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布催化剂

✍ dations ◷ 2025-10-04 12:55:53 #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钌化合物,催化剂,人名试剂

格拉布催化剂(Grubbs催化剂)是由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格拉布发现的一个钌卡宾络合物催化剂,它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种,两者都是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

格拉布催化剂有诸多优点:容易合成,活性和稳定性都很强,不但对空气稳定,在水、酸、醇或其他溶剂存在下仍然能保持催化活性(第一代),而且对烯烃带有的官能团有很强的耐受性。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第一代Grubbs催化剂是由Grubbs在1995年发现的。是个对空气、水、酸或醇稳定的紫色固体。IUPAC名称为benzylidene-bis(tricyclohexylphosphine)dichlororuthenium——苯亚甲基·二氯·双(三环己基膦)合钌。它目前主要用在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见下)、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ROMP)、非环双烯复分解聚合反应(ADMET)和关环复分解反应等几类烯烃复分解反应中。

制备:由RuCl2(PPh3)3、苯基重氮甲烷和三环己基膦通过一锅反应而得。

Grubbs这个钌配合物催化剂起初实际上不是他自己的想法,是他看到其他人的RuCl3后继续研究得到的。用卡宾配合物的想法和实际合成卡宾配合物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学生Bruce Novak和Sonbinh Nguyen的启发。他们第一个钌-卡宾配合物是在1992年发表的。

在第一代Grubbs催化剂之前,Grubbs还曾经试过其他很多RuCl2(PR3)2R'类型的钌(Ⅱ)卡宾化合物,比如RuCl2(PCy3)2R'(=CH-CH=CPh2)和RuCl2(PPh3)2R'(=CH-CH=CPh2),但这些都没有苯亚甲基卡宾配合物性能好。因此所谓第一代Grubbs催化剂实质上是第一个商业化的Grubbs催化剂。

第二代Grubbs催化剂是Grubbs在1999年对第一代催化剂的改进。Grubbs通过系统地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其中一个膦配体的解离有关,认为催化循环过程中经过一个高活性的单膦中间体,然后才与烯烃发生氧化加成。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提出了以比膦配体具有更强给电子能力和更高稳定性的-杂环卡宾配体代替其中一个膦配体,从而得到了第二代的Grubbs催化剂。它具有比原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相似的稳定性,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的用量可以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在某些关环复分解反应中的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特别适用于低张力的环状烯烃及位阻较大的多取代烯烃的合成。

IUPAC名称为benzylidenedichloro(tricyclohexylphosphine)ruthenium——苯亚甲基··二氯·(三环己基膦)合钌。

制备:由第一代Grubbs催化剂与烷氧基保护的1,3-双(均三甲苯基)-4,5-二氢咪唑-2-亚基反应而得。上面的咪唑啉亚基是一个氮杂环卡宾(NHC),因此第二代Grubbs催化剂中的Ru原子实际上是与两个卡宾基团相连。

Grubbs催化剂对热的稳定性较差,在较高的温度下易发生分解。Amir H. Hoveyda等人在分子中引入具有较大体积的亲核性异丙氧螯络合物配体,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这些催化剂称为“Hoveyda-Grubbs催化剂”。它也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种,分别由相应的Grubbs催化剂衍生出来,但原Grubbs催化剂中一个三环己基膦基团被苯环邻位的异丙氧基所替代。这些催化剂的缺点是催化活性一般,反应结束后催化剂与反应体系的分离比较困难。

第一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适用于末端烯烃的关环复分解反应。第二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适用于缺电子烯烃的关环、开环和交叉复分解反应。

1,3-Bis(2,4,6-trimethylphenyl)
-2-imidazolidinylidene)dichloro
(-isopropoxyphenylmethylene)ruthenium

下面的例子中催化剂分子中的咪唑环上被引入了一个聚乙二醇基,使其亲水性增加。在用碱性的六甲基二硅胺钾(KHMDS)处理后,原料去质子化生成的氮杂环卡宾在原位便与第一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进行配体交换,生成一个可溶于水的第二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的衍生物。

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下图所示的有亲水性季铵盐基团的末端双烯在水中便可发生关环复分解反应生成一个取代的环戊烯。

格拉布催化剂的一个有趣的应用是航天工程上的聚合物自修复复合材料。航天器外壳所用的聚合物材料虽然强度很大,但在使用过程中及周围环境的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微裂痕和局部损伤,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S. R. White等人报道了一种用新型聚合物材料进行自修复的技术,即运用埋植技术将双环戊二烯包裹在脲醛树脂制成的微胶囊里,和Grubbs催化剂一起分散在环氧基体中,当聚合物材料出现裂纹时,微胶囊破裂,释出的双环戊二烯由于裂纹的虹吸作用迅速渗入裂纹,遇到Grubbs催化剂后发生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的聚双环戊二烯,以达到修复裂纹的目的。实验测试表明,这种复合材料有75%的修复率。

相关

  • 脑疟疾疟疾(拉丁语:Malaria,中文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是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疟原虫借由蚊子散播,隶属囊泡藻界(统称原生生物的生物类群之一),皆
  • 雒建斌雒建斌(1961年8月18日-),中国摩擦学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生于陕西户县,原籍陕西户县。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5年至198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
  • 1981年 哈卡第十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81年2月25日至3月4日在西班牙的哈卡举行。这是西班牙首次主办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 礼节礼仪、礼节、礼貌是根据在社会、社会价值或者小组之间的当代常规准则影响社会行为的期望的代称。礼仪通常是不会有人刻意去规定和记载的,但是礼节的方面常被记录了。礼节包括
  • 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语:Universiade),简称世界大学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是一项专供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的青年国际综合性体育活动,主办组织为国际大学运动总会。世界大学生
  • 大宝森节大宝森节(泰米尔语:தைப்பூசம்)是淡米尔人所庆祝的一个印度教节日,每年在淡米尔历的“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时在公历的一月或二月。该节日是马来西亚六州两地(槟城州
  • 陈慧坤 (画家)陈慧坤(1907年6月25日-2011年2月11日),字上苑,台湾知名画家、教育家,出身于台湾台中龙井人,为陈清文、蔡恐夫妇的次子。长年担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陈慧坤自幼受其父常临
  • 本乡房太郎本乡房太郎(日语:本郷房太郎/ほんごう ふさたろう,1860年2月15日-1931年3月20日),日本陆军军官,曾任军事参议官、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第1师团、第17师团师团长,退役前军衔为陆军大将,正
  • 詹姆斯·范霍夫腾詹姆斯·道格·阿德里纳斯·“奥克斯”·范霍夫腾(英语:James Dougal Adrianus "Ox" van Hoften,1944年6月11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行STS-41-C以及STS-51
  • 动物灵动物灵,意指动物如飞禽走兽之类其灵魂所演变而成的灵体,是一种低等级的灵,经常被民间信仰假托为神明。另有一种动物灵,吸收日月精气,长年不死,修炼成精,属于精怪的一种类别,又可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