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唯实论
✍ dations ◷ 2025-11-27 19:03:55 #唯实论
实在论(英语:realism),也译为唯实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中的现实(Reality),是独立于人类感官、信仰、概念与想法之外的。现今世界认为的实在论,与古希腊、或中古经院哲学所说的实在论,在内容上并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实在论者,承继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看法,他们相信,我们所相信为真实的一切都只是近似于真实的存在。人类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真实的一种投射,并不是真实。柏拉图理型论。实在论起源于中古欧洲经院哲学家对于柏拉图理型论的一种诠释,他们认为共相是存在的。唯名论与概念论者,反对这种看法。康德派哲学家认为,实在论是与唯心主义相反的一种论点。古典物理相当於哲学的实在论。在1935年,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及罗森联名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量子力学能完整地解释实在性吗?”的论文,再次反驳量子世界观的正确性。这篇论文后来被称为“EPR悖论”。该论文一开始便先定义“实在”性:在完全不影响一体系下,如果我们能精确地预测到某一物理量,则此一物理量应该是确实存在的,与我们是否去观察它无关。EPR所探讨的“实在”问题,与三百多年前牛顿和莱布尼兹所争论之“绝对空间是否实际存在”非常相似。爱因斯坦的支持者玻姆为了解释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所提出的理论 ,认为量子力学在决策方面有实用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展现出物理实相。认为除了波函数之外,另有更洞见的方法可以来描述世界,并且用那种方式呈现的世界演化,是完全可预测的(科学决定论)。在此种观点,实在性无法和图像或理论切割开来,也就是说,物理的理论或世界的图像其实是一种模型(通常具有数学的特性),以一组规则将模型里的要素与观测连结起来。就模态实在论而言,问一个模型是否为真并没有意义,只能问它是否与观测相符。如果两个模型均与观测相符,则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真实,可以视情况采用任一种较方便的模型。譬如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模型,以及哥白尼的日心模型。或是在牛顿力学适用的情形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符合观测的模型。
相关
- 流感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常简称流感疫苗,是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因为流感病毒变化的速度很快,一年会发展新的流感疫苗两次。大部分状况下,疫苗有中度到高度的保护力;然而每年情况略有
- 心脏心脏(英语:heart),常简称心,是一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体氧气以及养分,同时也协助身体移除代谢废弃物(英语:metabolic w
- 耳鸣耳鸣(Tinnitus)是指外在环境没发出声音却听见声音的一种状况,常被形容成一种铃响声、轻敲声、轻嘶声或低吼声,偶见模糊的人声或音乐声;耳鸣所听见的声响可能轻柔,也可能震耳欲聋,音
- 盲鳗见内文盲鳗亚纲(学名:Myxini)是一类海洋脊椎动物,在食物链上属于食腐动物。过去是无颌总纲之下的一目,现在则是无颌总纲下的圆口纲下的一亚纲。盲鳗广泛分布于全球三大洋的温带、
- 东北部美国东北部为美国人口调查局所定义的美国地区。美国东北部北临加拿大,西临中西部,南接美国南部,东向大西洋。此区域乃美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区域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美国第一大
- 光化学光化学(英语:photochemistry),是化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物质因受光的影响而产生化学效应的学科。这里的光通常指紫外光或可见光。光化学与其他化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光化学涉及激
- 古希腊哲学家列表下表列出知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 梵梵(梵语:ब्रह्मन्,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
- 米兰多拉乔瓦尼·皮科,米兰多拉领主及康科迪亚伯爵 (Giovanni Pico dei conti della Mirandola e della Concordia,1463年2月24日-1494年11月17日),通称乔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 意大
- 希尔德里克一世希尔德里克一世(法语:Childéric Ier,440年-481年6月26日),自457或458年起任萨利昂法兰克人国王。他的名字来自法兰克语hild-“战斗”和-rik“强大”,Childericus是其拉丁文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