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米麹菌
✍ dations ◷ 2025-11-17 18:26:30 #米麹菌
米麹菌(学名:Aspergillus oryzae),又名米曲霉菌、米麹霉、麹霉菌或曲霉菌。日文名“麹菌”。米麹菌是一种带有菌丝(hypha)的真菌与霉菌,在中国与日本料理中经常被用来发酵大豆来制作酱油、味噌与甜面酱。而这种真菌在上述两个文化中也被用于糖化(saccharify)稻米、马铃薯、麦等粮食来发酵制作酒类,像是黄酒、清酒、泡盛与烧酎等等。除此之外,米麹菌这种真菌也被用在米醋(rice vinegars)的制作上,如日本的“合わせ酢”(awasezu)等。而由此种真菌产生出来的蛋白酶被诺维信(Novozymes)以“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的名称于市场上销售。日本也将米麹菌认定为日本的“国菌”。19世纪在日本东京医学校(即今日的东京大学医学部)任教的德国教师赫尔曼·阿勒堡(Herman Ahlburg)于以米为原料的清酒麹中分离出该菌体,并将其命名为“Eurotium oryzae”,其中种名“oryzae”即是来自于稻属的学名“Oryza”。数年后,赫尔曼·阿勒堡感染上痢疾,而在1879年8月28日逝世。1884年,日本邀请的学者费迪南·朱里亚斯·孔恩(英语:Ferdinand Cohn)将其从散囊菌属(Eurotium)移至麹菌属(Aspergillus),至今都是如此。由于米曲霉和有害的黄曲霉的外观非常相似,所以米曲霉一度被西方的微生物学家将它与黄曲霉一并视为有害的霉菌,该菌也导致了在食物安全的议题中的一场争论。2004年,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一岛英治于《日本醸造協会誌》第99卷第2号中,提议将“麹菌”定为日本的“国菌”。2006年10月12日,日本酿造学会大会上通过了将麹菌(Aspergillus oryzae)认定为日本的国菌。米麹菌的基因组研究于2005年晚期由日本的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製品評価技術基盤機構)所发表。8条染色体总共包括了约3700万个碱基对与1万2千个已经被预测出来的基因。与另外两个同属于麹菌属(Aspergillus)(基因模式生物的小巢状麹菌〔Aspergillus nidulans〕与致病的薰烟麹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相比,米麹菌的基因组要大大约三分之一。根据预测,米麹菌许多额外的基因和二次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sm)有关。这个被定序的菌株被称为“RIB40”或者是“ATCC 42149”,这个菌株是野生型(wild type)菌株,也已经被应用在工业上。
相关
- 皮肤发紫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中国饮食 - æœé¥° - å»ºç‘ - 文物 - 节日 - 教育 ç§‘å¦ - äº”æœ¯ï¼ˆåŒ»å¦ - 术数) - æ
- 胰脏胰脏也称胰腺(英语:Pancreas),旧称膵、脺,脊椎动物具有外、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外分泌由腺泡、连通肠腔的导管组成,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钠、钾、氯等离子和
- 精液精液(英è¯ï¼šSemen),闽å—è¯ã€æ½®æ±•è¯å«åšâ€œæ½²â€ï¼ˆè¯»éŸ³ï¼šsiâu),而
- 天花天花疫苗用以预防天花。古代民众预防天花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痂制浆(脓),以小刀拭在受种者的皮肤之下,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另一个方法,就是让受种者
- 中风复健中风康复是一个患者通过治疗重获日常生活技能、重返有意义生活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康复涉及到多个学科专业,需要由具备各种技能的健康专家组成医疗小组共同协作,包含护理
- 蘑菇蕈类(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称蘑菇、菇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菌丝具横隔壁,将菌丝分隔成多细胞。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
- 鹿花菌孢印黄色异养腐生真菌美味鹿花菌(学名:Gyromitra esculenta),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属下的假羊肚菌,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它们生长在针叶林的沙质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长成。子
- 桑黄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又称桑耳、桑臣,为锈革菌科桑黄属的物种,也是桑黄孔菌属的模式种。本种生长于桑属植物的树干上。具有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抗癌、护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