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饱和

✍ dations ◷ 2025-01-23 02:22:21 #语义饱和
语义饱和(英语:semantic satiation),又称字形饱和、完形崩坏(日语:ゲシュタルト崩壊,德语:Gestaltzerfall),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在重复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单词长时间后,会发生突然不认识该字或者单词的情况。此过程仅为暂时,心理学上认为其原因是人的大脑神经如果短时间内接收到太多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造成对常用字突然不认识的现象。语义饱和是犹昧感(法语:Jamais vu)现象的一种。语义饱和的原理在于“注意力转移”,当人眼对一个字盯了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只注意字的某一部分,从而使这个字丧失了整体感,继而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这种大脑的行为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因为在盯着一个字太久之后,会自动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成联想阻断。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这种饱和阻断现象均发生在字形到语义的联接过程中。因此,人先会对字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日本学者二濑由理的研究指出当这些字大小相同时,识别需要的时间较长;若这些字大小不同时,只有在这些字的字体不同时才会有明显的语义饱和出现。语义饱和这个词最早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博士莱昂·詹姆斯于1962年在他的论文中提出。当时他用的是“语言饱和”这个词。除此以外,不少学者曾用各种词来形容这一现象:语义饱和可以用于抑制演讲焦虑。对于患有口吃的患者,可以通过反复地重复一些单词,使得大脑的神经疲倦,继而弱化因此而产生的焦虑症状。不仅在于语言,如果对一幅熟人的照片或一个熟悉的地点,观察了过久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类似的“神经疲倦”现象不止如此,有时也能导致感官抑制。例如人长时间处于喷有香水的房间,对香味的感官也会暂时消失,感觉不到香水的味道。莱昂·詹姆斯对不同的实验对象,用不同的语言的单词,图片甚至数字做测试,发现被实验者均出现了短暂性的语义饱和症状。

相关

  • 婴儿婴儿是指刚出生的儿童,是人类一生的第一阶段。根据《说文解字》所述,婴儿的“婴”字本意为女性的颈部饰物,后引申解作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儿。而婴儿的英文“infant”源于拉丁
  • 金属工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生成独立零件、组件、或大型结构的工艺技术。该术语涵盖从大型船舶和桥梁到精密发动机部件和精美首饰的广泛工作。 因此,它包括相应的
  • 利托那韦利托那韦,市面贩售药名为Norvir,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和其他药物共同治疗艾滋病。 这样的治疗方式被称作高效能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 -通常低剂量利托那韦会搭配蛋白酶
  • 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个亚科,副粘液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副粘液病毒亚科除已归类六属病毒外,还有尚未归类之马麻疹病毒属(Equine Morbilli
  • 头癣(外语favus, tinea capitis, ringworm of the scalp)是皮肤细菌疾病,由真菌引起,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三种主要的真菌是:小孢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属。头癣可能出现于各部
  • 小肠小肠(英语:small intestine、拉丁语:Intestinum tenue)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从在胃部后面一直延伸至大肠,是进行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对于无脊椎动物而言,一般会采用消化系统
  • 链霉菌属链霉菌属也称链丝菌,是放线菌门一个大属,约有近千种。链丝菌好气,绝大部分腐生,其基质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分化成直的、弯曲的或螺旋状的孢子丝,成熟的孢子丝生成链状的分生孢子,故
  • 黑心药品黑心药品即假药和劣药。假药通常指药品所含成分与销售地和生产地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同的药物以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一种药品冒充另一种药品;劣药通常指药品成分含量不达
  • 美尔奎宁美尔奎宁(Mefloquine),常见商品名疟宁(Lariam),为一种治疗及预防疟疾的药物。当用于预防时,需在暴露疟原虫前一至二周开始用药,每周一次。暴露后则须维持四周,每周一次。本品可用于治
  • 分子力学分子力学采用经典力学来模拟分子体系。在分子力学中,使用分子力场方法计算出所有系统的势能。分子力学可用于研究小分子,也可用于研究具有成千乃至上百万原子数的大型生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