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dations ◷ 2025-09-19 05:53:37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代表(详见联合国2758号决议)、俄罗斯原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代表。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对非程序性决议案的否决权。2004年,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借由安理会改造的机会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四国联盟却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国、韩国、朝鲜反对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反对德国,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对巴西,而美国虽然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反对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拥有“否决权”。此后,德日印巴四国让步,提出争取六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议席,四个归属德日印巴,其余两个给与两个非洲国家。但是由于非洲国家一直在争取可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成员资格,故难以获非洲国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国方案最终不获通过。2007年2月,日本再次计划与印度、巴西和德国一起组成“四国联盟”,继续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意大利等国发起的“咖啡俱乐部”一直反对扩充常任理事国的名额。《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即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之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苏联和美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中美俄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相关

  • A02B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A02(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
  • 公共领域公共领域(英语:Public sphere),是一个哲学与社会学概念,与私人领域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公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 参与公共事务而不受干涉。一个容易
  • 布若卡氏区布洛卡区(英文:Broca's area)也译为布罗卡区是大脑的一区,它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的产生。与韦尼克区共同形成语言系统。布若卡氏区与韦尼克区通常位于脑部的优势半脑(通常位
  • 彼得·米切尔彼得·丹尼斯·米切尔(英语:Peter Dennis Mitchell,皇家学会会员(FRS),1920年9月29日-1992年4月10日),英国生物化学家,1978年因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
  • 生物工程学生物工程学(Biological Engineering或bioengineering),是一种即综合利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以及工程学本身的方法,以应对在生物学及医药学等领域等各种问题,满足人
  • 马德拉酒马德拉酒(英语:Madeira wine、葡萄牙语:Vinho da Madeira)是马德拉群岛出产的葡萄牙加强葡萄酒。马德拉酒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干型马德拉酒可以作为开胃酒单独饮用,而甜型马德拉酒更
  • 巴黎条约《巴黎条约》(英语:Treaty of Paris (1783))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代表和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于1783年9月3日所签署,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
  • 德尼·狄德罗德尼·狄德罗(法语:Denis Diderot,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毒性弱化弱化子(attenuator,又译衰减子)是指原核生物的操纵子中可以明显衰减乃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位于操纵子的上游。在研究大肠杆菌(E. coli)的色氨酸操纵子表达弱化现象时
  • 科科斯群岛科科斯(基林)群岛(英语:Cocos (Keeling) Islands)是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的海外领地,位于澳大利亚本土与印尼之间的南纬12°0′00″ 东经96°30′00″。群岛面积达14.2平方公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