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年

✍ dations ◷ 2025-07-23 10:34:58 #文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关系,法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中法文化年(法语:Les Années Chine-Fra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两国政府的协议,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率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则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两国的文化年涉及了多领域的广泛交流,举办的大小项目达到300多个,而活动中的亮点就包括了中国康熙时期文化展、三星堆文物展、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与巴黎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法兰西巡逻兵访华特技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和法国百年时尚展等。

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是在两国关系密切发展的政治大环境下才得以实现的。到21世纪初,中国与法国的政治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主要是由于两国所拥有的许多共同的政治立场与合作,这除了表现在共同支持反恐、反对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外,更重要的共同点是两国都心照不宣地支持多极化世界,反对由美国一国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而法国则希望通过加快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来创造另一股制衡力量。

而在经济交往方面,中国与法国的关系也很顺利。欧盟的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2004年欧盟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法国则不断地向中国出售高新技术产品,例如空中客车飞机、法国高速铁路以及未来欧盟解禁后可能对华出售的武器。

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使得两个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高层的互访不断,也促进了民间的交流活动。此外由于两国都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非常自豪,也使得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为文化年活动提供了契机。

两国举办文化年活动是在1999年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法以及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初步商定的;2001年4月中国国务院主管文化事务的前副总理李岚清访问法国,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有关举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正式商定了文化年的举办时间。2001年6月两国组建了中法文化年混和委员会,中方由文化部长和中外交流协会会长牵头,法方则由一名法兰西学院院士和法国文化部国际司司长负责,开始正式筹备文化年活动。混委会共举行了5次会议。

相关

  •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英语: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
  • 后此谬误后此谬误(拉丁语:post hoc)或后此故因此(拉丁语: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英语:after this,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post hoc fallacy),又称巧合关系(英语:coincidental correlati
  • 基因组印记基因铭印(英语:Genomic imprinting)又译遗传印记或遗传铭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遗传学现象,指只有来自特定亲代的基因得以表达,而不遵从孟德尔定律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
  • 国家两厅院国家两厅院(简称两厅院,全衔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是中华民国台北市博爱特区内的国家级艺文表演场馆,隶属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两厅院指的是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内部设有戏
  • 菲律宾死刑制度菲律宾死刑制度是菲律宾统治地区的死刑制度的介绍。1987年,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取消了死刑,使菲律宾成为当代史上第一个废除死刑的亚洲国家。但仅一年后,由于菲律宾刑事犯
  • 交换学生交换学生,或称交换生、交流生,与留学生类似,但可以由本国学校配合对方的标准进行遴选,通过征选后外派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校,交换到对方国家或地区学校就读的优秀学生(通常是签订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拐河北站拐河北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是郑渝高速铁路的一座越行站,不办理客货运业务。该站规模1台4线,除站场外只设有行车室和职工宿舍等设施。
  • 北条隆博北条隆博(1986年5月25日-)是日本男演员。出生于日本爱知县,身高177cm,血型A型。
  • 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波兰语:Leopold Godowsky,1870年2月13日-1938年11月21日),犹太血统的美籍波兰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戈多夫斯基出生在今日立陶宛境内的一个犹太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