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率

✍ dations ◷ 2025-02-23 15:32:38 #光学,振动和波

介质的折射率 n {\displaystyle n}

虽然折射率影响波长,但它取决于频率,颜色和能量,因此弯曲角度的所得差异导致白光分裂成其组成颜色。这称为分散。可以在棱镜和彩虹中观察到,并且在透镜中可以观察到色差。吸收材料中的光传播可以使用复值的折射率来描述。然后虚部处理衰减,而实部则解释折射。

折射率的概念适用于从X射线到无线电波的全电磁波谱。它也可以应用于声音等波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声速代替光的速度,并且必须选择除真空之外的参考介质。

历史上,折射率最早出现在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中, n 1 sin θ 1 = n 2 sin θ 2 {\displaystyle n_{1}\sin \theta _{1}=n_{2}\sin \theta _{2}} 。其中, θ 1 {\displaystyle \theta _{1}} θ 2 {\displaystyle \theta _{2}} 分别是光在介质界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是 n 1 {\displaystyle n_{1}} n 2 {\displaystyle n_{2}}


水波的相对折射率,B水区相对于A水区的折射率,记为 n AB {\displaystyle n_{\text{AB}}} 。若A、B两区发生水波的折射,不论是水波由A区折射到B区,或是B曲折射到A区。

此时,在A区的水波波前与交界面夹角为 θ A {\displaystyle \theta _{\text{A}}} ,而在B区的水波波前与交界面夹角为 θ B {\displaystyle \theta _{\text{B}}} ,则 n AB {\displaystyle n_{\text{AB}}} 定义如下:

n AB = v A v B = sin θ A sin θ B = n B n A {\displaystyle n_{\text{AB}}={\frac {v_{\text{A}}}{v_{\text{B}}}}={\frac {\sin \theta _{\text{A}}}{\sin \theta _{\text{B}}}}={\frac {n_{\text{B}}}{n_{\text{A}}}}}

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取决于光的偏振和传播方向。

在相同介质中,不同的波长的光,因为行进速度不同,造成在折射过程中偏折角度不同,其折射率 n ( λ ) {\displaystyle n(\lambda )} 也不同,这叫做光色散。折射率与波长或者频率的关系称为光的色散关系。常用的折射率有:

n = A + B λ 2 + C λ 4 {\displaystyle n=A+{\frac {B}{\lambda ^{2}}}+{\frac {C}{\lambda ^{4}}}}

n = A + B λ + C λ 3.5 {\displaystyle n=A+{\frac {B}{\lambda }}+{\frac {C}{\lambda ^{3.5}}}}

n = A + B λ 2 + C λ 2 δ 2 + C ( λ 2 δ 2 ) 2 {\displaystyle n=A+B*\lambda ^{2}+{\frac {C}{\lambda ^{2}-\delta ^{2}}}+{\frac {C}{(\lambda ^{2}-\delta ^{2})^{2}}}}

n = A + B λ + C λ 2 + D λ 4 + E λ 6 + F λ 8 {\displaystyle n=A+{\frac {B}{\lambda }}+{\frac {C}{\lambda ^{2}}}+{\frac {D}{\lambda ^{4}}}+{\frac {E}{\lambda ^{6}}}+{\frac {F}{\lambda ^{8}}}}

N 2 1 = A λ 2 λ 2 D + B λ 2 λ 2 E + C λ 2 λ 2 F {\displaystyle N^{2}-1={\frac {A\cdot \lambda ^{2}}{\lambda ^{2}-D}}+{\frac {B\cdot \lambda ^{2}}{\lambda ^{2}-E}}+{\frac {C\cdot \lambda ^{2}}{\lambda ^{2}-F}}}

另外不透明的物体的折射率也是可以测量的,在图形学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折射率来渲染金属或者塑料这样的不同的反射效果。

n ~ = n + i κ {\displaystyle {\tilde {n}}=n+i\kappa } 复折射率的实部即为寻常的折射率,而虚部则称为消光系数(extinction coefficient),表示电磁波进入材料后的衰减量。

相关

  • 真核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英语:malate-aspartate shuttle,也称为苹果酸穿梭)是真核细胞中一个转运在糖酵解过程中传出的电子跨越半通透性的线粒体内膜以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生物化学体
  • 适应性免疫系统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替身替身,俗称替死鬼,闽南、台湾称交替。在道教、中国民间信仰中,枉死的鬼魂,为了能再投胎转世,必须找一个顶替自己的人,并使之身亡,称为“替身”。 如清朝袁枚小说《续子不语》:李生夜
  • 量子缠结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qu
  • 北极甲烷释出甲烷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温室气体。其具有多种天然来源,虽然目前北极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然而全球暖化可能造成北极地区甲烷的加速释放。虽然北极的释放量近来逐渐增加,但由于其他
  • 臬台提刑按察司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后改肃政廉访司)、明朝(改称提刑按察使司)、清朝(改称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部门,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明清时是中央监察机关——都
  • 氢化锂氢化锂(化学式:LiH)是锂的氢化物。它是无色晶体,通常带有杂质而呈灰色。氢化锂属于类盐氢化物,熔点很高(689°C)且对热稳定。比热容为29.73 J/mol*k,导热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组成和
  • 布干维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3年11月1日至1945年8月21日间在所罗门群岛附近的布干维尔岛,同盟国与大日本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斗。布干维尔岛战役是
  • 印度鳖缘板鳖(学名:Lissemys punctata),又名印度鳖或印度箱鳖,是南亚的一种鳖。它们广泛分布但不普遍。缘板鳖的壳从上面看是阔圆形的,幼鳖的壳更圆,只在后肢上较阔。壳的阔度占全长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