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水母动物

✍ dations ◷ 2025-04-25 16:01:56 #栉水母动物
栉水母(Ctenophores),又名海胡桃,是一类两胚层动物,属辐射对称动物,现被划分为栉水母动物门(学名:Ctenophora),又名有栉动物门、栉板动物门。原和刺丝胞动物一起分在腔肠动物门,作为无刺胞亚门,现分出。有较发达的中胶层,拥有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两胚层;伞缘下延,向内收缩,致身体成球形、卵圆形、扁平形等,体外具有栉板排列成纵行的纤毛带8条,触手具有粘液细胞;身体左右对称或呈辐射对称,胶质厚而透明,游泳时振动栉板;反口极有一平衡感觉器;没有胃丝。生物学上,栉水母与水母为不同门,因栉水母并无刺胞。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栉水母也许是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也有证据指出,海绵是最早的多细胞动物),而很多结构远比栉水母简单的生物(如海绵动物门,也叫多孔动物门,以及扁盘动物,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细胞分化,没有组织分化,没有形成胚层,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系统),反而与高等生物关系更近。从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最早的多细胞动物祖先没有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栉水母和水母发生了趋同进化,两者独立的进化出了神经系统。栉水母有8条不发达的神经索。栉水母的神经发育及运作的基础机制不同于水母。例如,水母及其他高等动物中神经系统发育关键基因在栉水母中都不存在。同样,栉水母也不使用水母及其他动物常用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血清素等。于此同时,栉水母依赖使用谷氨酸作为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尽管其他动物同样使用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但栉水母中谷氨酸受体基因远比其他动物的多。由于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是由原始水母的神经系统进化出来的,拥有与水母相同的基础机制,因此可以认为栉水母的神经系统是独立于其他动物的全新的神经系统。栉水母纲可以分为3个纲9个目:

相关

  • 牙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医学(法语:Dentisterie; 英语:Dentistr
  • 抗糖尿病药抗糖尿病药用于降低血中的葡萄糖浓度来治疗糖尿病。除了胰岛素、艾塞那肽(英语:Exenatide)、利拉鲁肽和普兰林肽(英语:Pramlintide)外,其他的都是经由经由口服,所以又称为口服降血糖
  • 高速气流高速气流,或称喷射气流、高空急流、极锋喷流(英语:Jet Stream),是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在地球上,指数条围绕地球的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集中在对流层顶,在中高纬西风带内或在低纬度地
  • 两性异性两性异形(性别二态性)是指同一物种性两性之间的差别。最基本的两性异形是生殖构造(第一性征),但因为所有有性别的生物都有生殖构造的差异,一般来说两性异形主要用在指其他与生殖没
  • 类囊体类囊体是叶绿体或蓝绿藻中的一种单层膜囊状结构,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进行的场所。类囊体的存在增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从而增大了受光面积。类囊体(Thylakoid)一词源于希腊文“thy
  • 让-皮埃尔·尚热让-皮埃尔·尚热 (Jean-Pierre Changeux; 生于1936年4月6日),法国神经科学家,以其在多个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而闻名,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侧重于变构蛋白质)到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直
  • 大反弹大反弹是说明宇宙起源的科学理论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伯卓瓦提出。理论认为,宇宙的形成乃是不停重复大爆炸和大挤压的过程,也就是说,宇宙是一直不停地收缩和膨胀。因此我们所说的
  • 萤光假单胞菌CCUG 1253 CCEB 546 CFBP 2102 CIP 69.13 DSM 50090 JCM 5963 LMG 1794 NBRC 14160 NCCB 76040 NCIMB 9046 NCTC 10038 NRRL B-14678 VKM B-894Bacillus fluore
  • 多普勒超音波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英语:Medical ultrasound)是一种基于超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等软组织可视化,包括其尺寸、结构和病理学病灶。产科超声检查广
  • 高斯定律高斯定律(Gauss' law)表明在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分布与产生的电场之间的关系:此方程是卡尔·高斯在1835年提出的,但直到1867年才发布。高斯定律在静电场情况下类比于应用在磁场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