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

✍ dations ◷ 2025-04-04 06:43:18 #利比亚历史,利比亚内战

Muammar al-Gaddafi 1-1.jpg
穆阿迈尔·卡扎菲统治利比亚共42年。

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指1969年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到2011年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倒台之间以穆阿迈尔·卡扎菲为利比亚实际最高领导人的一段历史时期。

1969年9月1日,旨在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利比亚绿色革命胜利后,“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发动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1977年11月11日,利比亚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15日,改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8月26日,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进驻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在利比亚历时42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自由军官组织成立后,卡扎菲决定伺机发动政变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69年8月4日,伊德里斯一世健康转差,便下诏退位,自9月2日起生效,而王储哈桑暂时摄政。1969年8月3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以夜间训练为掩护在的黎波里发动了旨在推翻亲西方的利比亚王国君主制王朝的革命。由于当时保皇党军队聚集在班加西,且班加西与外界的联络被切断,革命轻易地取得了成功。

革命成功后,卡扎菲非常积极地进行与埃及合并的计划并敬重纳赛尔。在1970年埃及与以色列和谈时,被阿拉伯世界指责,卡扎菲排除众议地声援纳赛尔。1970年,纳赛尔去世,卡扎菲与埃及继任总统萨达特不合,卡扎菲同意萨达特可担任合并后的国家总统,由卡扎菲担任合并后的国家军队总司令。萨达特不想失去军权而拒绝此提议,后来更发生种种摩擦与冲突,利比亚和埃及的完全合并计划也无疾而终。

1972年成立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不但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下的产物,也和自由军官组织与1969年的革命息息相关。

阿拉伯联邦共和国(阿拉伯语:اتحاد الجمهوريات العربية‎)是一个由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所倡议的一个泛阿拉伯主义国家,其范围包括了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三国,而此共和国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并无关联。尽管在1972年3月经过各国公民投票的确认,但他们都拒绝正式合并,联邦从1972年持续至1977年,最终仍解散。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阿拉伯语: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إشتراكية العظمى‎),多简称为“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阿拉伯语: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Al-Jamāhīriyyah al-ʿArabiyyah al-Lībiyyah),是利比亚历史上一个由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权,成立于1977年3月2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身亡,共计34年。其国名中的“民众国”(阿拉伯语:جماهيرية‎,jamāhīriyyah)是卡扎菲自创的一个名称,用以指以卡扎菲所创立的第三理论为指导的国家。

自由军官组织成立后,卡扎菲决定伺机发动政变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以夜间训练为掩护,在首都的黎波里发动政变,由于保皇党军队聚集于班加西,且班加西与外界连通的线路被切断,使得此处军队无法前往增援。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宣布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正式成立,由卡扎菲出任最高权力机构领导人“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1972年,在卡扎菲倡议之下,利比亚与埃及、叙利亚共同组成阿拉伯联邦共和国,但于1977年以失败告终。1977年3月2日,利比亚“全国人民大会”发布《人民权力宣言》,宣告成立大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民众国,卡扎菲的头衔则改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仍为实际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君主制后,利比亚由亲西方国家逐渐转为对抗西方,常与欧美国家发生摩擦。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卡扎菲政权被指责包庇行凶者,美英等国遂对利比亚进行禁飞等一系列制裁。2003年以后,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逐渐缓和。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

2011年2月,受到阿拉伯之春风潮影响,利比亚出现示威活动,并逐渐演变成反抗卡扎菲统治的革命事件。至2011年8月20日,反对派领导的国民解放军攻下的黎波里,卡扎菲及其效忠者逃至卡扎菲出生地苏尔特。至此,卡扎菲已失去了对利比亚的实际控制权,其政权(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在事实上已告灭亡。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苏尔特被国民解放军击毙,共计在位期间约四十二年。

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并无成文宪法,制定于1977年的《人民权利宣言》事实上行使了宪法职能。此外,伊斯兰法也是该国主要法律渊源。

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对外宣称是直接民主制的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大会(General People's Congress),但实质上的国家权力,掌握由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化而来的全国人民委员会(General People's Committee)手中。

至2006年,全国人民大会共有议员约1000人,包括全国人民委员会委员、以及各级政府、学校与公司委员会的委员等。尽管所有18岁以上的公民都有参加基层人民会议(Basic People's Congress)的权力与义务,但实际上只有忠于卡扎菲政权的一小部分公民才能参加会议;并且会议内容也是在会前决定好的。全国人民委员会委员则通过全国人民会议选出,被赋予领导人民委员会(People's Committee)的权利,行使具体国家事务(在石油、国际事务与重工业方面不设委员会,由委员直接负责)。

名义上,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并无国家元首。实质上的国家领导人是全国人民委员会秘书长(General Secretariat of General People's Committee)。自1969年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至2011年10月灭亡为止,穆阿迈尔·卡扎菲都是实质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与在女性社会地位和人权纪录方面表现较为恶劣的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相比,相对而言,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拥有整个阿拉伯世界最好的女性境遇与政策。

利比亚内战是利比亚2011年的武装冲突,最终导致卡扎菲时代的终结。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受邻国的示威浪潮影响,2011年2月15日开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进而爆发的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激烈军事冲突。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对卡扎菲的势力组成“全国过渡委员会”,以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为宗旨。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项决议,冻结卡扎菲资产,并把事件交由国际刑事法院处理。3月初,卡扎菲军进攻反对派在东部的据点班加西。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

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进攻,夺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国际和联合国承认。穆阿迈尔·卡扎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苏尔特被杀。10月23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告全国解放,战斗结束。

法萨亚·哈立德(1969年结婚-1971年离婚) · 萨菲亚·法尔卡什(1971年结婚)

相关

  • 耳鼻喉科学耳鼻喉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oʊtoʊˌraɪnoʊˌlærənˈɡɒlədʒi/;亦称为: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耳、鼻、喉病变的诊断及治
  • 法尤姆省法尤姆省(阿拉伯语:محافظة الفيوم‎),是埃及的一个省,位于该国中部。首府法尤姆。面积1,827平方公里,人口2,512,792人(2006年统计)。
  • 正子断层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英语: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成像技术。PET技术是当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
  • 麻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百个(十一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麻部归于十一划部首。麻部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
  • 下士下士是一种军衔,在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中,下士为士官的最低阶,下士之下的阶级为上等兵,下士之上的阶级为中士,在军队中通常担任班长或副班长职务。中华民国的士官(包含士兵)共分九
  • 宇垣一成宇垣一成(庆应4年阴历6月21日(1868年8月9日) - 昭和31年(1956年)4月30日)、日本的陆军军人、政治家。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长州出身的陆军实权派“宇垣阀”首脑。三次任陆军大臣之职
  • 许尔特市许尔特市(瑞典文:Hylte kommun)是瑞典西南部哈兰省的一个自治市。其治所位于工业城市许尔特布吕克(英语:Hyltebruk)。Template:Localities in Hylte Municipality坐标:57°00′N 13
  • 激发激发是在任意能级上能量的提升。在物理学中有对于这种能级有专门定义:往往与一个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有关。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系统(例如一个原子,分子或原子核)的激发态是该系统中
  • 王姓大宗祠台南王姓大宗祠位于台南市北区,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为市定古迹。该宗祠是台南在日治时期所兴建的宗祠之一,平日不对外开放,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有王姓族人回来祭
  • 约瑟夫斯·尼古劳斯·劳伦蒂约瑟夫斯·尼古劳斯·劳伦蒂(德语:Josephus Nicolaus Laurenti,1735年12月4日-1805年2月17日)是意大利裔奥地利博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劳伦蒂在1768年发表了关于爬虫两栖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