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

✍ dations ◷ 2024-07-03 06:21:13 #硬皮病
硬皮病(英语:Scleroderma),也称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体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血管缺血,除皮肤受累外,它也可影响内脏(心、肺和消化道等器官)。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4倍。病变可以分为三期:1.水肿期:皮肤光滑、发亮、肿胀;2.硬化期:皮肤纤维化、坚实、不能折皱;3.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伴以色素沉着。分为两种:局限性的呈点滴状、片状和条状,边缘明显;系统性的常从肢端开始,逐渐发展,形成边缘模糊、较为广泛的大片,分布对称。在新加坡有一特殊病例,一名女子每当在低温的环境下,皮肤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的硬,以至要经常穿着厚厚的衣服来保暖。1. 肿胀期:对称性的非凹陷性的无痛性肿胀,皮肤紧张增厚,皱纹消失,皮色苍白,手指呈腊肠样,并向近端发展,手背肿胀,有时前臂也有相同的变化,也有少数由躯干发病,逐渐向其四周扩张的。2. 浸润期:数周或数月之后,皮肤由肿胀期进入浸润期。这时皮肤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并与深层组织粘连,不能移动,不能捏起,光亮如同皮革,病变可累及手指、手背、四肢、躯干及面部。面部表现具有特征性的面具样改变,缺乏表情、皱纹减少,眼睑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尽量张口时上下唇间最大距离较正常人明显缩小。3. 萎缩期:再经过5—10年,皮肤损害进入萎缩期,这时皮肤发紧变得不明显,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变软,外表光滑如牛皮纸样,有时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萎缩期在最晚受累的皮肤出现最早,患处汗毛和毛发可出现脱落。由于皮肤的萎缩变硬和弹性丧失,手关节处的皮肤很容易在摩擦和碰撞后出现溃疡。

相关

  • 器官移植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器官移植(德语:Organtransplantation,英
  • 胸膜炎胸膜炎(Pleurisy)是指围绕于肺部及胸腔内侧的黏膜(胸膜)发炎。这会导致呼吸时急剧的胸痛。其他症状取决于潜在的病因,可能包括呼吸短促、咳嗽、发烧或体重减轻。有时疼痛可能是持
  • 头部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
  • 菌毛线毛(拉丁语:fimbria,复数:fimbriae)是很多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附属物,比鞭毛细。通常直径3~10奈米,长度可达几微米。线毛可被细菌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上。一个细菌可以有上千条线毛
  • 生物病毒分类表本页面列出了生物病毒的分类,包含病毒以及类病毒、普利昂蛋白、卫星病毒等等得亚病毒因子。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
  •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Baltimore classification)是一种由戴维·巴尔的摩建立的以基因组和病毒转录mRNA方式为区分的病毒分类系统。世界上的病毒千奇百怪,数量极多,生活周期又各
  • 腺热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英语: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缩写“IM”,别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
  • DNA微阵列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又称DNA阵列或DNA芯片,比较常用的名字是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一块带有DNA微阵列(microarray)的特殊玻璃片或硅芯片片,在数平方公分之面积上布放数千或
  • 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是指免疫球蛋白类型或亚型的重链遗传变化或差异。人类有九种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可以改变重链的类型,但不会改变轻链。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
  • 亨廷顿氏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脑细胞死亡。早期症状往往是情绪或智力方面的轻微问题,接着是不协调和不稳定的步伐(英语:Gait)。随着疾病的进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