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抑郁症药物
✍ dations ◷ 2025-09-15 07:54:41 #抗抑郁症药物
抑郁症,亦称忧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它们的共同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缺乏自信,避开人群,甚至有罪恶感,感到身体能量的明显降低,时间的感受力减慢,无法在任何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快乐。这类障碍还会造成患者的躯体功能失调,如睡眠紊乱或食欲暴进或减退、痛觉等。抑郁症不会出现躁狂发作、轻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不过情感障碍很容易合并发作,如果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则应该考虑另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因素对这类疾病的发病都有影响。生物学着眼于体内化学物质不平衡、遗传和生理节律,心理学因素则包括素质应激相互作用、习得性失助和认知模式,社会因素方面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诊断一般由医生遵照DSM或ICD标准(两者基本一致)进行,一般症状较重的患者考虑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症状较轻但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则有可能是心境恶劣障碍,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的患者可以诊断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另外,在按此标准诊断前一般还须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生理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增加。终身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中不尽相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患病率约为6%,而日本的患病率则高达20%。但也有澳洲昆士兰大学的学者于2013年绘制的“抑郁症世界地图”显示,日本与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东南亚、南欧、澳大利亚同属抑郁症发病率较低的地区,而气候寒冷、缺少阳光的北欧、俄罗斯、阿富汗等地区则属抑郁症高发区。在抑郁症中重性抑郁障碍最为常见,因此有时也将重性抑郁障碍简称为“抑郁症”。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抑郁症的愈后良好,但考虑到患者须承受极大痛苦并有自杀的可能,因此尽早尽快进行积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在症状完全缓解后还可能经历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至少持续到症状缓解后的六个月。对于发病较早、有精神病症状或对药物反应不良的患者则很有可能反复发作造成不良后果。在所有抑郁症中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最为严重,其表现为三方面:心境、认知和躯体功能。心境方面,患者长期(两周以上)处于极其抑郁的情感状态中;认知方面,患者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面,被空虚感和无价值感包围;躯体功能方面主要有进食和睡眠障碍和无力感,头痛等。患者可能反复想到死或者有自杀企图,最终大约有3.4%的患者自杀。对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的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的相关标准。医生需要首先排除生理因素、滥用药物,然后通常会进行有关抑郁程度的测试以确诊。对于确诊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建议抗抑郁药物治疗,即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有时还会建议患者参加心理治疗。对于年轻患者,例如儿童则应当首先考虑心理治疗,而对于症状特别严重(有严重自杀企图或者紧张性患者)的患者则可能进行电痉挛疗法(ECT)。
对于大多数重性抑郁障碍的患者,总的来说预后还是良好的。大多数患者会在未治疗下康复或者自行缓解。有超过35%的患者将来可能会复发,但是心理治疗有较好的预防复发的作用。对于发病早、有精神病样症状或者同时患有人格障碍的患者则预后不良,他们可能会经历慢性的反复发作,自杀率也较高。2015年后浙江大学神经学教授胡海岚提出一种研究方向以往被认为含毒性的氯胺酮可能用以治疗抑郁症,其提出情绪神经编码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2019年7月获得脑神经学最高的国际凯默理奖是首度有非欧美人获奖,其提案成为国际医疗界广泛认同的一个研究方向。持续性抑郁症的症状与重度抑郁症的症状相似,但是与重度抑郁症相比,持续性抑郁症的程度要轻一些,而持续时间要长得多。持续性抑郁症一般要持续2年才能确诊,而总的病程可以持续10年以上甚至一生。心境障碍诊断方法与重度抑郁症相同,但其诊断标准的门槛较低。对确诊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与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相同。持续性抑郁症会引发重度抑郁症,有研究显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会并发重度抑郁症,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双重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的症状与重度抑郁症相似或稍轻,有时它被归为重度抑郁症的一个亚型。这种抑郁症的主要特点就是总是在寒冷季节发病并在其他季节完全缓解。季节性抑郁症随纬度的增高而越发流行, 意即日照时间越少,发病率越高,多晒太阳可减轻病情,对这种疾病的诊断需要确认患者只在特定时节发病而在其他季节从未发病。对患者的治疗与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相似,对于季节性情绪障碍,光照疗法似乎特别有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是不符合DSM任何一种具体病症的诊断标准,这时可以作出非典型抑郁症的诊断。
相关
- 砂眼衣原体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E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患 (E00-E07)糖尿病 (E10-E14)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 (E15-E16)其他内分
- γ-变形菌纲详见细菌分类表γ‐变形菌纲(学名:Gammaproteobacteria)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是目前所知的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纲,包括一些医学上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类群,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
-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H60-H95ICD-10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ICD-10中涉及耳与乳突的疾病分类。外耳疾病(H60-H62)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内耳疾病(H80-H83)耳的其他疾患(H90-H95)
- 分子克隆分子克隆(英语:Molecular cloning,又译分子纯化繁殖),而克隆英文字面上的意思,其实就是分子克隆,定义是指分离一个已知DNA序列,并以in vivo(活体内)方式获得许多复制品的过程。这一复
- 盖-吕萨克定律盖-呂薩克定律(英语:Gay-Lussac's law)是指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相互之间按照简单体积比例进行反应,并且生成的任一气体产物也与反应气体的体积成简单整数比。此一化学定律由法国化
- 骨软骨炎骨软骨炎(英语:Osteochondritis)是一种疼痛的幼年型骨软骨病(英语:Osteochondrosis),是关节内的软骨或骨骼的炎症。通常是指剥脱性骨软骨炎。“剥脱性”一词指的是“新生软骨瓣从软
- 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对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简称GvHD,是在移植来自其他人身上的组织及器官(英语:allotransplantation)后产生的并发症。GvHD一般是和骨髓移植有关,但此概念也可
- 人类微生物群系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