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权

✍ dations ◷ 2025-10-19 17:51:25 #穿着权
穿着权,又称适足穿着权,是被各种国际人权文书所认可的一种人权。穿着权与食物权、住房权同为最低生活保障权的一部分,受《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 的第 11 条及《世界人权宣言》(UDHR) 的第 25 条认可。穿着权属于最低生活保障权的一部分,因此被看作是使人民能生活在贫困线之上的保障之一。衣衫褴褛也确实是极度贫困的象征:我们看到“乞丐”:流浪汉、瘾君子,还有“被遗弃的人”:老人、残疾人、“街头混混”,或是普通的穷人,他们禁受风吹日晒。他们的困境备受声讨、责备、厌恶与嘲笑,而宗教、道德与世俗的信仰却在告诫我们要以爱、慈善、怜悯、同情和正义之心回应他们。为了说明穿着权的影响之深远,史蒂芬·詹姆斯博士 (Dr Stephen James) 提供了一份穿着权受益者的不完全清单。此清单列出了因缺少衣物而面临困境的社会群体,如:穿着权关注度的不足导致此权利的界限以及需求程度不明确。马修·克雷文 (Matthew Craven) 指出,保障最低限度的衣物才是必要的,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最低限度事关生存”。这一对“最小”或“适足”保障的需求体现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 (CRC)、关注街童联合会的报告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 (CESCR) 的一系列“关于老年人 、残疾人士及工人的一般性意见”中。但是,目前对于“最小”或“适足”保障并无明确界定: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也极少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就其穿着权的落实程度提出质疑。关于难民享有穿着权的界限的学术讨论极其有限。詹姆斯·哈撒韦 (James Hathaway) 称,难民应有权得到适宜气候且适合他们理想工作的衣物。此外,难民不应被强迫穿着任何会招致侮辱和地域歧视的衣物。然而,难民应该有权利选择代表自己文化、国家或社会的衣物,这一权利受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27 条保护。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委员会则倾向于根据环境对适足穿着做出不同解读;目前,此权利在广义上还未被一般性意见纳入考虑。在国家层面上,穿着权或多或少地已经被认可了几千年,但在国际舞台上,还未被广泛接受。穿着权得不到认可的原因尚不明确;一位作家提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需求不同。但是,这一解释被指“并不合理”:詹姆斯博士指出,“文化、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不同确实对住房、健康,以及穿着,有着同等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会阻碍相关国际法的制订。”马修·克雷文 (Matthew Craven) 于 1995 年总结道:“穿着权虽然已经具体包含在公约之中,但却未引起委员会 及独立评论员的重视。委员会方面,其报告指南中没有提及衣着,也仅有个人成员偶尔对政府提出疑问。给人的印象是,政府并不会下大力管理衣着,委员会也认为其无足轻重。”然而,詹姆斯博士也评论道:“...没有人能足够自信地说自己 不会缺少衣物。此权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基本的生存权利,而不是个装饰,更不是‘合法的荒谬之物’。” 他也呼吁进一步的讨论与学术评论,他说道:在考虑国际法当中的最低生活保障权时,我们不应忘记穿着权。在缺少足够衣物的条件下,弱势群体的健康、尊严甚至生命 都会受到威胁。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此前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11 条中其他权利的处理方式有着参考性的意义。毕竟,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已开始制订关于“适足”住房、健康、食物、饮用水等其他方面的标准,其中一些颇为详细。没有理由不对穿着权也制定类似的标准。穿着权是人性的基本体现,因此该权力自然与各种人权文书中的其它人权有所关联。所有人都拥有基本的生命权,受《世界人权宣言》的第 3 条承认。然而,一旦人缺少适足衣物,便会更加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没有温暖的衣着,一个人很可能会在严寒中死于低体温症;而过热的衣物则可能在酷暑或热带气候下导致中暑、脱水、疲倦。除此之外,衣物不足可增加紫外线的照射、加重过敏及皮肤病、使已患的病症恶化。此外,《世界人权宣言》第 25 条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12 条所承认的医疗保障也会因衣物不足受到阻碍,尤其在治疗衣物及矫形鞋缺少或过于昂贵的情况下。对于许多人来说,衣着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世界人权宣言》第 19 条认可这一点。严重残障人士可能会得不到适当的着装,因而不能理想地表现自己。此外,被迫穿着肮脏、破损、大小不适甚至极旧的衣物可能招致嘲笑与鄙视。 因为怕孩子穿着的衣物会被人嘲笑,所以家长可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然而,应注意区分的是,有些人是被迫穿着破损、不适的衣物,而有些人是故意选择这种衣着,作为一种“时尚的表达”。衣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民族性、国家及政治身份、文化、种族。穷人的衣着会反映其自身的贫穷。这种象征可能会招致歧视。此外,代表不同文化及宗教的衣物也可能招致歧视,并可使穿着者失去一些社会、经济、政治上的机遇。“在医疗机构及院舍中,滥用信任、羞辱、虐待” 是很可能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得不到适足穿着,那么他很可能无法承受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此种衣物的缺失也包括强制脱下衣物,如在看守所及监狱中。“在强权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被脱得一丝不挂,这种悲剧在监狱、战争、集中营中很常见。” 发生于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以及关塔那摩湾的案例证明了虐待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包括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其源于强迫囚犯脱光衣服并在女性看守面前展览,还有强迫被拘留的男性穿着女性内衣。

相关

  • 法规法规(英语:Statute;制定法)是由立法机关正式明文写成的律例,用以管治国家、城市或地方。一般而言,法规的作用在于命令或禁止一类事物、或用作颁布一项政策。法规一词通常用以区别
  • 硝呋莫司硝呋莫司(Nifurtimox)是用于治疗恰加斯病及非洲人类锥虫病的药物。此外,此药也可与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共同使用在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硝呋莫司-依氟鸟氨酸疗程(英语:nifurtimo
  • 附器附器是指从躯体突出的部分,或任何生物的身体部分的自然伸延部分,如脊椎动物的四肢。无脊椎动物生物学的范畴中,附器是一个一般词汇,意指从任何体节伸延出来的同源身体部分。这些
  • 毕业旅游毕业旅游,又称毕业旅行,是一种旅游形态,是指由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所举办,或是由将毕业学生自行举办的团体旅游。从目的上而言,毕业旅游是为给即将各奔前程的学生们留下共同的回
  • 南非语南非语(Afrikaans),字面意思为“非洲语”或“非洲的”,但发展是基于欧洲语言而来,为南非境内的白人种族阿非利卡人的主要语言。也有人将其中文名译为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卡语、阿
  • 畜牧畜牧学是研究家畜的饲养、管理、繁育以及其制品利用的科学,是畜牧业的基础学科。家畜是指人工饲养的动物,在古代的中国家畜主要指"六畜"(马、牛、羊、鸡、犬、猪),目前人工饲养的
  • 奥德赛《奥德赛》(古希腊语:Ὀδύ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英语:Odyssey)又译《奥狄赛》、《奥德修记》、或《奥德赛飘流记》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奥
  • 科尔尼科尔尼可以指:
  • 郭店楚简郭店楚墓竹简,简称郭店楚简,是指1993年10月于中国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编号为郭店一号的楚国墓室中发现的竹简。大概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中国最早的书籍之称。郭店墓室曾被盗墓者所
  • 电路学电路学(英语:Circuitry),以克希荷夫定律(Kirchhoff's rules)为基础,探讨电子元件之“电压”与“电流”关系;或是探讨放大,杂音的关系。工程师利用电子元件来设计“电子电路”,并产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