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 dations ◷ 2025-04-11 16:21:02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采取的军事和服饰改革,开始于前306年。赵国在武灵王以前曾拥有强大的军队,而胡服骑射的作用仅在于将其进一步强化而已。战国后期,赵国与东胡、楼烦等诸胡长期对峙,虽然赵国的军事实力强于诸胡,而且赵国盛产马匹,但在骑射力量上却不如秦韩二国。赵武灵王与诸胡骑兵战斗后,明白到诸胡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战国七雄的军队即使是骑兵也都以重铠甲装备,诸胡军队则装束轻便,人马合一,机动性强,速进易退。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改革,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仿效诸胡军队的装备,赵国军力逐渐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和楼烦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有人认为此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无法充分发挥骑兵人员的战斗力,所以骑兵还是以侦查及骚扰为主,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步兵。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其主要推广范围在军服上,胡服乃为便骑射的军事改革,民间服饰的传统深衣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并未因胡服的引进而稍减风骚。胡服骑射是以骑射为目的,并不涉及军事以外的胡服改革。另外,学界流传甚广的带钩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从胡服中吸收过来的观点,实则上华夏地区考古史料中多有带钩出土,且时间远远早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年代,史载管仲追赶齐桓公,箭便正中齐桓公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年代比胡服骑射足足早了300年,华夏地区自春秋以来还流行以带钩皮革带束腰,从战国至两汉: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百姓,当时赵国男子佩戴带钩已经相当普遍。说明九州大地上早在春秋早期,带钩已经相当普遍了。至于胡服的带钩则是另一系统。深衣当时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男女皆服。总之,深衣占据着主流地位。从阶层上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穿着;从场合上看,上至祭祀朝会,下至民间仪式都穿用;从人群上看,男女老少皆服之。即使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引进胡服的同时,中原传统的深衣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始终被当作正统的服装款式来穿用。

相关

  • 嗅觉系统嗅觉系统是指感受气味的感受系统。大部分哺乳类及爬虫类动物的嗅觉系统由主要嗅觉系统(main olfactory system)及辅助嗅觉系统(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组成,前者负责感应气
  • 东海撞击事件东方海(拉丁语:Mare Orientale)是月海之一,位于月球正面最西部边缘,难于在地球上观测,其直径为327公里,面积约6.9万平方公里。宇宙飞船拍摄的图片揭示了它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大
  • Csub3/subSsub2/sub二硫化三碳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S2。它是一种红色液体,可溶于二硫化碳、苯等非极性溶剂。它可由锌还原二硫化碳制得:在真空中加热它分解为二硫化碳和碳。
  • 南锡南锡(法语:Nancy)是法国大东部大区默尔特-摩泽尔省的首府,位于法国东北部。城市处于默尔特河河边,距离默尔特河上游与摩泽尔河交汇点几千米远。南锡距离巴黎东部281千米远,距离斯
  • 保罗·朗之万保罗·朗之万(法语:Paul Langevin,1872年1月23日-1946年12月19日),法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有朗之万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朗之万出生于巴黎,曾就读于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及巴黎高等师
  • 六一九炮战六一九炮战,又称六一七炮战,发生于1960年6月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为表示抗议,以“欢迎”和“相送”为名,在6月17日下午对金门地区各岛屿全面
  •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望,农历八月第十五天。陆皓东诞辰。1868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诞生。
  • 长寿长寿可以指:
  • 钼酸盐钼酸盐是钼(VI)的含氧酸盐,最常见的是MoO42-。当含MoO42-的溶液酸化时,会得到重钼酸盐Mo2O72-。pH<6时,产生Mo7O246-。pH在2~3之间,进一步缩聚为β-Mo8O264-钼酸盐的常见化合物
  • 头北话头北话是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因此头北话带有仙游话的一些腔调。头北话主要通行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