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发生于1940年10月1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本影接触地表而使该区域完全得不到阳光,就会形成日全食,同时在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遮挡部分阳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经过了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南非,日偏食则覆盖了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边部分地区。
哥伦比亚纳里尼奥省北部海岸在日出时最先看到日全食,随后月球本影向东穿过南美洲北部,逐渐转向东南,进入大西洋后在阿森松岛西南约1100公里的洋面达到最大食分。此后本影继续斜贯南大西洋,逐渐转为向东,穿过南非后在日落时分结束于印度洋西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南约1000公里的洋面。
本影经过的陆地包括:
除了狭窄的全食带内能看见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盖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百慕大、中美洲大陆部分东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南美洲除巴塔哥尼亚地区和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外的大部、西非南部海岸及非洲大约位于赤道以南的部分、南极洲靠近非洲的小片海岸。
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组成的联合常设日食委员会的成员携带干涉仪和光谱仪到巴西做了观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和好望角天文台(后来并入南非天文台)的观测队则到南非卡尔维尼亚研究广义相对论所提出的引力透镜效应。还有科学家到全食带的边缘研究太阳色球层的谱线。剑桥大学太阳物理天文台和南非比勒陀利亚的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后来并入南非天文台)组成的联合观测队则到南非奈斯普鲁(英语:Nelspoort)研究色球和日冕的极紫外光谱,并对日冕和太阳周围的天空做偏振研究。
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33,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为1219年7月13日至1417年11月8日的12次日偏食、1435年11月20日至1526年1月13日的6次日环食、1544年1月24日的1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562年2月3日至2373年6月21日的46次日全食、2391年7月3日至2499年9月5日的7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80.14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1850年8月7日,共持续了6分50秒。
下表列举了1901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39至49次: