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高原

✍ dations ◷ 2025-08-10 18:23:07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又译埃塞俄比亚高地)是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一个高原,由一群坚固且大规模的山构成,在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北部及埃塞俄比亚。它有时也被称为“非洲屋脊”(Roof of Africa),因为它的高度和很大的面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平均海拔约为4000米,其面积约占12万平方公里,在7,500万年前形成,最高点在拉斯·达善峰,海拔4,550米,是阿特巴拉河、阿瓦什河、青尼罗河和奥莫河的发源地。坐标:12°32′00″N 41°23′8″E / 12.53333°N 41.38556°E / 12.53333; 41.38556

相关

  • 淋球菌/淋菌淋球菌(学名:Neisseria gonorrhoeae,奈瑟氏球菌)又称淋病双球菌(“淋”,拼音:lìn)、淋病奈瑟菌,是导致淋病的病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同属于奈瑟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一个属种。球菌是需
  • 出生体重出生体重指婴儿在诞生之时的身体重量。具有欧洲血统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是3.5千克(7.7英磅),而正常的范围则为2.5至5千克(5.5至11.0英磅)。南亚和中国血统的婴儿与欧洲婴儿的出生
  • 亚麻籽油亚麻籽油(英语:Linseed oil或flaxseed oil)又称亚麻仁油、亚麻仁籽油、亚麻油,是从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中获得的无色至淡黄色油。利用萃取来取得油,有时需要用溶剂提取。亚麻籽油
  • 李约瑟李约瑟,CH,FRS,FBA(英语: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生于英国英格兰伦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 维姆·文德斯恩斯特·威廉·“维姆”·文德斯(德语:Ernst Wilhelm "Wim" Wenders,1945年8月14日-),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电影导演、摄影师;曾荣获法国戛纳影展及德国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导演;是德
  • 桥本病桥本氏甲状腺炎也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桥本氏症(Hashimoto's disease)是一种由甲状腺被一系列细胞或抗体介导免疫过程攻击所导致的自体
  • 高雄灯塔高雄灯塔又称旗后灯塔、旗津灯塔,位于高雄市旗津区旗后山山顶,目前为市定古迹。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利用战争,迫使清廷同意开放鸡笼、沪尾、安平及打狗四个通商口岸,同治
  • 澳大利亚文化澳洲文化在欧洲移民进入澳洲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文化逐渐消失,要说出原来的澳洲文化,只有靠人们的想象和猜测。现在澳洲的文化主要是欧洲文化的延续和变化,后来又受到美
  • 昭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或爱猷识里达腊,蒙古语: ᠠᠶᠣᠰᠢᠷᠢᠳᠠᠷ,鲍培转写:Ayusiridara,西里尔字母:Аюушридар,1339年1月23日-1378年5月10日),是北元的第二位君主,第十六位蒙
  • 楚科奇-br /堪察加语系楚科奇-堪察加语系,又名罗拉维特兰语系(Luorawetlan),是古西伯利亚语言的其中一种,通行于东北西伯利亚。虽然古西伯利亚语言本身的成员未必有关连,但楚科奇-堪察加语族之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