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年

✍ dations ◷ 2025-11-09 12:11:38 #文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关系,法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中法文化年(法语:Les Années Chine-Fra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两国政府的协议,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率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则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两国的文化年涉及了多领域的广泛交流,举办的大小项目达到300多个,而活动中的亮点就包括了中国康熙时期文化展、三星堆文物展、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与巴黎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法兰西巡逻兵访华特技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和法国百年时尚展等。

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是在两国关系密切发展的政治大环境下才得以实现的。到21世纪初,中国与法国的政治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主要是由于两国所拥有的许多共同的政治立场与合作,这除了表现在共同支持反恐、反对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外,更重要的共同点是两国都心照不宣地支持多极化世界,反对由美国一国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而法国则希望通过加快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来创造另一股制衡力量。

而在经济交往方面,中国与法国的关系也很顺利。欧盟的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2004年欧盟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法国则不断地向中国出售高新技术产品,例如空中客车飞机、法国高速铁路以及未来欧盟解禁后可能对华出售的武器。

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使得两个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高层的互访不断,也促进了民间的交流活动。此外由于两国都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非常自豪,也使得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为文化年活动提供了契机。

两国举办文化年活动是在1999年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法以及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初步商定的;2001年4月中国国务院主管文化事务的前副总理李岚清访问法国,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有关举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正式商定了文化年的举办时间。2001年6月两国组建了中法文化年混和委员会,中方由文化部长和中外交流协会会长牵头,法方则由一名法兰西学院院士和法国文化部国际司司长负责,开始正式筹备文化年活动。混委会共举行了5次会议。

相关

  • 甘酒甘酒(朝鲜语:감주)是朝鲜族一种传统米酒,由发酵的麹饼酿制而成,是酒酿的一种。发酵时处于60度左右的容器中数小时,由于其发酵过程并不完全,酒精含量比较低。
  • 紫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
  • 曙光任务卫星本体:长 2.36 米, 高 1.64 米,宽 1.77 米黎明号(英语:Dawn),也称为曙光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无人空间探测器,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目的是探索小行星带最大的两颗原行星:灶神星与
  • 厦门岛厦门岛,别称鹭岛,原称“嘉禾屿”。厦门,原指岛西南处的“厦门城”。明朝卫所制下隶属永宁卫的“中左守御千户所”(简称中左所)之城池,位在同安县嘉禾屿上(今厦门岛西南部,园南小学附
  • 约翰·伯努利约翰·伯努利(德语:Johann Bernoulli,1667年7月27日-1748年1月1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是雅各布·伯努利的弟弟,丹尼尔·伯努利(伯努利定律发明者)与尼古拉二世
  • 里奥·霍华德里奥·霍华德(英语:Leo Howard,1997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纽波特比奇,为美国演员,模特,武术家,也是美国著名的童星。1997年,霍华德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
  • 卢子贵卢子贵(1932年-2019年5月3日),四川成都人,中国散文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原四川电视台台长,四川省广电厅厅长、党组书记
  • 安东宁·弗拉尼茨基安东宁·弗拉尼茨基(捷克语: Antonín Vranický,德语: Anton Wranitzky,1761年6月13日-1820年8月6日),波西米亚作曲家。帕维尔·弗拉尼茨基之弟,但不如其兄出名,作品数量也较少。他的
  • 桥本裕之桥本裕之(1973年9月27日-),日本男性动画导演、演出家。出身于京都府。现为自由身。
  • 多语言计划多语言计划(Project Lingua)为一网络翻译社群,成立于2007年,希望将全球之声的英文报导翻译为其他语言,藉以建立全球部落客的沟通桥梁。该计划目前汇集约50名志工译者与编辑,将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