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

✍ dations ◷ 2025-07-04 06:40:01 #1953年出生,在世人物,俄罗斯指挥家,20世纪指挥家,21世纪指挥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校友,联邦德国一等十字勋章获得者,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俄语:Вале́рий Абиса́лович Ге́ргиев,转写:Valery Abisalovich Gergiev,奥塞梯语:Гергиты Абисалы фырт Валери;1953年5月2日-)俄罗斯指挥家,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同时他还是鹿特丹爱乐乐团的荣誉指挥以及伦敦交响乐团和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格吉耶夫1953年生于莫斯科一个奥塞梯家庭,在高加索度过了其童年。儿童时的他并没有显露过多的音乐才华,到了初中才学习钢琴,后来到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

1978年,他到基洛夫剧院在指挥家捷米尔卡诺夫手下做助理指挥。在那里他初次登台,指挥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英语:War and Peace (opera))》。他在1981到1985年间是亚美尼亚爱乐乐团(英语:Armen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首席指挥。

1991年,格吉耶夫赴慕尼黑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演出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同年他首次登台美国,指挥的是《战争与和平》,从此他就以此两部歌剧走遍世界。格吉耶夫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节,也以自身名义创办过许多音乐节,使得其于音乐界一度成为热点人物。

他早在1988年就被俄罗斯政府指派成为基洛夫剧院(现马林斯基剧院)的指挥和艺术指导。1995年成为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97年又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席指挥。2005年他被任命接替科林·戴维斯成为伦敦交响乐团下一位首席指挥。2006年末获鹿特丹爱乐乐团颁发的“促进奖”后于2008年5月结束其在该团的首席指挥职位,被任命为荣誉指挥。

格吉耶夫与世界上许多一流的交响乐团有过合作,例如纽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等等,并灌制了许多唱片,也在此领域获得许多殊荣。早期他携基洛夫管弦乐团在飞利浦公司灌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鲍罗丁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集等都是极为优秀的诠释范本。

格吉耶夫在演出前非常仔细研读总谱,指挥大方热情,时常使用牙签指挥,还会在指挥台上嘟哝。他指挥的俄罗斯音乐味道正宗,节奏紧凑。

相关

  •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是与纤维素共同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壁的一类杂聚多糖(矩阵型多糖,如阿拉伯木聚糖(英语:Arabinoxylan))。纤维素是结晶的、强壮的、抗水解,聚合度为7000-15
  • 46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鞠 躬鞠躬(1929年11月22日-),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中国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现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 台湾西部走廊台湾西部,或称西台湾、台湾西部走廊,是指台湾西半边的地理区域,包括北台湾(不含宜兰县)、中台湾与南台湾的非山地地带,濒临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及金马地区隔海相望,占台湾本岛总面积
  • 吴锦发吴锦发(1954年9月14日-),前任屏东县政府文化处处长,台湾作家,高雄市美浓区客家人。吴锦发在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国立台北大学)社会学系取得学位,曾在电影公司、《民众日报》《台
  • 1576年
  • SS党卫队(德语: Schutzstaffel 帮助·信息)是一个存在于纳粹德国,隶属于纳粹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在纳粹党专政时期,对内执掌纳粹党的纪律检查,对外维护纳粹党领政,执掌对德国国家机构
  • 鸻形目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鸻、鹬、鸥等。
  • 波士顿惨案波士顿大屠杀(英文:Boston Massacre),英国称之国王街事件(英文:Incident on King Street)是1770年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国王街(King Street)的一个事件。美国则习惯称之为波士顿
  • 来来 (花札)こいこい(Koikoi)是一种两人玩的花札游戏,其规则与Go-stop较为相似。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将牌配对为称为“役”的特别组合以获得点数。获得点数的方式有两种:将手上的牌与台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