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唇颤音

✍ dations ◷ 2025-11-01 19:48:45 #颤音,双唇音,浊音,口腔辅音,中央辅音,肺部气流音

双唇颤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符号是⟨ʙ⟩,X-SAMPA的标志则是⟨B\⟩。

双唇颤音特点:

在绝大部分情况,它只是作为前鼻化塞音的颤动除阻音。

英语没有词汇拥有双唇颤音。不过,它以发音比较轻的双唇颤音,表达一个人感到寒冷时发抖的声音,拼写为。

只有少数语言将此音视为独立音素。在绝大部分情况,它只是作为前鼻化双唇塞音的颤动除阻,读音是 。在历史上,这是由较高的后元音紧接前鼻化辅音演变出来,例如。这读音仅出现在数种语言,而且往往限于这类情况才出现。例子有在马努斯岛东边使用的Kele语中的“它的果实”。现时除了这个读音之外,还有尼亚斯语和偶然出现于彝语的颤擦元音。

墨西哥的阿穆斯戈语有此音,但只在特殊情况出现。

中苏丹语族的巴卡语有此音,但甚为罕见。

在阿布哈兹语和尤比克语,“破擦音” 是/tʷ/ /tʷʰ/ /dʷ/的同位音。它们并非真正的破擦音,因为破擦音只可以由塞音和擦音组成。

巴西原住民皮拉罕人的语言中,此音是在/o/前方的同位异音。

凉山的彝语有两个擦音化的元音,分别写成 ṳ 和 i̤,两者都可以带颤音.

白语中亦存在一个清化的双唇颤音。一般在与u相拼的时候出现。即 + =

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相关

  • 类鼻疽类鼻疽(Melioidosis),又称惠特莫尔氏病(Whitmore disease),奈特克里夫园丁病(Nightcliff gardener's disease),由类鼻疽伯克氏菌造成的人畜共通传染病,但是人传人的例子很少。病原体可
  • 色素色素(英语:pigment),有时称颜料,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色素之所以会显示出颜色,在于它们能够反射或吸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白光在光学频谱大约是混合了从375纳米到780
  • 非金属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118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3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
  • 莫里斯·希勒曼莫里斯·希勒曼(英语:Maurice Hilleman,1919年8月30日-2005年4月11日),美国微生物学家。莫里斯·希勒曼曾发明了超过40种疫苗,分别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水
  •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英语:3-phosphoglycerate, 3PG或glycerate 3-phosphate GP)是生物细胞中常见的分子之一,也是糖解作用与卡尔文循环过程里的中间产物。(注:在卡尔文循环当中简写为PG
  • 米尔斯坦色萨·米尔斯坦(英语:César 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兰卡港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84年与尼尔斯·杰尼及乔治斯·克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构 / ECO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为一种生长因子,可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且在血管新生上扮演重要角色。未控制的血管新生常常导致癌症。
  • 大维多利亚沙漠大维多利亚沙漠 (The Great Victoria Desert) 位于澳洲内陆西南部,跨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北接吉布森沙漠,南邻纳拉伯平原。东西长1000多公里,最宽约550公里,面积达424,40
  • 怀氏副盲鳗怀氏副盲鳗(学名:Paramyxine wisneri),又名青眠鳗、无目鳗、鳗背、龙筋,为盲鳗科副盲鳗属下的一个种。
  • 凯拉·奈特利凯拉·克莉丝蒂娜·奈特利(英语:Keira Christina Knightley,发音为/ˌkɪərəˈnaɪtlɪ/;1985年3月26日-)是一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提名的英国女演员。她在孩童时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