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唯实论
✍ dations ◷ 2025-11-22 13:35:56 #唯实论
实在论(英语:realism),也译为唯实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中的现实(Reality),是独立于人类感官、信仰、概念与想法之外的。现今世界认为的实在论,与古希腊、或中古经院哲学所说的实在论,在内容上并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实在论者,承继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看法,他们相信,我们所相信为真实的一切都只是近似于真实的存在。人类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真实的一种投射,并不是真实。柏拉图理型论。实在论起源于中古欧洲经院哲学家对于柏拉图理型论的一种诠释,他们认为共相是存在的。唯名论与概念论者,反对这种看法。康德派哲学家认为,实在论是与唯心主义相反的一种论点。古典物理相当於哲学的实在论。在1935年,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及罗森联名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量子力学能完整地解释实在性吗?”的论文,再次反驳量子世界观的正确性。这篇论文后来被称为“EPR悖论”。该论文一开始便先定义“实在”性:在完全不影响一体系下,如果我们能精确地预测到某一物理量,则此一物理量应该是确实存在的,与我们是否去观察它无关。EPR所探讨的“实在”问题,与三百多年前牛顿和莱布尼兹所争论之“绝对空间是否实际存在”非常相似。爱因斯坦的支持者玻姆为了解释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所提出的理论 ,认为量子力学在决策方面有实用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展现出物理实相。认为除了波函数之外,另有更洞见的方法可以来描述世界,并且用那种方式呈现的世界演化,是完全可预测的(科学决定论)。在此种观点,实在性无法和图像或理论切割开来,也就是说,物理的理论或世界的图像其实是一种模型(通常具有数学的特性),以一组规则将模型里的要素与观测连结起来。就模态实在论而言,问一个模型是否为真并没有意义,只能问它是否与观测相符。如果两个模型均与观测相符,则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真实,可以视情况采用任一种较方便的模型。譬如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模型,以及哥白尼的日心模型。或是在牛顿力学适用的情形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符合观测的模型。
相关
- 气胸气胸(英语:pneumothorax),又称肺膜穿、爆肺,系指空气不正常地积聚在肺部与胸壁(英语:chest wall)之间的胸膜腔,典型症状有突发性单边胸部刺痛发作和呼吸困难,少部分案例中,受损的组织区
- 吕克·蒙塔尼耶吕克·蒙塔尼耶(法语:Luc Montagnier,1932年8月18日-) ,法国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吕克·蒙塔尼耶是世界艾滋病研究及预防基金会(World Foundation for AID
- 松露松露(英语:Truffle)是数种可食用子囊菌门物种的合称,和蘑菇、灵芝一样都是真菌。其中有多种属于西洋松露属(学名:Tuber),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松露多数在阔叶树的根部着丝生长,散布
- 盐盐可以指:
- 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是发生于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围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境内的龙坑生态保护区。该事件为保护区的生态带来浩劫。2003年,环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赔偿诉
-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问题的环境工程学科。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其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
- 潍川县潍川县(越南语:Huyện Duy Xuyê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西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在中欧平原地区活动,主要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东斯拉夫人主要信奉东正教,西斯拉夫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而南斯拉夫人则大约各占
- 混沌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混沌,又写作浑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这个词的含义和本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
- Micrograph显微照相是以显微镜或类似的器材所摄取的相片或影像,以显示放大了的物件影像。显微照相是由加拿大发明家范信达所发明。有制造显微照相,可以在显微镜上安装照相机,取代目镜;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