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仙-北冕座长城

✍ dations ◷ 2025-04-27 04:46:29 #超星系团,星系丝状结构,宇宙大尺度结构,2013年发现的天体

武仙-北冕座长城(英语: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是宇宙中一个由星系组成的巨大超结构,延伸超过100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结构。天文学家于2013年11月使用雨燕卫星和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将发生在遥远宇宙的多次伽玛射线暴位置绘制成分布图时发现了这个巨大结构。

武仙-北冕座长城是大尺度纤维状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结合的巨大星系群。该长城的长度最长端横跨100亿光年(30亿秒差距),另一端的长度则是72亿光年(22亿秒差距,在红移空间的红移速度150,000 km/s),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单一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的红移值为1.6到2.1,相当于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它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它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在武仙座和北冕座。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已知释放能量最强的天文事件之一。它的本质是遥远巨大恒星死亡时的灾难性爆炸产生的极为明亮伽玛射线释放。伽玛射线暴是相当少见的天文事件,在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中平均每数百万年发生一次。因为目前的理论认为伽玛射线暴是光度极高的巨大恒星爆炸形成,这样的巨大恒星一般来说应会形成于物质较浓密区域;因此伽玛射线暴可以当作星系的标准烛光以追纵宇宙中物质分裂的区域。

天文学家伊什特万·霍瓦特(Istvan Horvath)、乔恩·哈基拉(Jon Hakkila)和若尔特·鲍戈伊(Zsolt Bagoly)分析1997到2012年的观测资料,并且将全天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各31个伽玛射线暴。在这些分区资料中,31个伽玛射线暴中的14个集中在45°宽,即全天八分之一的径向区域,并且红移值1.6到2.1。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的结果显示,这项伽玛射线暴大量集中在一定区域的状况无法完全归因于因为资料选择造成的偏差。如果许多伽玛射线暴发生在这一区域,就必须要有数千甚至数以百万计以上的星系才有可能。因此最后的结论认为该区域存在长度约史隆长城6倍以上,并且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结构体。

根据宇宙学原理,在足够大的尺度下的宇宙是接近均匀的,这代表在宇宙中数量上的随机性波动事件,例如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密度差异并不大,这代表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必须是均匀且各向同性分布。因为物理定律和作用力(例如重力)被预期在整个宇宙中无论哪一处的机制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足够大的尺度下关键的各种随机分布不会有能量测到的差异。不过,有多个不同尺度存在以解释对应的同质性尺度,以及依照不同状况下的适当定义(即不同的定义取决于测量者量测使用的均匀性尺度)。而当前用来解释均匀性尺度问题的理论则是“伟大的结局”;这项解释性的量测表示即使是在最大的尺度下,透过这里论所见的宇宙外观上仍是均匀性的。目前被公认的“伟大的结局”所需尺度大约是2.5到3亿光年,如果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决定的宇宙外观常态密度一起计算其尺度,均匀性尺度的上限大约是前述的4倍(10到12亿光年或3.07到3.7亿秒差距),是目前均匀性尺度上限最佳拟合解。然而,Jaswant Yadav 等人提出基于宇宙的分形维数,该尺度的值应该是 260/h Mpc,小于以上的值。部分科学家则指出基于均匀性尺度的量测,结构的最大尺寸大约是70-130/h Mpc。因为按照宇宙中物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先前并不预期宇宙中会存在比上述尺度上限更大的结构。尽管如此,仍发现了比前述尺度上限更大的结构体,例如:

1991年发现的柯罗威斯-坎普萨诺超大类星体群(英语:Clowes-Campusano LQG)横跨5.8亿秒差距,稍大于上述的尺度上限。

2003年发现的史隆长城长度4.23亿秒差距,也稍大于推测的尺度上限。

另一个发现于2011年的超大类星体群 U1.11 长度达到7.8亿秒差距,是推测尺度上限的两倍。

2012年发现的巨型超大类星体群(Huge Large Quasar Group,Huge-LQG)长度是12.4亿秒差距,是均质性尺度上限的3倍。然而,这个结构内单独类星体的规模没有机会和其他类星体发生关联,无法以此得知该结构形成可能性的证据。

武仙-北冕座长城的长度均匀性尺度上限的8倍以上,相当于可观测宇宙的10.7%。按照宇宙学原理,和宇宙其他部分相比这个结构应该是不均匀性的,甚至在“伟大的结局”尺度下也是如此。这项发现让宇宙学原理受到更进一步的质疑,而目前对宇宙描述的数学模型可能太过简化,不足以反映宇宙的状况。天文学家也准备对该区域的伽马射线暴进行更进一步的观测以了解其细节。

武仙-北冕座长城的发现也衍生了宇宙演化模型的问题。该结构距离地球100亿光年意味着它的年龄为100亿年,或大爆炸后37.9亿年形成。然而,目前的宇宙演化模型并不允许这样的结构在宇宙诞生后仅30亿年内形成,因为这样的结构太庞大和太复杂,不应该在早期宇宙中形成。目前仍不知道这样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相关

  •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第二十三届十大中文金曲得奖名单
  • CV-1 兰利号兰利号(英语:USS Langley CV-1/AV-3)为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由运煤舰朱比特号(USS Jupiter AC-3 )改装而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力的先驱。1936年退役,改装为水上机母舰,并改编号为AV
  •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是中国浙江省金华市的一所省属公立大学。1956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58年,改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为浙江师
  • 次磷酸钠次磷酸钠,化学式NaH2PO2。次磷酸钠是一种无色单斜结晶或有珍珠光泽的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潮解,无臭,味咸。易溶于水、乙醇、甘油,稍溶于氨和氨水,不溶于乙醚。水溶液呈碱性。
  • 阿尔吉尔达斯阿尔吉尔达斯(立陶宛语:Algirdas,白俄罗斯语:Альгерд,乌克兰语:Ольгерд,波兰语:Olgierd,希腊语:Αλγερδος,约1296年-1377年5月)是中世纪时立陶宛的统治者之一;立陶
  • 若望十三世教宗若望十三世(拉丁语:Ioannes PP. XIII;?-972年9月6日)于965年10月1日至972年9月6日岀任教宗。教宗良八世于965年去世后,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指定若望十三世当教宗,不过终于受到
  • 毛药树科毛药树属 毛药树科又名尾瓣花科,只有1属3种,分布在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北部。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革质,有托叶,托叶窄长;花两性,花瓣5,花药间隔顶端有柔毛,花瓣细长似尾
  • 法国菊法国菊(学名:),又名法兰西菊、滨菊、春白菊、牛眼菊(英语:oxeye daisy)、玛格丽特(法语:Marguerite commune),是原产于欧洲及亚洲温带的菊科植物。法国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茎的顶端有
  • 阿里·科丹阿里·科丹(波斯语:علی کردان‎,1958年-2009年11月22日)是伊朗的保守派政治家,前内政部长。他在2008年8月5日得到伊朗国会批准其任命,但其实在国会举行听证会审议他的任命
  • 格伦·惠兰格伦·大卫·惠兰(英语:Glenn David Whelan,1984年1月13日-)是一名爱尔兰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前卫,亦是爱尔兰国家队成员。惠兰在曼城展开足球事业,但只曾于外借贝里后在欧洲联盟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