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语(骠)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汉藏语系语言。该语言是骠国诸城邦之间的乡土语言,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9世纪期间蓬勃发展。9世纪末期,缅族自南诏迁移来以后,骠语的使用者人数开始下降。至12世纪末期,骠语仍然被使用,至少骠文在蒲甘王国的碑铭中仍被使用。13世纪的时候,因为使用缅甸语的蒲甘王国在上缅甸崛起,骠语最终灭绝。
骠语有自己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骠文,是一种婆罗米文字。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缅文可能是在骠文的基础上发明的。
Blagden (1911: 382)是首先识别出骠语属于汉藏语系的学者。:365‒388三宅英雄 (2021)认为骠语因为其音韵和词汇特色在汉藏语系下自成一支。骠语已经几乎将原始汉藏语的形态尽数丢失。
骠语被马提索夫临时地归入缅彝语群,大卫·布拉德利则认为它最接近卢伊语支,三宅英雄稍后发现两种假说都似是而非。无我也将骠语暂时划为汉藏语系下独立一支。
三宅英雄构拟了骠语的音节结构:
有7个元音。
三宅英雄构拟了43-44个声母,具体数字取决于如何分析声门塞音。创新的声母有:
有10个韵尾:-k、-t、-p、-m、-n、-ŋ、-j、-r、-l、-w。骠语是分析语,没有可能的屈折现象。
下面是部分骠语基础词,数据来自戈登·卢斯和三宅英雄。
骠语自原始藏缅语的音变如下。
骠语曾是骠族城邦的本土语言。梵语和巴利语在这一地区也曾通行过。中国史书记录了800至802年间从骠国来的35名乐师以梵语奏乐演唱。: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