禁民人用金银”,但这阻止不了民间对金银使用的需求。明英宗即位,正统元年(1436年)颁布官方命令,税收一律以银缴纳,如此就等于开放私人公开使用白银,使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明代的银质钱币由扁平的锭,变为了两头翘起的船型锭,即今天人们熟知的所谓“元宝”形状。实际上,明朝之前的元宝多呈扁平,明朝则禁忌用“元宝”一词,因有“元朝之宝”的意谓在。直到清朝,“元宝”一词和船型的金银锭的形象,才真正相合,为人所知。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随着欧洲人在美洲采银,银元也大量由西方流入中国,其多为铸造成硬币型银元。清朝的货币制度是银和铜钱的平行本位,但重点在银。由于银质钱币成色不统一,清政府使用了假想的纹银为标准银和记账单位,但各地后来也设立了自己的记账单位,如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化等,因而依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清朝银质钱币的名目和形式繁多。其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第一是元宝,通称宝银,因其为马蹄形,也称马蹄银,其重五十两;第二种叫中锭或小元宝,多锤形,也有马蹄形,重约十两;第三种是小锞、锞子或称小锭,多为馒头状,重一、二两到三、五两;第四种是碎银,即散碎的银子,重量不到一两。清嘉庆之后,西班牙佛银等外国银元由沿海逐渐深入中国内地,成为一种强势的货币。银元携带便利,每枚成色、重量稳定,不似银两需要镕铸裁割,使用上较为方便。但外国银元的含银量只有九成,中国人却要以十足的白银换取外国贸易银,也蒙受另一种经济损失。清廷当局后来也开始自铸银元。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订立之后,清朝廷为筹措对日本的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1895年7月16日在圣彼得堡与沙俄签订了《四厘借款合同》,规定借款金额为4亿法郎,合银1亿两。1896年9月,清政府入股华俄道胜银行库平银500万两,在当时约合756.2万卢布。这可作为一个国际货币比价的判断。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银两、银元并用。因为各银元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国民政府从1933年开始废两改元,从此银元成为货币的主流。苏州码 - 阿拉伯数字转换器
相关
- 金属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由于金属的电子倾向脱离,因此具有良好的导
- 电泳电泳是空间匀强电场作用下,分散粒子在流体中发生移动的现象。由于各物质的迁移速率有差别,故电泳是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它又可分为: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
- 空泡系数空泡系数(英语:void coefficient),又称反应性空泡系数(void coefficient of reactivity),是在核工程中一个用于估计核反应堆核连锁反应使用的中子慢化剂和冷却剂对空泡(一般为蒸汽
- 连接号؋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数学基础数学上,数学基础一词有时候用于数学的特定领域,例如数理逻辑,公理化集合论,证明论,模型论,和递归论(可计算性理论)。但是寻求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在什么终极基础上命题
- 骨钙素1q3m, 1q8h· calcium ion binding · structural constituent of bone· extracellular space ·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Golgi apparatus · dendrite · m
- 氯酸钾氯酸钾由钾、氯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KClO3。它在室温时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而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醇。其折光率为1.5167。有毒,口服5~10克可致死。氯酸钾也
- 文本文件文本文件一般指只有字符原生编码构成的二进制计算机文件,与富文本相比,其不包含字样样式的控制元素,能够被最简单的文本编辑器直接读取。由于结构简单,文本文件被广泛用于记录信
- 转化因子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
- 中央邦中央邦(印地语:मध्य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Madhya Pradesh)。印度中部的一邦。在德干高原与恒河平原之间。首府博帕尔。邦境内有数条河流流经。16-17世纪时由贡德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