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坐厕
✍ dations ◷ 2025-08-28 21:50:41 #坐厕
马桶,又称便桶、粪桶、恭桶、虎子、木马子等,是指承接粪便、尿溺的厕所用具。马桶的使用方式为坐式,与蹲坑式厕所(也称为蹲式马桶)相对。尿罐、尿壶、尿盆等则仅限于承接尿液。广义上,马桶可以作为各种厕所的别称,如冲水马桶。承接小便的器皿最先被直称为“溲器”。在汉代,皇帝使用的便器被称为“虎子”。例如《齐职仪》记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到了唐代,因为避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而改名“马子”,后来演变为“马桶”。马桶是承接秽物的容器。用器物做马桶、尿盆有轻蔑侮辱之意。例如《史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用贵重材料制造便器也是奢侈的代表。例如《宋史》记载,宋太祖见了孟昶用七宝装饰的溺器,评价为:“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并“摏而碎之”。古代、近代的马桶一般为桶状,有盖以便隐藏臭气。木制马桶最为常见,但要经过涂漆等防水处理以免渗漏;也有陶瓷、金属等制的。这些马桶都需要不时倾倒和清洗。使用体形轻薄的马桶还要当心,否则会偶尔坐不稳甚至倾倒。清朝故宫中的皇室成员,入厕使用木衬锡、锡或瓷的有盖马桶,称为官房。使用者坐在开圆口的便凳上,下置官房。在过去的上海,清洁夫(清洁工人)每天早晨拖粪车到各个街巷上,供住户清空马桶。 当时“倒马桶”是人们最讨厌的家务活之一。还有人专门从事清洁马桶的职业,但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人基本绝迹。在现代,除了尚未接通上下水管道的地区还使用上述传统马桶之外,马桶一般指坐式的冲水厕所。和旧式马桶一样为坐式,但粪尿通过冲水从下部排空,免去了倾倒和清洗。另外,因卧床而不能正常如厕者使用的垫在臀下的扁平的坐便器,有时也被称作马桶。尿盆又称尿壶等,功能与马桶类似,但只用来承接尿溺。旧时的尿壶经常在晚间置于卧室内,以便人们不出温暖的卧室就可小便,因此也称夜壶。欧洲直到19世纪使用的尿盆一般为陶瓷制的有盖碗形,平时置于卧室床下。冲水厕所出现以后被逐渐淘汰。正确使用方法如下:(臀部应该尽量接近并对准坐厕,否则排泄物可能会掉在坐厕以外。(只限部分人士))
(过程中小心保持平衡,初学者可紧握扶手。(只限部分人士))
相关
- 慢性疾病慢性病是一种持续或长期的健康状况或疾病。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定义为持续超过三个月的病症,又或者是因病或先天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常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
- 红孩症夸休可尔症(英语:Kwashiorkor),即恶性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質缺乏症,台湾亦称作红孩儿症,是一种营养不良症,其致病原因尚有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此病症通常发
- 再生不良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一般来说,贫血是指低的红血球统计,但患有
- 狭窄二尖瓣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瓣膜病。在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在左心室舒张时打开,使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患有二尖瓣狭窄症的病人二尖瓣在左心室舒张时不能够完全开放,使左心
- 社会认知理论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片剂片剂或锭剂(英语:Tablet)系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经制粒或不经制粒压制成的片状或异型片状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辅
- 奥托一世奥托一世(Otto I,912年11月23日-973年5月7日),东法兰克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东法兰克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
- 高鸟胺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胺酸血症候群高鸟胺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胺酸血症候群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血中的鸟胺酸、血氨及瓜胺酸显著地升高。患者会不自觉拒食高蛋白的食物。此遗传病的发生率极低,全球只有约50个
- 镫骨镫骨(stapes /ˈsteɪpiːz/、stirrup)是中耳的一块听小骨,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块骨头形如马镫,贴在卵圆窗上,负责将声波震动由此处传送至内耳。镫骨是人体最小且最轻的
- 先天性先天性障碍,又称先天性疾病、先天畸形、先天缺陷,是指发育中的胎儿因为遗传性疾病或发育环境等因素导致某个部位特征结构畸形,导致在婴儿出生时即有的病症,包括了身体(英语:Phy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