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毒物

✍ dations ◷ 2025-04-03 17:18:33 #中子毒物
中子毒物(英语:Neutron poison)是一种具有大中子吸收截面的物质,由于会对连锁反应造成负面影响,而被称为“毒物”,常应用于反应堆物理计算中。在反应堆中,我们尽可能希望中子由可裂变物质吸收,使之发生核分裂。然而,一些物质具有强烈的中子捕获现象,会导致降低反应器运转的反应性。有些毒物会在反应器运转过程中吸收中子而消耗掉,但有些则保持不变。中子被短半衰期的核分裂产物吸收称为“反应堆中毒”;中子被长半衰期或稳定的核分裂产物吸收称为“反应器结渣”。一些在核分裂产生的分裂产物具有高中子吸收能力,如:135Xe(微观中子吸收截面σ=2,000,000 b)与149Sm(微观中子吸收截面σ=74,500 b)。因为这两个物质在反应器内大量吸收中子,进而影响热利用率与核反应度。尤其在反应器炉心的影响更为明显,严重的话会使连锁反应缺乏足够中子而停止。其中,135Xe在反应器中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当反应器要再重新启动时,由于分裂产物的衰变,使135Xe的累积增加(约在反应器关闭后10小时后达到最大值),会使反应器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立即重启,这段期间被称作“死机时间(英语:reactor deadtime)”。在稳定运转期间,以恒定的中子通量来看,135Xe浓度达到长期平衡所需时间约40到50小时。当反应器功率增加时,因为燃烧度随着功率增加而上升,使得中子产生数目增加,135Xe浓度下降。因此,135Xe的浓度变化代表的是一种反应度的正向反馈,由其是在大型反应器中更显重要。因为95%的135Xe是来自于135I(半衰期约6到7小时)的衰变产物,所以135Xe的浓度会保持恒定,此时135Xe的浓度会维持在最低值。当反应器功率增加到较高功率时,135Xe浓度也会移动到新的平衡。反应器功率下降时则相反。因为149Sm并不具有放射性,所以不会被衰变消耗掉,它会产生与135Xe不大相同的问题。149Sm浓度会在反应器运转超过500小时(约3个礼拜)后达到平衡,之后在运转期间便不再变化,保持恒定。另一个中子毒物157Gd的微观中子吸收截面σ=200,000 b。有许多核分裂产物都会吸收中子对反应器造成一定影响。个别来看,它们不会有特别的影响,但累积在一起时则有显著的效应发生。这些物质被称为“团块核分裂产物”,在反应器中以每次分裂产生50靶恩的速率累积。核分裂产物毒物最终会使核燃料的使用效率下降,甚至导致核反应不稳定。在实务上,毒物累积会让核燃料的可用活期缩短,造成连锁反应减缓。这就是为什么燃料再处理十分重要的原因,使用过的核燃料中仍包含约97%的可裂变材料,经过化学的方法分离出来后,与新燃料混和即可再投入反应器中使用,可以节省成本,但有核扩散的疑虑。其他去除裂变产物方法,如:固态多孔燃料可以让气态的裂变产物散逸,或使用气态、液态的燃料(熔融盐反应器、可溶水匀相反应器)。这些方法可减轻毒物累积,但会造成安全移除与废料储存问题。其他具有高中子吸收截面的核分裂产物有:83Kr、95Mo、143Nd、147Pm。在这些元素的原子量以上,就算是偶数质量数,其放射性同位素仍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允许核种连续地吸收不同能量的中子。较重的锕系元素在核分裂反应后,会有较多的分裂产物落在镧系元素的范围,所以其总中子吸收截面较高。在快反应器中,分裂产物毒物的情形较不一样,那是因为中子吸收截面在快中子与热中子之间并不相同。在铅铋共晶的铅冷式快反应堆中,吸收中子而裂变的分裂产物会较总分裂产物多出5%。如:在炉心中,133Cs、101Ru、103Rh、99Tc、105Pd和107Pd;在增殖层中,149Sm取代107Pd。除了中子毒物,在反应器中其他的材料也会吸收中子造成衰变,例如:3H吸收中子衰变为3He。原本氚的半衰期长达12.3年,衰变时间长,对反应器较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当反应器停机几个月后,仍留在炉中的氚可能会吸收中子而衰变为氦-3,造成反应度的负面影响增强。任何在这段期间产生的氦-3,会被随后的中子—质子变换中反应掉。在运转中的反应器中,燃料会以单调函数递减。假如反应器已运转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必须更换燃料以达到临界质量。而额外燃料所超出的正反应度,必须与中子吸收材料产生的负反应度相抵消。含有中子吸收材料的可移动控制棒是控制反应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反应器炉心都适用,要视其形状而定。可燃并非指在空气下可以燃烧,而是在核反应中可被消耗掉的意思。为了控制大量超出的燃料正反应度,在没有控制棒的情况下,可燃毒物会被装入炉心。可燃毒物是具有高中子吸收截面的物质,吸收中子后会衰变为低中子吸收截面的新物质。由于毒物的持续衰变,其负反应度影响会逐渐减弱。理想上,它的减弱速率会与燃料消耗速率一致。固定型可燃毒物通常会以硼或钆的化合物形式出现,被作成针状或盘状,甚至是直接添加在燃料内部。因为他们可以分布的较控制棒均匀,所以对功率的影响较小。固定型可燃毒物也可能被离散在炉心中的特定位置,用以控制中子通量,避免某些区块的通量或功率较大,但现多用固定型的不可燃毒物取代。不可燃毒物是一种在炉心周期内持续维持负反应度的物质。当然,并没有真正的不可燃毒物,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视为不可燃,例如:铪。铪其中一种同位素在吸收中子后衰变为另一种中子吸收剂,并持续5个衰变反应都是类似的情形。这种反应产生的长半衰期可燃毒物即可视为不可燃毒物。可溶毒物在溶于冷却剂水后,会均匀分布在空间中。商用压水式反应堆中最常见的可溶毒物是硼酸。硼酸会降低热利用因子,使反应度下降。利用不同的硼酸浓度(析出或溶解),可以容易地调整反应度变化。假如浓度上升,冷却剂或减速剂会吸收更多中子,产生负反应度。反之则中子吸收下降,反应度上升。但这种浓度变化缓慢,主要是作为辅助方式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控制棒的使用,使中子通量维持在恒定状态。所有美制的压水式反应器都有使用这项系统,美国海军的反应器与沸水式反应堆则不使用。可溶毒物也被用于紧急停机安全系统中。在紧急停机时,操作员会直接注入含有可溶毒物的冷却剂于炉心内部。像是四硼酸钠和硝酸钆(Gd(NO3)3·xH2O)。2011年3月16日,韩国宣称应日本政府要求运送了53吨的硼酸前往日本,防止炉心熔毁发生。

相关

  •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又名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患者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衍生的脂蛋白化合物在肺泡内异常聚积,干扰肺部正常的气
  • 拟杆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包括三大类细菌,即拟杆菌纲、黄杆菌纲、鞘脂杆菌纲。它们的相似性体现在核糖体16S RNA。很多拟杆菌纲的细菌种类生活在人或者动物的肠道中,有些时候成
  • 鞭毛鞭毛是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生物细胞表面像鞭子一样的细胞器,用于运动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个域中,鞭毛的结构各不相同。细菌的鞭毛是螺旋状的纤维,像螺丝一样旋转,属于生
  • 钙离子通道钙通道(英语:Calcium channel,台湾极少数时亦称为钙径)是选择性通透Ca2+的离子通道,有时也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英语: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的同义词,而另外一种钙通
  • 传导性耳聋听觉障碍(英语: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缺损,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耳聋人士则是指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听力者。听力缺损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可能是暂时或永久性质。孩童的听力
  • 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血液学测试,是炎症反应的非特
  • 镇静剂镇静剂,也称作镇定剂(英语:Sedatives),是一个化学上的作用物,用作减少身体某一部分的机能或是活动,镇静剂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及焦虑;它们通常被用作治疗精神紧张的病者,镇静剂有利
  • 辐射电离辐射(英语: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
  • 黑粉菌见内文黑粉菌目(学名:Ustilaginales)是担子菌门黑粉菌纲下的一目。该目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黑粉病。另有少数黑粉菌的菌瘿可食用,如原产自墨西哥的玉米蘑菇(
  •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化学式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有的成分。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