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山

✍ dations ◷ 2025-02-25 20:33:05 #耶路撒冷的山,橄榄山,希伯来圣经中的山,新约圣经中的山,以色列基督教,基督教圣地,圣山,耶稣升天,耶稣再临

橄榄山(法语:Mont des Oliviers 英语:Mount of Olives 或 Mount Olivet;希伯来语:הר הזיתים‬‎,;阿拉伯语:جبل الزيتون, الطور‎,, ,意为“Mount of the Summit”)是耶路撒冷老城东部的一座山,得名于满山的油橄榄树。在山脚有客西马尼园和万国教堂,据说耶稣经常和门徒们在此聚会,耶稣最后也在此被罗马人抓捕,是老城外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圣经》上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在橄榄山。耶稣在人生的最后一周来到耶路撒冷,每天翻越橄榄山进入圣殿教导人,《圣经》记载了许多耶稣在橄榄山的事迹和言论。橄榄山在公元4世纪起就有许多修道院和教堂,许多基督徒来此朝圣。公元70年,罗马军队第十军团在橄榄山扎营,围攻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

在《撒迦利亚书》中,说到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因此,犹太人总是希望埋葬在橄榄山,从圣经时代直到今天,橄榄山一直是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墓地。山上估计有15万个墓穴,其中包括包括撒迦利亚(在此说预言的先知)、押沙龙、和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许多犹太教拉比。

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67年六日战争,橄榄山被约旦国占领,橄榄山犹太墓地受到严重破坏,约旦人墓碑修筑道路和军用厕所,其中有不少墓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六日战争后,以色列人尽最大努力修复犹太墓地。山顶上有一个阿拉伯人社区At-Tur。

《圣经》中首次提到橄榄山,是押沙龙叛乱时,大卫王从耶路撒冷逃出,蒙头赤脚上了橄榄山。在《旧约圣经》中另外只有一处提到橄榄山,就是在《撒迦利亚书》14章4节。不过,《列王纪上》11:7、《列王纪下》23:13、《尼希米记》8:15、《以西结书》11:23也都隐晦地提到了橄榄山。

《新约圣经》频繁地提到橄榄山:《马太福音》21:1、26:30等。在圣经时代,从耶路撒冷到伯大尼的道路经过该山,耶稣曾站在橄榄山上为耶路撒冷悲叹。

耶稣在橄榄山上度过了很多时间,教导他的门徒并且说预言,每天晚上回到橄榄山住宿,在他被出卖的那一夜也是如此。

这座山(山脉)有4座山峰:

橄榄山也是撒迦利亚和以西结预言耶和华来临的地点。

橄榄山的犹太人墓地

古代犹太人墓地

押沙龙墓

撒迦利亚之墓

赫兹尔洞穴

胡尔达坟墓

约沙法洞

法老的女儿的坟茔

麒麟谷大墓地

杨百翰大学耶路撒冷中心

德国医院 - 奥古斯塔维多利亚

相关

  • 卡德加·普拉萨德·奥利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尼泊尔语:खड्ग प्रसाद शर्मा ओली;1952年2月22日-)是尼泊尔的一名共产主义政治家。2014年7月,他成为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
  • 山下和仁山下和仁,日本古典吉他演奏家,(1961年1月1日-),出生于长崎市。8岁起从其父亲山下亨开始接触吉他。因其演奏方式独特,饱含感情,而他的吉他演奏技巧又吸收了其他乐器的特点,山下也被称
  • 范尧范尧(1862年4月4日-1923年),字伯祈,号景唐,一号君虞,行一,四川省顺庆府西充县人,世居城西李家沟,迁居大硚场中和坝,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本省乡试第68名举人,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会试第275
  • 高民环高民环(英语:Min Kao,1949年-),生于台湾南投县竹山镇,企业家,创办台湾国际航电股份有限公司(Garmin Corporation),担任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晋身列入了福布斯美国400大富豪的排行榜。台
  • 何扬烈何扬烈(1888年-?),字武公,亦字仲伟,湖南醴陵人,23岁上庠卒业,应法官试获授任贵阳地检厅检察官及汉寿、华容等县司法官,民国五年改官华容县长。后曾任湖北京山县县长、浙江奉化县县长,19
  • 何亚非何亚非 (1955年3月-),男,汉族,浙江宁波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本科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日内
  • 徐复祚徐复祚(1560年-1630年?),原名笃儒,字阳初,号暮竹,别署破悭道人、洛诵生、休休生等,晚号三家村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家。生于贵族之家,博学能文,一生布衣。受内伯张凤翼影响,好词曲
  • 狼与香辛料角色列表本列表收录支仓冻砂的小说《狼与香辛料》登场角色的解说。
  • 商周商周可以指:
  • 伊格纳茨·冯·塞塞沃维奇伊格纳茨·冯·塞塞沃维奇(波兰语:Ignaz von Szyszylowicz, Ignacy Szyszyłowicz,1857年7月30日-1910年2月17日),波兰植物学家,在恩格勒和卡尔·安东·尤金·普兰托合著的《植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