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偶像
✍ dations ◷ 2025-08-30 06:56:04 #偶像
同志偶像(英语:Gay icon)是指被很多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LGBT)群体支持的公众人物。一些主要的同志偶像的特质通常包括魅力、华丽、坚强面对逆境、以及双性性格的呈现。同志偶像可以是任何性取向或性别的人;如果同志偶像是LGBT,他们可以是已经或是没有出柜的。虽然大多数同志偶像给予对LGBT权利运动的支持,但也有一些是表示反对的,并提倡反对所谓的“同性恋议程”。历史上,同志偶像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是历史学家一直讨论的话题而被一贯地抬升到一定的地位。现代的同志偶像主要是演艺生涯中一般拥有大量LGBT群体支持者的女性艺人。大多数同志偶像被划分成两类:他们或是悲惨的,有时包括殉教人物,或是流行文化偶像。最早的同志偶像可能是圣巴斯弟盎,他是一位基督教圣人和殉教者,他是强壮和赤膊体格的结合,象征性的箭射穿的肉体和享受痛疼的面容引起几个世纪以来的同性恋和异性恋艺术家的好奇心,并在19世纪成为第一个明确的同性恋者信仰。记者Richard A. Kaye写道,“当代男同性恋者看到圣巴斯弟盎可能会立刻认为是一个表达同性恋欲望的广告,和一幅描绘正在受酷刑的没有出柜的同性恋者的肖像”。因为圣巴斯弟盎作为一个同志偶像的地位,田纳西·威廉斯选择Sebastian作为他的戏剧《忽尔昨夏》中殉教者人物的名字。这个名字也被奥斯卡·王尔德作为Sebastian Melmoth在他从监狱里出来开始流亡的时候拿来用。奥斯卡·王尔德是一名爱尔兰作家和诗人,在19世纪晚期几乎要出柜,并被视作为一名同志偶像。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一名早期的女同志偶像。法国大革命之前她与女性有关系的谣言被反君主主义者用露骨色情的细节描述在小册子上。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些传记作者将旧制度理想化并发表观点否定这个谣言,同时在一本1858年的传记里浪漫地刻画玛丽·安东妮与德朗巴尔王妃“姊妹般的”友谊为“罕见又伟大的天意联结死亡的爱”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她还是“莎芙主义”的信仰偶像。她的处决,被视作悲惨的殉难,可能也增添了她的魅力。她被一些20世纪早期女同性恋文学作品间接提及,最著名的是瑞克里芙·霍尔的《寂寞之井》,男同志剧作家Jonathan Brockett描述玛丽·安东妮与德朗巴尔是“可怜的灵魂……对她们的诡计和虚假恶心到死”。她也拥有横跨作为男同志偶像的魅力,至少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散文作家、政治激进份子让·热内也被她的故事迷住。他把她的处决在他的1947年戏剧《女仆》中重现。现代在演艺圈的同志偶像同时包括一些电影明星和音乐家,他们大多数英年早逝或者遭遇悲惨情形。例如,希腊美籍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丝在1950年代达到事业巅峰,她因为舞蹈表演的独特吸睛的特质类似她跌宕起伏的私生活、连续不愉快的风流韵事、和她丧失声音之后在巴黎的寂寥早逝,而成为一位同志偶像。女同志偶像,有时被称为“dykons”(“dyke”和“icon”的混成词)大多数通常是证实是或谣言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强大的女性。然而,一小部分男性艺人也在女同性恋者之中成为偶像的地位。詹姆斯·狄恩和马龙·白兰度是早期的女同志偶像,影响了1950年代和之后的阳刚女同志的样貌和自我形象。一个评论家提出约翰尼·卡什是一个小众的女同志偶像,他的魅力被归因于“苦恼和难受的男子气概的女同志身份认同”。科幻小说家佛瑞斯‧艾克曼因为他给予女同志权利组织Daughters of Bilitis早期的帮助而被称作为一名“荣誉女同志”。他也用假名Laurajean Ermayne发表过女同志主题的小说。同志偶像可以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出柜或未出柜、男性或女性。通常被异装皇后扮演的女性一般都是同志偶像。“同志偶像”的定义因缺乏实质内容而在近年存在争议。《卫报》的Paul Flynn曾写道,“同志偶像的概念是一张廉价票……同志偶像的概念被人气和强劲的、可辨识的、有特色的形象的概念所替代。”作家迈克尔·汤玛斯·福特也表示了相似的态度在他的小说《Last Summer》里。
相关
- 青霉菌青霉菌是最常见的真菌(半知菌)中的一种。肉眼可见其孢子的颜色为蓝绿色,因而得名。但是并非所有青霉属的霉菌都为蓝绿色,也有白色或者绿色。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笔一样形状的笔状
- 解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英文:dissociative disorder),是一种身份、记忆或意识的整体性扰乱。患有解离性障碍的患者缺乏对自我感(selfhood)的辨别和控制,其在时间和地点上缺乏自我在各个方面的
- 骨髓来源细胞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骨髓(英语:bone marrow)位于较大骨骼的腔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英语: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 PNAS;PNAS USA)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
- 诺森三世教宗意诺增爵三世(拉丁语:Innocentius PP. III;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塞尼伯爵罗塔里奥(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于1198年1月8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
- 郭光灿郭光灿(1942年12月-),男,汉族,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加坑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量子信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965年,毕业于
- Barbier反应巴比耶反应(Barbier reaction)是一个有机反应。它是指在羰基化合物等亲电试剂的催化下,卤代烃和铝、锌、铟、锡等金属或者其盐类等作用生成有机金属试剂,并与反应体系中的羰基化
- Dess-Martin过氧碘试剂2-碘酰基苯甲酸(IBX)是典型的高价碘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作氧化剂,用于将醇氧化为醛。以邻碘苯甲酸、溴酸钾(或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和硫酸为原料制取。它在空气中稳定,可以长期保存
- 缅甸民族团结党民族团结党(缅甸语:တိုင်းရင်းသားစည်းလုံးညီညွတ်ရေးပါတီ ,缩写“NUP”)系一个缅甸的亲军方政党。该党是由军政府成员和前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
- 阿猴社阿猴社,台湾平埔马卡道族古聚落名,为凤山八社之一。位址为今日屏东县屏东市境内。高雄市市区古称打狗(Takou),可能为阿猴社(Akauw)之前身。阿猴社与古籍中“阿猴林社”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