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 dations ◷ 2025-09-02 23:02:47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采取的军事和服饰改革,开始于前306年。赵国在武灵王以前曾拥有强大的军队,而胡服骑射的作用仅在于将其进一步强化而已。战国后期,赵国与东胡、楼烦等诸胡长期对峙,虽然赵国的军事实力强于诸胡,而且赵国盛产马匹,但在骑射力量上却不如秦韩二国。赵武灵王与诸胡骑兵战斗后,明白到诸胡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战国七雄的军队即使是骑兵也都以重铠甲装备,诸胡军队则装束轻便,人马合一,机动性强,速进易退。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改革,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仿效诸胡军队的装备,赵国军力逐渐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和楼烦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有人认为此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无法充分发挥骑兵人员的战斗力,所以骑兵还是以侦查及骚扰为主,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步兵。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其主要推广范围在军服上,胡服乃为便骑射的军事改革,民间服饰的传统深衣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并未因胡服的引进而稍减风骚。胡服骑射是以骑射为目的,并不涉及军事以外的胡服改革。另外,学界流传甚广的带钩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从胡服中吸收过来的观点,实则上华夏地区考古史料中多有带钩出土,且时间远远早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年代,史载管仲追赶齐桓公,箭便正中齐桓公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年代比胡服骑射足足早了300年,华夏地区自春秋以来还流行以带钩皮革带束腰,从战国至两汉: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百姓,当时赵国男子佩戴带钩已经相当普遍。说明九州大地上早在春秋早期,带钩已经相当普遍了。至于胡服的带钩则是另一系统。深衣当时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男女皆服。总之,深衣占据着主流地位。从阶层上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穿着;从场合上看,上至祭祀朝会,下至民间仪式都穿用;从人群上看,男女老少皆服之。即使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引进胡服的同时,中原传统的深衣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始终被当作正统的服装款式来穿用。

相关

  • 小儿科小儿科(或称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通常至青春期。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被称作儿科医生。
  • 便秘便秘是指因粪便会太硬或是太干而排便不顺或难以排出的状况。一般而言,正常排便的频率约在每日三次到每周三次之间,便秘的并发症包含痔疮、肛裂、粪便阻塞。不同患者对便秘的描
  • 王士禛清禹之鼎绘《王士禛幽篁坐啸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赐名士祯,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著
  • Pliny the Elder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语:Gaius Plinius Secundus,23年-79年8月24日),常称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罗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译《博物志》)一书留名
  • 乳酸菌乳酸菌,可能指:
  • 黄色是由波长介于565至590奈米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用色彩的三原色红、绿色光混合可产生黄光。亦为颜料的三原色之一。黄的互补色是蓝。但传统上画师以紫色作为黄的互补色。^
  • 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
  • 税收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贸易政策 · 投资政策农业政策 · 产业政策能源政策 · 社会政策政策组合税收政策 · 预算政策政府收入 · 政府支出政府预算 · 赤字政府债
  • 鼩形类鼩形亚目(学名:Soricomorpha),又名鼩鼱亚目,是生物学上真盲缺目的一个分化支。在过去,鼩形亚目的动物都属于食虫目。后来发现食虫目属下的物种其实原来是多系群,所以有不少原来属于
  • 白蛉白蛉(Sandfly)是蛾蚋科的一个亚科,包含了许多以吸血为生的物种。白蛉在美国有时也等同虻或蠓科。在美国之外地区,白蛉指在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成员。新西兰白蛉则是属于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