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62

✍ dations ◷ 2025-07-08 15:48:03 #干线客机,苏联民航机,俄罗斯民航机,伊留申飞机

伊尔-62(Ilyushin Il-62/Ил-62)(北约代号“文豪”Classic)是首款由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的四发动机远程窄体客机。

伊尔-62于1960年宣布其计划,用以宣扬苏联的民用航空业,于1963年作首次飞行。在其首飞时,伊尔-62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

伊尔-62设计要求载客105人,可不着陆直飞莫斯科至纽约航线。1963年1月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原计划装库兹涅佐夫HK-8涡轮风扇发动机,但未能按时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机暂时改装留里卡涡轮风扇发动机,3架原型机进行了 4年试飞工作。

伊尔-62外形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T形尾翼,后机身左右两侧各并排安排两台发动机。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保证了机翼外形和气动布局的完整性。但缺点在于因为机尾安装发动机位置的影响,不得不采用高平尾布局,增加了垂直尾翼结构的复杂性和重量。同时机体出现空载与满载状态重心移动距离较大的问题,装卸货物时可放下液压操纵的双轮支柱支撑后机身。

伊尔-62是苏联第一种采用非圆截面机身设计的带增压式客舱的飞机,同样也是苏联第一种采用单排六座布局(3+3,单通道)的喷气式客机(采用涡桨引擎的图-114客机同样采用此种设计)。伊尔-62也是苏联第一种装备国际标准航行灯的客机。

1967年9月15日,伊尔-62首次执飞莫斯科至蒙特利尔航线,1968年7月开始飞莫斯科至纽约航线,后来代替图-114执行从莫斯科飞伦敦、巴黎、东京等航线,成为前苏联民航主要国际航线客机。由于伊尔-86和伊尔-96远程客机在商业上的失败,同时其他新型远程客机数量较少,伊尔-62及其改进型号不得不继续充当俄罗斯民航运营远程国际航线的主力,这些飞机大多安装了新型导航、通信系统及降低噪音和污染的发动机短舱,以满足有关适航规定。

中国在1972-1974年间引进5架伊尔-62。1974年作为国家领导人专机首次飞抵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伊尔-62主要执行北京始发的欧洲和苏联航线。1987年10月民航北京管理局最后一架伊尔-62型2022号飞机退出航班飞行,此后这5架飞机散落在国内各处,中国航空博物馆还保留着一架完整的伊尔-62。

相比于其它新型远程客机,伊尔-62及其改进型号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仍在运营的伊尔-62及其改进型号的数量大大减少。

资料来源:Jane's All The World's Aircraft 1988–89

相关

  • 举重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以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男子举重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便已列为正式项目。虽然早在198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
  •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主义是一个用于描述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所持的秘教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学说的术语。他们都深受数学所影响。毕达哥拉斯主义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对柏拉图主义有重要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中华民国全国农业行政事务之最高主管机关,前身为1948年创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及精省前之“台湾省政府农林厅”。主管全国的农、林、
  • 1099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阳起石阳起石是透闪石中的镁离子2%以上被二价铁离子置换而成的矿物。铁含量高的称为铁阳起石,颜色深绿色黑色。石棉状的阳起石可呈白色或灰色。晶体为扁平柱状、粒状或针状聚集。见
  • 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选手权大会全国高级中学棒球锦标赛(日语: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選手権大会/ぜんこくこうとうがっこうやきゅうせんしゅけんたいかい Zenkoku Kōtō Gakkō Yakyū Senshuken Taikai,英语:Natio
  • 索道索道又称吊车、空中缆车、流笼(缆车又可以指缆索铁路),是交通工具的一种,通常在崎岖的山坡上运载乘客或货物上下山。索道是利用悬挂在半空中的钢索,承托及牵引客车或货车。除了车
  • .nz.nz为新西兰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m .b
  • 残疾人奥运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Paralympic Games),又译为帕拉林匹克运动会、伤残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残奥、帕奥,是一项为身心障碍者而举办的综合型国际体育赛事,词源由Parapl
  • 铁路计划东海岸衔接铁道(ECRL,又名东海岸铁路,或简称东铁)是一个计划连接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巴生港口和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双线铁路,全长460公里。2016年3月15日,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开始提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