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凌

✍ dations ◷ 2025-07-27 18:14:37 #1950年出生,2018年逝世,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山西大学校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友,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宛平

高王凌(1950年8月27日-2018年8月24日),宛平人,历史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十八世纪历史和中国农村变革。

1950年出生。初中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属初631班。

六十年代末,高王凌在山西太谷下乡插队。1973年,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后期,高王凌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山西大学历史系就读。1976年,高王凌从山西大学毕业。1978年,高王凌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1981年,高王凌硕士研究生毕业,与孔祥吉一同留所。后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2009年,升任教授,至2010年退休。1986年至1987年,高王凌作为路思学者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访问,访问期间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留美历史学会。1987年9月,中国留美历史学会成立。2010年,高王凌前往清华大学担任特聘教授至2017年。

2018年8月24日上午11时30分,高王凌在北京逝世。

高王凌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对中国18世纪历史,尤其是乾隆朝历史有所研究,撰写了乾隆三部曲。在黄仁宇提出五百年一个大历史的基础上,高王凌建立了三百年是一个历史的近代史观,将中国的现代化追溯至18世纪,并重点考察了人口增加、政府职能扩张、开拓边疆的三大中国与世界的共时现象。

除清史研究外,高王凌还关注地主农民关系和反行为研究,与中国18世纪历史研究构成其学院派著作的三大块。20世纪70年代高王凌曾在山西太谷插队,80年代参与了杜润生主持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这些经历对其之后研究起到了不少作用。针对地主农民关系,高王凌指出当代学者对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存在相当严重的高估,在地主和佃农之间存在复杂博弈关系而非是简单的剥削。高王凌还提出了“反行为”的概念,意指压力下的“弱势”一方以表面“顺从”的姿态获得“反制”的位势以求弥补损失维护自己利益的个人或群体行为,高王凌指出“反行为”的概念与“弱者的武器(英语:Weapons of the Weak)”概念不同且不发源于此,“反行为”是农民的“非抗争”而不是“反抗”,农民的“反行为”的目的是追求短时间内的一种无分胜负的状态。

在人口问题上,高王凌反对人口负担的说法,提出中国经济基本的发展得益于人口的增长,“人口之多,何罪之有”,认为人口问题应该由社会控制,而政府不能控制,实际上计划生育进行到后面早就失效了。

高王凌发表有许多专著、论文,还在网络博客上撰写了大量博文。其部分书稿由于涉及土地改革和大饥荒等问题未能在中国大陆出版。下面列出部分著作。

相关

  • 拟交感神经药拟交感神经药,指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同的药物,也叫做拟交感药物。拟交感药的主要目的是兴奋肾上腺素受体。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一些合成药如异丙肾上
  • 儿茶酚胺儿茶酚胺(拉丁语:Catecholamine)是具有儿茶酚核的(苯乙)胺类化合物的统称,是由肾上腺产生的一类应激拟交感“斗或逃”(Fight or Flight)激素。最重要的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Epinephrin
  • 地球生物学地球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由于地球环境影响着生物圈,生物圈也反过来影响着
  • 静电纺丝静电纺丝,简称电纺(英语:Electrospinning),使用电荷从液体中抽极细(一般在微米或纳米大小)纤维的工程过程。静电纺丝不需要化学混凝或者高温来从液体里生产固体纤维,这使得这个过
  • 符淙斌符淙斌(1939年10月14日-),上海人,中国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主任,“973”项目“中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
  • 广场舞广场舞,或称广场健身舞,是一种行进间有氧健身操,是居民自发地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院坝等开敞空间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多为徒手健身,也有
  • 越南战争韩越混血儿越战韩越混血儿(越南语:Lai Đại Hàn/
  • 陶策德陶策德(德语:Rolf Trauzettel,1930年7月1日-)是一名德国汉学家、历史学家。早年在莱比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修读汉学、日本学、印度学和哲学,1964年取得博士学位。1957年到1961年期
  • 哥特史《哥特史》(拉丁语原名:,意为《论该塔伊人的起源和行为》;德语名:),由6世纪投效拜占庭帝国的东哥特人约达尼斯(又译作约尔南德斯、约达尔南迪斯,约生活于500年至555年或560年)写成。该
  • 明清八大家明清八大家,又称明清古文八大家,是钱仲联于2001年出版的《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中提出的新概念,意在继承唐宋八大家,用八位散文家代表该两朝的文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