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 dations ◷ 2025-05-05 00:10:05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采取的军事和服饰改革,开始于前306年。赵国在武灵王以前曾拥有强大的军队,而胡服骑射的作用仅在于将其进一步强化而已。战国后期,赵国与东胡、楼烦等诸胡长期对峙,虽然赵国的军事实力强于诸胡,而且赵国盛产马匹,但在骑射力量上却不如秦韩二国。赵武灵王与诸胡骑兵战斗后,明白到诸胡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战国七雄的军队即使是骑兵也都以重铠甲装备,诸胡军队则装束轻便,人马合一,机动性强,速进易退。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改革,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仿效诸胡军队的装备,赵国军力逐渐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和楼烦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有人认为此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无法充分发挥骑兵人员的战斗力,所以骑兵还是以侦查及骚扰为主,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步兵。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其主要推广范围在军服上,胡服乃为便骑射的军事改革,民间服饰的传统深衣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并未因胡服的引进而稍减风骚。胡服骑射是以骑射为目的,并不涉及军事以外的胡服改革。另外,学界流传甚广的带钩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从胡服中吸收过来的观点,实则上华夏地区考古史料中多有带钩出土,且时间远远早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年代,史载管仲追赶齐桓公,箭便正中齐桓公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年代比胡服骑射足足早了300年,华夏地区自春秋以来还流行以带钩皮革带束腰,从战国至两汉: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百姓,当时赵国男子佩戴带钩已经相当普遍。说明九州大地上早在春秋早期,带钩已经相当普遍了。至于胡服的带钩则是另一系统。深衣当时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男女皆服。总之,深衣占据着主流地位。从阶层上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穿着;从场合上看,上至祭祀朝会,下至民间仪式都穿用;从人群上看,男女老少皆服之。即使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引进胡服的同时,中原传统的深衣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始终被当作正统的服装款式来穿用。

相关

  • 乙型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学名:Betacoronavirus、β-CoVs)是冠状病毒亚科的四个属之一,为具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许多本属病毒可造成人畜共通传染病,例如可造成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OC43(英语:H
  • 固体力学固体力学是力学中研究固体机械性质的学科,连续介质力学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研究固体介质在温度、形变和外力的作用下的表现,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分支。一般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
  • 光系统 II光系统II (或水 - 质体醌氧化还原酶 )是氧光合作用的光依赖性反应中的第一个蛋白质复合物。它位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的类囊体膜中。 在光系统中,酶捕获光的光子以激发电子,然后
  •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欧陆法系英文:delict,普通法英文:tort),是指人侵害他人权利或利益的行为。虽然有很多行为同时属于侵权行为及犯罪,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范畴。犯罪可理解为违反对整个社会的
  • 方法科学(词源为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积累和组织并可检验有关于宇宙的解释和预测。科学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
  • 凯达格兰人凯达格兰族(Ketagalan)为台湾平埔族原住民,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一带,以台北盆地为主体。与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曾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因汉化而难以辨别。语源自社寮岛kuvu社语
  • ʉ̞次闭央圆唇元音是一个用于一些口语中的元音。国际音标可以用数种方法表示这个音(见右表),但最常见的符号是:另外,符号⟨ᵿ⟩,即⟨ʊ⟩与⟨ʉ⟩的合体,是IPA的非官方扩展音标,并被许
  • 驻防将军驻防将军(昂邦章京)由清朝首创,为武职从一品。清朝以八旗军队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与驻札大臣相似,原则上,任职者必须是旗人。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主中原后陆续在各省险要
  • 无文土器无文土器时代(韩语:무문토기 시대)或无文陶器时代是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边疆史前时代的一个考古时期,相当于朝鲜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朝鲜青铜器时代早期,约前15世纪至前3世纪。是中国东
  • 己巳己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6个。前一位是戊辰,后一位是庚午。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己属阴之土,地支之巳属阴之火,是火生土相生。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6年称“己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