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结是一段或多段的一维可曲绕材料,经过编织、缠绕、而形成用来观赏、应用的结构,而产生绳结的动作则称为结绳。
钢索、绳索、扁带、线等都能用来作为绳结的材料,实用上因使用环境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材质。许多人对于绳结的刻板印象常停留在童军运动中的一小项,忽略了生活中绳结的多样性变化与应用价值,举凡登山、野营、航行、救难、攀岩、包装、装饰等各项活动中皆能见到其举足。
绳结将原有的平直结构作曲绕而形成所期望的结构,但额外的曲绕在绳索受力的同时将产生应力集中,使得整体绳索的最大受力强度下降,此称为绳结的强度——常以强度因数作为衡量的标准。原则上回转半径愈小,绳索转折愈多的绳结将会有较低的强度因数,因此绳结打愈多强度愈强的观念是错误的。
绳结的种类相当多变,也因为各种用途需求差异,而发展出了各式各样适合的绳结。有的绳结适合连接两段绳子,有的适合固定一端在物品上,也有装饰用等多种不同的功能,因此在绳结使用上最基础的除了了解某种绳结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用途与其适用的范围,才能安全适合的使用绳结
市面上与互联网有相当多的书籍与资料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但对于绳结入门来说,最适当的方式还是透过实际的结绳教学来得最有效果,诸如:童军、救难、登山、钓客等等的入门课程来做基础了解后,再经由额外资料的阅读与学习扩充相关能力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对于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快速的使学习者上手,但却因为沟通上的疏失常常使得该绳结的适用条件没有得到很正确的观念,这方面则需借由绳结教学模式的改善与自我资料搜集来做弥补,避免发生误用绳结产生的危险。
相对于英语系国家而言,绳结名称在中文并没有一个整合的命名,常有一个绳结名称对应到两个或以上的绳结,或是绳结名称无法互相沟通的问题。此问题主要因为由于近代时期绳结运用的领域不同,而各领域在将外文资料整合时,较常闭门造车地创造、翻译英文绳结命名而形成目前的状况。对于某些熟悉并且使用外文学习绳结的人来说,使用原文沟通不失为一种相对较为精确的方式。
由与各式各样的绳结实在为数庞大,一般来说可以用功能性或是结构性的区分来帮助归类,也因此一个绳结可以是多个类别的成员。
用来连接两条绳索
用来做绳头处理
用来紧系于物品上
固定棍棒状结构物
制造出固定或活动的绳圈用来套物
提供磨擦抓握力的绳结,可将手固定住
不属于上述种类的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