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着权
✍ dations ◷ 2025-02-23 16:56:46 #穿着权
穿着权,又称适足穿着权,是被各种国际人权文书所认可的一种人权。穿着权与食物权、住房权同为最低生活保障权的一部分,受《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 的第 11 条及《世界人权宣言》(UDHR) 的第 25 条认可。穿着权属于最低生活保障权的一部分,因此被看作是使人民能生活在贫困线之上的保障之一。衣衫褴褛也确实是极度贫困的象征:我们看到“乞丐”:流浪汉、瘾君子,还有“被遗弃的人”:老人、残疾人、“街头混混”,或是普通的穷人,他们禁受风吹日晒。他们的困境备受声讨、责备、厌恶与嘲笑,而宗教、道德与世俗的信仰却在告诫我们要以爱、慈善、怜悯、同情和正义之心回应他们。为了说明穿着权的影响之深远,史蒂芬·詹姆斯博士 (Dr Stephen James) 提供了一份穿着权受益者的不完全清单。此清单列出了因缺少衣物而面临困境的社会群体,如:穿着权关注度的不足导致此权利的界限以及需求程度不明确。马修·克雷文 (Matthew Craven) 指出,保障最低限度的衣物才是必要的,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最低限度事关生存”。这一对“最小”或“适足”保障的需求体现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 (CRC)、关注街童联合会的报告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 (CESCR) 的一系列“关于老年人 、残疾人士及工人的一般性意见”中。但是,目前对于“最小”或“适足”保障并无明确界定: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也极少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就其穿着权的落实程度提出质疑。关于难民享有穿着权的界限的学术讨论极其有限。詹姆斯·哈撒韦 (James Hathaway) 称,难民应有权得到适宜气候且适合他们理想工作的衣物。此外,难民不应被强迫穿着任何会招致侮辱和地域歧视的衣物。然而,难民应该有权利选择代表自己文化、国家或社会的衣物,这一权利受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27 条保护。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委员会则倾向于根据环境对适足穿着做出不同解读;目前,此权利在广义上还未被一般性意见纳入考虑。在国家层面上,穿着权或多或少地已经被认可了几千年,但在国际舞台上,还未被广泛接受。穿着权得不到认可的原因尚不明确;一位作家提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需求不同。但是,这一解释被指“并不合理”:詹姆斯博士指出,“文化、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不同确实对住房、健康,以及穿着,有着同等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会阻碍相关国际法的制订。”马修·克雷文 (Matthew Craven) 于 1995 年总结道:“穿着权虽然已经具体包含在公约之中,但却未引起委员会 及独立评论员的重视。委员会方面,其报告指南中没有提及衣着,也仅有个人成员偶尔对政府提出疑问。给人的印象是,政府并不会下大力管理衣着,委员会也认为其无足轻重。”然而,詹姆斯博士也评论道:“...没有人能足够自信地说自己 不会缺少衣物。此权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基本的生存权利,而不是个装饰,更不是‘合法的荒谬之物’。” 他也呼吁进一步的讨论与学术评论,他说道:在考虑国际法当中的最低生活保障权时,我们不应忘记穿着权。在缺少足够衣物的条件下,弱势群体的健康、尊严甚至生命 都会受到威胁。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此前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11 条中其他权利的处理方式有着参考性的意义。毕竟,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已开始制订关于“适足”住房、健康、食物、饮用水等其他方面的标准,其中一些颇为详细。没有理由不对穿着权也制定类似的标准。穿着权是人性的基本体现,因此该权力自然与各种人权文书中的其它人权有所关联。所有人都拥有基本的生命权,受《世界人权宣言》的第 3 条承认。然而,一旦人缺少适足衣物,便会更加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没有温暖的衣着,一个人很可能会在严寒中死于低体温症;而过热的衣物则可能在酷暑或热带气候下导致中暑、脱水、疲倦。除此之外,衣物不足可增加紫外线的照射、加重过敏及皮肤病、使已患的病症恶化。此外,《世界人权宣言》第 25 条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12 条所承认的医疗保障也会因衣物不足受到阻碍,尤其在治疗衣物及矫形鞋缺少或过于昂贵的情况下。对于许多人来说,衣着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世界人权宣言》第 19 条认可这一点。严重残障人士可能会得不到适当的着装,因而不能理想地表现自己。此外,被迫穿着肮脏、破损、大小不适甚至极旧的衣物可能招致嘲笑与鄙视。 因为怕孩子穿着的衣物会被人嘲笑,所以家长可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然而,应注意区分的是,有些人是被迫穿着破损、不适的衣物,而有些人是故意选择这种衣着,作为一种“时尚的表达”。衣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民族性、国家及政治身份、文化、种族。穷人的衣着会反映其自身的贫穷。这种象征可能会招致歧视。此外,代表不同文化及宗教的衣物也可能招致歧视,并可使穿着者失去一些社会、经济、政治上的机遇。“在医疗机构及院舍中,滥用信任、羞辱、虐待” 是很可能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得不到适足穿着,那么他很可能无法承受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此种衣物的缺失也包括强制脱下衣物,如在看守所及监狱中。“在强权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被脱得一丝不挂,这种悲剧在监狱、战争、集中营中很常见。” 发生于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以及关塔那摩湾的案例证明了虐待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包括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其源于强迫囚犯脱光衣服并在女性看守面前展览,还有强迫被拘留的男性穿着女性内衣。
相关
- 清教徒革命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发生在英国议会派(“圆颅党”)与保皇派(“骑士党(英语:Cavalier)”)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辉格派历史学家称之为清教
- 宫颈子宫颈(cervix、cervix uteri)是子宫底部狭窄的开口。连接阴道。形状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突出于阴道壁的前上方。子宫颈大约有一半长度可透过适当医学仪器看见。子宫颈伸入阴道
- 巯嘌呤巯嘌呤(英语:Mercaptopurine,简称6-MP,又名6-巯基嘌呤、巯基嘌呤或巯唑嘌呤)是一种硫嘌呤类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1951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和乔治·H·希钦斯用干酪乳杆菌试验
- 趋光性趋光性(英语:Phototaxis)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者远离的趋性。在有趋光性的生物中,拥有正趋光性的会靠近光源,而有负趋光性的会躲避光线的刺激。这样对于植物等自养生物来说十分重
- 基督教对酒的观点基督教对酒的观点有许多,基督教千余年的历史中,基督教徒将酒精饮料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圣餐中几乎总是饮用葡萄酒。依据《圣经》和基督教传统,认为酒是神的礼物,可
- 欧洲之星欧洲之星(英语:Eurostar)是一条连接英国伦敦圣潘克拉斯车站(2007年11月14日前为滑铁卢车站)与法国巴黎(北站)、里尔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站)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的高速铁路服务
- 花镜《花镜》是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写成的一部园艺学著作。全书共3部分,6卷。
- 野草野草,一般指在庭园、草坪或农地等土地上并非刻意栽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并不只限于草本植物。更多时候,野草专指有侵害性的植物,特别是那些不需栽种而能够自行大量繁殖的植物。植
- 土城区坐标:24°58′20″N 121°26′36″E / 24.972201°N 121.443348°E / 24.972201; 121.443348土城区是台湾新北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台北都会区的卫星城市之一,位于台北盆地西南
- 科氏力科里奥利力(英语:Coriolis Force;简称科氏力)是一种惯性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此现象由法国著名数学家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