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日

✍ dations ◷ 2025-07-12 11:58:34 #阮朝日

阮朝日(1900年-1947年),是一位出生于台湾屏东林边竹林的企业家及二二八事件受难者。

他曾担任台湾新生报总经理。

1900年,阮朝日出生在高雄州东港郡林边庄竹仔脚的一个地方家族。

1918年3月,他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后称台北师范学校)。

1922年3月,他毕业于东京高轮中学(日语:高輪中学校・高等学校)。

1926年,他毕业于福岛高等商业学校(日语:福島高等商業学校)毕业。

1926年,他开始经营“长福商事株事会社”、“屏东信托株事会社”。

1927年,他与凤山街林水德的女儿林素结婚,日后生阮美姝、阮美娃。

1932年3月,他转任《台湾新民报》,并在该报于1945年改为《台湾新生报》时担任总经理。

1946年,他组织海外青年复员促进委员会,救援被日军征用流落在海外的台籍青年。

1947年,他的大女儿阮美姝甫结婚不久即发生二二八事件;当时他已因气喘卧病在床,但国民党政府情治人员在3月12日上午将他和正在上班的《台湾新生报》副总编吴金链强行带走,从此杳无音讯。同时遇害的还有该报台中分社记者陈安南、嘉义分社主任苏宪章、高雄分社主任邱金山、高雄印刷厂长林界等台籍主管,全遭枪决。

后来,阮美姝前往日本学习音乐,并在当地阅读到《台湾苦闷的历史》一书后得知父亲很可能已被处死,并因此积极展开调查。

后来,阮美姝曾在接受三立电视台“228走过一甲子”节目访问时表示母亲林素曾因丈夫失踪多次自杀未遂,并因此要求子女在她夜晚就寝时将其双手捆绑,以免其服药自杀。

2002年3月23日,阮美姝在屏东县林边乡竹林村阮氏宗亲会馆成立【阮朝日228纪念馆】。

2006年,【阮朝日228纪念馆】于6月1日至7日进行最后一次开放展览,并于展后将主要资料分送与台湾神学院及真理大学。

相关

  • 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与单层立方上皮类似,只不过细胞高度较高,且在与基底膜成直角的切面排列。细胞的高度由矮柱状至高柱状不等、乃决定于其所在的位置和/或功能活性的程度。细胞核为
  • 大花假虎刺大花假虎刺(学名:)为夹竹桃科假虎刺属的植物。分布在南非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等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也有普遍种植,又名卡利撒、美国樱桃。
  • 行当行当(ㄏㄤˊ ˙ㄉㄤ, háng dɑng)是中国戏曲的术语,指戏曲中各演出角色的“分类”,简称为“行”。以京戏为例,就分有生行、旦行、净行与丑行四种行当。行当可以说是演出角色的类
  • 2013年静冈县知事选举川胜平太 无党籍川胜平太 无党籍2013年静冈县知事选举(日语:2013年静岡県知事選挙),是于2013年(平成25年)6月16日所举行的日本地方选举,以决定下任的静冈县知事。
  • 叙拉古之围 (827年-828年)黎凡特(英语:Muslim conquest of the Levant)埃及北非(英语:Muslim conquest of the Maghreb)安纳托利亚和君士坦丁堡边界冲突西西里和南意大利海战拜占庭重新征服827年–828年的
  • 斯托尼溪站斯托尼溪站 (英语:Stony Brook)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牙买加平原(英语:Jamaica Plain)社区,是波士顿地铁橙线无障碍车站。车站位于博伊尔斯顿街沉降走廊,西南走廊(英语:Southwest Corri
  • 平江河 (寨蒿河)平江河,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寨蒿河右岸支流,又称榕江,上游也称永乐河,发源于雷山县永乐镇雷公山南部的冷竹山(海拔1913米)东麓,向东流至乔洛村转向南,经永乐镇后东南流入榕江县境
  • “阿肯哲”轻骑兵Akinji或 akindji (奥斯曼土耳其语:آقنجى‎,转写:aḳıncı,直译:raider, IPA: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 何挺颖何挺颖(1905年-1929年),陕西省南郑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委书记。1928年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时,任三十一团党代表,后任二十八团党代表、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1月,在江西省大庾县平顶坳战斗中负伤。2月在吉潭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 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Раи́са Макси́мовна Горбачёва,又译雷莎·戈巴卓娃,1932年1月5日-1999年9月20日),本姓季塔连科(),是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她是苏联首位走向公众的第一夫人,为苏联的妇女奠定了新一代的典范。赖莎与戈尔巴乔夫相识于求学期。当时他们一同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就读社会学。当1953年毕业后二人立即结婚,并迁居至戈尔巴乔夫在南俄罗斯的家乡斯塔夫罗波尔。赖莎在当地的学校教授马列主义哲学。1956年,他们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